标题 | 初中文言文教学分析 |
范文 | 张相军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陈旧,学生难以达到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因此迫切要求文言文教学的改革创新。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文言文教学改革创新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以“吃透教材,抓住关键点;历史现代,并举讲解;从教知识,到教思考”三个步骤,实现了文言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一、吃透教材,抓关键点 “牵一发而动全身”中的“一发”就是文言文教学中的“关键点”,是突破文言文教学重点、难点的聚焦点与突破口。初中文言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一篇文言文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只有抓住关键点,才能确保文言文教学的完整性,汇集所有文言文教学问题,实现文言文的高效突破,成就一节高效文言文课堂。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教材,领会把握文言文内容,彻底吃透教材,找准关键点,结合具体问题大胆创新。 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时,全文是以“烛之武退秦师的整个过程”为教学线索,然后找到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就是“烛之武是如何退秦师”这一个富有悬念的问题,以此为教学突破口,将整堂课聚焦在“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按照教学目标将整篇文言文教学串联为一条线,又设计有悬念的问题,为学生指明学习目标,又可以带领学生解决悬念,创造学生乐学、具有生机的一堂课。 二、历史现代,并举讲解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以兴趣为引领,调动学生文言文学习主动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在深刻领会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机联系现代生活,以学生实际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感觉文言文就在身边,不再遥远,可以古为今用。然后再阐释文言文思想,学生就会对文言文学习产生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言文,还能够“古文今用”,联系实际,借鉴文言文思想,为生活服务。 如在讲解“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时,“不愠”是一个很重要的难点。“怨天尤人”这个成语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在人们遇到困难,遭受打击的时候,往往会将一切归结于“怨天”,而不是找自身的问题。而“愠”恰好包括了怨天尤人,在讲解中讲到“如果一个人能够不怨天,不尤人,在遇到困难问题时,反过来问问自己,为什么我没有实现目标,为什么我站不起来?”这是自我修养、自我学问的做法,如果一个人能够真正做到“为了学问而学、问”,能够不藏怨天尤人的念头,自己痛切反思、反省,就是绝对的心理健康,就是真君子。那么这个人才能够得上“学问”,够得上“人生”。教师结合历史眼光和现代意识,讲解这句话,学生很容易就接受了,能懂得“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真正涵义,学习孔子思想,并能够古为今用,指导自己的实践。 三、从教知识,到教思考 学习旨在经历过程,而并非记忆知识,只有经过学习,才能得来,得来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方法、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应多培养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直面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教学目的。一篇文言文课文,是经典作品,能够从古至今流传,势必有独到之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提炼出文言文的精华,在教学中将其升华,引导学生思考文言文中的魅力,透视文言文中的思想文化,在掌握文言文知识的基础上,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如在讲解《愚公移山》时,教师可以延伸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等同类型的神话,作为文言文学习的补充材料,带领学生感受古代先民征服自然的渴望,人定胜天的决心,永不停止的意志;又如讲解“素悼勇而轻齐”中“素”字涵义时,可以和“素不相识”中的“素”对比学习,“肉食者谋之”的“谋”和“不谋而合”的“谋”、“前人之述备矣”的“备”和“关怀备至”的“备”等,这是文言文词义和现代汉语词义的迁移学习。经过类似情形的讲解,对比迁移古今词义,找出相同的字,让学生体会在文言文、现代汉语中不同的含义。 初中文言文教学,课文多,教师累,学生疲,难以达到新课标教学水平和要求,文言文教学被强制性制定,教学遭遇严重的障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给予高度重视,结合新课改背景尽快解决。笔者通过以上几个举措,尝试开展初中文言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寿光市洛城街道第一初级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