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思维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抓手 |
范文 | 李晖 思维能力是高中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之一,高中阶段又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应该着眼于改善教学生态,充分利用和挖掘这类文本的理性思维因子,加强思维训练,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现以《谈中国诗》为例,谈谈在教学实践中强化思维训练的一些尝试。 一、依文解文,增强思维的逻辑性 论述类文本是指以阐释、议论、论辩为主的说理文章,具有结构清晰、观点鲜明、逻辑思维严谨、说服力强等特点。《谈中国诗》出自大家钱钟书之手,主要讲解了中国诗与西方诗在形式方面的不同,以及中国诗歌研究的正确态度,结构严谨,逻辑严密,思想深刻,是进行思维训练不可多得的范本。然而,在教学中,一些老师将教学重心放在“引导学生揣摩、体会文中生动奇巧的妙言妙语”上,在设计和活动的幌子下零敲碎打,生生地打乱了作者的行文思路,致使学生思路模糊,逻辑混乱,文本的核心价值无法呈现。因此,我们强调在论述类文本教学中应依文解文,应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所谓依文解文,就是依照文本原有的思路为“教路”,依循文本本身的“纹理”设计教学的“走向”,积句成段,积段成篇,带领学生踏踏实实地细读课文、依文而下地教学。这种将作者的思维路径、学生的阅读顺序、教师的教学过程三者合而为一的解读,能更清晰地理顺论述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是最适合这类文本的阅读的。 《谈中国诗》思维结构最大的特点在于以综合为纲,以比较为网的行文布局特点。它开篇立论,明确论述的原则,然后逐层展开,分别论述,而在论述中广引博征,使文章跌宕生姿,别具风采。因此,要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首先需要从段落构成的分析人手,掌握文本的行文结构。例如,在《谈中国诗》的教学中,有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主问题: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说“这立场是比较文学的”。细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将“比较”这一立场贯穿全文的。 这个问题的设置十分精当,它很好地促使学生依文解文,依照文本固有的思路,理清课文的运思方式和文本结构。学生细读文本,依循文本本身的“纹理”,具体对比讨论中国诗,主要就史诗、长诗等诗体,从语言、比例、词气、诗调等形式因素人手展开论述,阐明中国诗短小精悍、含蓄隽永、笔力清淡、词气安和等特色。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清文本的邏辑层次,把握住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且在分析课文的细部结构与递进层次中,增强了思维的逻辑性。 二、激励质疑。发展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有异于符合性思维的思维方式,它要求对任何问题都要做实事求是的分析。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对作者观点作批判性阅读,让他们学会质疑,勇于质疑,善于质疑,让他们多做发散性思考,才能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品质。 例如,有老师将《谈中国诗》一文的教学目标之一确定为:大胆质疑,探究文中提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问题大胆质疑,提出看法,以培养学生感受、分析、判断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再如,有的老师布置了课后思考题:钱钟书从理论层面对比较文学作了诸多论述,这是否说明比较文学在钱钟书理论立场中的特殊地位?请阅读并结合他的比较文学研究个案分析。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设问,必然诱导学生向更广阔的阅读空间去寻求答案。如果我们的教学多一些这样的引导,多一些这样的探索,阅读就不仅仅是接受,还是一种评判。所以,阅读中不妨让学生多做思考:你能补充佐证作者的观点吗?你能评论作者的观点吗?你能提出另外的看法吗?如此,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也就落到了实处。 三、读写共生。融通读写思维 读写共生是指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迁移融合的语文教学训练活动。语言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想,写作必须依赖阅读中的认知发展思维,提升思想。学生的阅读实际是与文本、与作者开展深层次的多元对话,通过对话加深理解,进行深度思考,产生情感的交融、思维的碰撞。学生的写作也只有在这种深层次的对话中,才能更好地建构语言材料,形成自己的思想。 读写共生的关系在论述类文本中表现的尤为密切。论述类文本的写作讲究逻辑,要求中心突出,思路清晰,追求表达的准确性、深刻性。这就有赖于学生阅读时要理清文本结构脉络,理解论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清楚地辨析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基于此,可以选取同类主题的文章,进行关联阅读。如在《谈中国诗》的教学中可以选取同类主题的文章,进行关联阅读,像钱钟书的《中国诗与中国画》、朱光潜的《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等,也可以布置如下作业引发感悟,读写结合。 1.在你阅读过的文章中,有哪些篇目在运用比喻或对比手法方面给你留下了较深的印象?试举几例,并写出自己在写作实践中运用这些手法的体会。 2.本文是一篇有关中国诗歌美学与理论的文章,既有深刻的理性分析,也有生动的感性体悟,水乳交融,深入浅出;既有认识价值,又有审美价值。试结合具体段落,谈一谈你的认识和感受,写一段议沦幽}匀文字。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应当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阅读面。高水平的写作也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发展学生实证、推理、分析、判断的能力,提高思辨性阅读的水平。读写思维,相互融通,读写共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福建宁德市第一中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