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培养学生的现代契约精神 |
范文 | 黄胜勇 前不久,高三复习课上,学生做了一篇名为《传统中国社会不乏契约精神》的论述类文章阅读题。文章结尾处写到:“今天部分国人存在不尊重契约的现象。”这让我感慨良多。虽然文章旁征博引论述了中国人不缺乏契约精神,但是现实生活中又如何呢?背信弃义的事件屡屡发生。中国的历史传统中不乏的契约因素,但离契约文明还很远。而恰恰是建立在契约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的到来,缺乏契约的传统被凸显,诚信危机随之而来。于我而言,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学生的“违约”。 作为一名老师,与学生相处时,我们都会不自觉地遵循着契约精神。老师言而有信,可是学生没有契约精神。这也慢慢消磨了师生之间的诚信。“在中国古代,国家法制及司法亦对诚信履约极端重视,在涉及契约的法律裁判中,背信、违契等行为也是历代司法制裁的对象。”作为在学校就读的学生,本应该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其实也是在学生与学校之间形成一种潜在的契约关系,教师只是学校契约的执行者罢了。但是很遗憾,从小学到高中接受了12年教育的学生都没有养成自觉遵行校纪校规的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主流精神,在狭义上,主要是私人契约精神,包含契约自由、契约平等、契约信守及契约救济的精神,这是支撑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价值基础。”学校内的契约精神就是教师、学生、学校之间潜在的规则。如果想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那么所有的个体必须要履行好属于自己的契约,切实贯彻好契约精神。如果有一方打破这种平衡,那么必然有个体会受到伤害。例如:学生不履行契约,那么就会带来自由散漫,不守规则,学习行为差,最终导致学习效果不佳。如果教师没有契约精神,那么就会出现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而如果学校没有契约精神,那么学校肯定无法发展下去。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说,契约精神是教育发展的基础。 当代中国普遍存在的不尊重契约现象,导致有人认为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果真如此吗?其实早在唐代的律令制度中,就包含有保障契约履行的法律条文。如《唐律疏议》明确规定:“诸负债违契不偿,一匹以上,违二十日笞二十,二十日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三十匹,加二等;百匹,又加三等。各令备偿。”很显然,对契约的毁弃,在传统司法中已是律令所禁止的“罪”。 今天部分国人存在不尊重契约的现象,绝不能简单地归罪于传统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其实现在中国人契约精神的缺失主要是因为道德观、价值观的沦陷造成的。许多社会负面新闻影响了人们契约精神的养成。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学生道德观、价值观的养成,更不要说契约精神了。所以,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从而帮助他们养成践行契约精神的习惯。 契约精神的养成主要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而学校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诚信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方面,学校应把它作为德育教育的重点来抓。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首先,教师要言传身教,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形成契约精神。 教师对于学生有引领作用,所以不能隨意践踏自己的承诺,更不能欺骗学生。言必行,行必果。让学生首先养成诚实守信的品质,慢慢形成契约精神。在整个高三学习过程中,我与学生约定:我不迟到,你也不可以迟到。因此,我每天都坚持6点45分到校,从未迟到。而我班的学生也逐渐被我的坚持所感染,迟到现象很少发生。所以,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一定做到。老师只要想说的,就必须要做的。事无大小,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熏陶和影响着您的学生。 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势利导,时刻要求学生践行契约精神。高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学校也自然而然成为最重要的教育场所。我们教师应该利用好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契约意识。这里面包括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等等。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有做好这些小事,在大事来临时才能更好地去践行契约精神。 再次,多组织一些活动活动,宣传、弘扬契约精神。 作为学校,应该广泛开展诚信教育,营造诚信氛围,帮助学生养成契约精神。利用班会课、黑板报、宣传栏、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等宣传阵地增强诚信意识,践行契约精神。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弘扬契约精神,把契约精神写进校风里,健全诚信的规章制度,让契约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整个过程中。 最后,应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独立性,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契约精神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所谓“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再小的事都应该要求学生去践行契约精神,再长的时间都应该教育学生去坚持践行契约精神。有时候,想得很美好,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所懈怠,所以必须要求我们的学生真正做到知行统一,无时无刻都要践行契约精神。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