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鸿门宴》教学设计
范文

    宋莉

    [教材分析]

    《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讲述推翻秦王朝之后,项羽和刘邦阵营的第一次交锋,是楚汉之争的序幕。作者以娴熟的技巧,描写了许多精彩的场面,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展示项刘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预示斗争的结局走向,有很高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句。

    2.品析人物形象。

    3.提高语言概括与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文从字顺,在理清故事脉络的基础上,梳理重点字词,总结文言用法。通过两大阵营的核心矛盾,在对比中品读细节,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学好文言文的信心,汲取项羽“失败”的教训,用现代观点审视作品的内容与思想倾向。

    二、教学重难点

    1.积累重要的文言词句。

    2.抓“核心矛盾”,分析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

    课文位于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的第四单元,单元主题“寻觅文言津梁”,旨在通过本单元文言文的学习,帮助学生由流溯源,觅到学习文言文的津梁,汲取古代经典的智慧。经过前面13篇文言文的学习,尤其是《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学习,学生对《史记》的体例、叙事的特点已有所了解,应该可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根据语境合理推断字词用法,揣摩字词含义,总结文言现象。但是,高一学生常常会满足于翻译字词,疏通文意,对人物有个大致的印象,而忽略对细节的揣摩,产生扁平化的人物理解。所以,在教学课文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核心矛盾,在双方阵营的实力分析中品味语言,在设身处地中体会性格决定命运,在人物经历的学习中成长学生自己。

    [教学方法]

    对话法、圈点批注法。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请学生先找出故事中出场的人物,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概述情节发展。

    顺序展示从“中华资源库”中下载《鸿门宴》的连环画,让学生从中选择最能代表鸿门宴性质的一张。

    [明确]以“项羽”“刘邦”为首,分为两大阵营。“项庄舞剑”最能代表宴会性质。

    积累“飨士卒”“具言”“倍德”“目眦”“参乘”“刀俎”等实词。

    [设计意图]

    这中间必然涉及到文章词句,可以利用前后语境合理推测,重点落实。

    二、研读课文

    思考问题:有人说,项羽,是一位英雄,天生神力,从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到兵败垓下的乌江自刎,转折点就是他在鸿门宴上犯了个错误——放走了刘邦。你认为呢?项羽错了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说出对课文人物的评价,带出中心矛盾。

    ㈠分析刘邦称王的条件——天下英雄谁敌手?项刘。

    [合作点拨]关注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结合具体语境揣摩人物心理。

    [明确]1.客观上:楚怀王与诸路兵马有约在先,“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刘邦先入关,道义上,有理由:屯兵咸阳,约法三章,群众上,有基础。

    2.主观上珠起兵时,面对秦始皇出游的仪仗队,刘邦混迹于人群当中,说了句“大丈夫当如此也”,充满向往之情;谋者张良尽其才,武者樊哙尽其勇,项伯也真诚帮助,刘邦阵营人盡其才,众志成城;刘邦本人性格特点: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治军严谨、有奸必除、善于争取团结一切有助自己的力量。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用发展联系的眼光认识问题,意识到范增判断的准确性。

    ㈢分析项羽的相关描写。

    [点拨]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

    [明确]大怒——许诺善遇——说出内应——赞许樊哙——坦然受礼

    [雷点品析]司项羽面对樊哙闯帐的态度。

    3.思考项羽态度转变的理由。

    [讨论参考]不屑杀、不想杀、不愿杀。

    体会项羽自矜功伐、沽名钓誉的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有理有据地思考问题。

    三、思考探究

    你会如何劝说或导演鸿门宴,除掉刘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古为今用,依托人物性格合情合理设计,在别人的经历中成长自己。

    四、课外争鸣

    一只狼率领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只羊带领的一群狼。

    [设计意图]

    见仁见智,鼓励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可相机补充“刘邦有关人才的论断”。

    五、课文拓展

    播放电影《鸿门宴》片段。

    [教学反思]

    紧扣项刘阵营的核心矛盾“能不能称王”学习课文,就比“杀不杀刘邦”思考探究得更深入、更全面,且学生主动性更强。立足字词品读,引导学生从生活常识中去揣摩情节,将心比心地感知人物心理,认知人物性格,大大拉近课文与学生的距离。有了对人物形象的揣摩品析,自然带动了字词的积累、运用,基本上每位同学都有话说,都有自己的思考、评判,达到师生、生生对话交流的教学和谐,听到了许多真实、有血肉的观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