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谈诵读的教学实践 |
范文 | 王应平 一、何为“诵读”及“诵读教学”实施的背景 何为“诵读”,《现代汉语词典》中认为是:“念(诗文)”。《辞源》解释为“念、默读”。《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念、熟读、背诵”。但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诵读应包括朗诵、吟诵、背诵等具体的方式,即运用富有感情色彩的有声语言转换作品,从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意味情调的阅读方法。 “诵读”是一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模式,也是比较有效的语文学习方式之一。在我国千余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诵读一直是一种基础的教学模式。只是到了近代,随着现代教育的跟进,诵读才渐渐淡出语文课堂。随着21世纪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全方位的能力作为语文学习的新要求,“诵读教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里提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提出:“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课程实施建议里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诵读法已经成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方法,逐渐走进语文课堂,并形成一系列以诵读教法为主的课堂模式。 二、“诵读教学”课堂实施策略 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面临高考,功课科目繁多,课业压力大。语文学科,作为一种社会科学,偏重于长时间的积累,语文学习成绩很难通过短时间的努力而有显著地提高。所以,学生可能会花大量的时间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而忽略了语文学习。另外,繁重的功课也挤占了学生的业余时间,学生们没精力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一学段的学生特点和客观情况,要求教师必须立足课本,从课本出发,放弃一些不切合实际的想法,适应学生学习时间有限的实际,做好课内篇目诵读教学。在进行诵读教学时,应根据侧重对文意的挖潜,注重美读,使学生能够与文本作者进行更深入地对话,采取更为丰富的诵读形式。高中阶段的诵读课,应该在满足学生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能够产生一定的人生启示,引领学生的人生观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根据诵读教学的不同阶段可以把诵读分为初读、练读、复读、想读四个阶段。初读,以正音为重点;练读,则以读出感情为重点;想读,则主要是品味文本的意境、修辞和谋篇布局的方式;最终,针对某些要求背诵的篇目,指导学生进行背诵。下面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的课文《氓》为例,具体落实每个阶段的诵读教学策略。 1.初读——读准字音 初读,指初次阅读文本,一般以学生自读为主,在此阶段读准音是关键。《氓》选自《诗经》,距离现在年代久远,学生对大多数的字词都很陌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及相关的工具书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应在课堂上“正音”,并对文章的写作目的及《诗经》的相关知识时行补充。“正音”可以采用教师泛读的方式,并根据学生诵读的情况,引导学生正确读出句中的停顿、连读、和语调。 2.练读——读出意义 再读课文,应以理解诗歌意义、内容为目的,在读中理解诗句内容。以《氓》最后一章为例来进行“练读”训练: (1)概括诗歌内容:女主人公因为自己钟情的男子背信弃义,对自己不忠,而彻底绝望。 (2)明确练读的关键句:“老使我怨”,“怨”在是整章诗的诗眼,是意义与内容的核心。 (3)明确各个句子间的意义关系:首句“及尔偕老,老使我怨”统领格局,第二、三、四两句写“怨”的缘由,末句由“怨”而生绝望,是意义的延伸。 (4)范读示例 因此这个环节的诵读,应该把握每个章节的诗歌内容,捕捉诵读的关键句。 3.复读——读出情感 这个环节,是指要借助诗歌的节拍、重音、语调、语速等手段,将文章的感情诵读出来的一种读书方法。其核心是“情”,这里的情包括: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情、文中人物的情和读者对文章领悟后散发出来的情。 根据对《氓》的梳理,明确本诗的情感线索应该是“热烈——冷却——冰冻”,不同的感情应该用不同的语调来表现。 4.想读——美的升华 这个部分要求在诵读的前三个步骤的实施基础上,对诗歌从美感的高度去诵读。诵读时,要体现出音调的和谐美,内容的充实美,作者与读者的情调美。在这个阶段,读者应该以审美的眼光来关照作品。通过这个步骤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审美心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教师自身的素质要求 表面看起来“诵读”这种教学方式,老师讲解的东西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加了,但是并不代表教师在课堂上的无作为,相反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上来,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其次,学生阅读水平和审美水平都还不成熟,教师应做好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課的时候,要充分准备一切可能遇到的问题。这无疑加大了教师的备课量。第三,“诵读”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读”来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的审美水平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审美形成。因为在读的过程中教师总会加上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和情感评价,教师感情充沛的范读往往会给学生带来较为深刻的视觉、听觉体验,教师的情感评价,也往往会随学生听读的过程内化为学生的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向善、向上、向美的情感追求。 相信随着语文新课程的进一步实施,这种真正培养学生水平的“诵读”教学方式,也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均应对“诵读”投入更多的精力,充分领略语文诵读之美。 作者通联:重庆市荣昌中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