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雨霖铃》教学设计
范文

    陈彦彦

    一、设计思想

    因受“少教多学”“一课一得”教学思想的启发,本节课我的主要思路是采用“意象分析法”解读本词,以找词中的“意象”为突破口,紧紧抓住诗歌“意象”这个关键点,通过分析“意象”感悟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领悟词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艺术境界。

    二、教学目标

    1.诵读感知本词的语言美、情境美。

    2.分析意象,把握意境,体味情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诵读感知本词的语言美、情境美。

    2.分析意象,把握意境,体味情感。

    教学难点:

    1.领悟词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艺术境界。

    2.鉴赏名句。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南朝文学家江淹在其《别赋》中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生死离别是最令人伤感的事情,有很多文人墨客都曾写过离别的诗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间的“壮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是诗人王维与元二之间的“惜别”;“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是柳永与情人的“伤别”。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柳永,一起体会他当初的离愁别绪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复习,在对比中进入本课的学习,并能帮助学生体会不同风格诗歌作品的特点。)

    2.自主学习

    (完成导学案预习检测部分。)

    (1)柳永:北宋人,原名 _______ ,字 _______ ,排行第七,世称 _______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 _______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白描手法。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离愁别绪。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 _______ , _______ 。”

    (2)说字解词

    无绪: _______ 兰舟:_______

    经年: _______ 执手:_______

    (设计意图:导学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积极引导学生预习新课,并能精准指导和检测自主学习成果,在课堂进程上节约时间,并能提前给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路线图,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在听课时能做到有的放矢,突破难点,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3.初读感知

    朗读词作,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情味。

    朗读要求: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有情有味。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指令,这三个要求又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有利于学生逐步提高朗读水平。)

    创设情境:利用PPT播放背景音乐林海的作品《琵琶语》,对词作进行配乐诵读。

    (设计意图:背景音乐及动画视频有利于创设情景,使学生快速进入文本,情感投入,积极参与,经验告诉我,背景音乐使用得当,会刺激每个学生的朗读展示欲望。)

    朗读形式:

    (1)单人朗读(在叫个别学生读后,教师正音范读)。

    (2)分角色朗读,男女生各一句。

    (3)自由朗读。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大意,体味情感。

    (设计意图:古典文学的教学,朗读非常重要,反复朗读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思考感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丰富课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能激发竞争意识。)

    4.精读探究

    请同学们找出本词的主要意象并分析其含义,说说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运用表格有利于简洁直观的展示课堂内容,采用“意象分析法”解读本词,以找词中的“意象”为突破口,紧紧抓住诗歌“意象”这个点,通过分析“意象”感悟诗词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领悟词中情与景浑然交融的艺术境界。)

    明确:这些意象描绘了萧瑟凄凉的秋天景色,营造了一种忧愁凄清的意境,抒发了词人浓重的离愁别绪。

    5.品读鉴赏

    赏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明确:(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

    以诗解诗举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2)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

    以诗解诗举例: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遥想不久一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挂在树梢,整个画面充满凄清气氛。诗人通过写最具离别特征的杨柳表现离愁,通过写晓风之凉,月亮之残表现凄凉冷落之感。又因是酒醒之后,使这种离愁更加强烈。

    (设计意图:以诗解诗使学生易于理解,有利于扩展学生知识面,不断积累古典诗词,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6.布置作业

    发挥联想與想象,将本词改写成一篇400字左右的散文。

    五、教学反思

    我在本节课中践行“少教多学”思想,由浅入深,把“意象”作为打开诗歌大门的钥匙,从而水到渠成走进“意境”,以达到鉴赏诗歌的目的。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和鉴赏有了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抓手。同时运用配乐朗读,PPT展示动画离别情景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轻松融入课堂,进入诗歌,更好的体会作者情感,进行了一次忘我的审美旅程。不足之处是内容上稍显单薄,本节课给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偏少,在以后的教学尤其是现代文教学中要加以改进。

    [本文系2017年甘肃省教育规划“十三五”立项课题(课题编号:GS【2017】GHB2766)的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甘肃平凉市华亭县第一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4: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