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读写结合打造语文高效课堂
范文

    后梅霞

    语文具有文化传承功能,主要涵盖语言和文学两大要素,语言只有表达出来才能被人理解,文学则要借助阅读和书写加以呈现。要想持续提高学习语文知识的效率,就必须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而只有真正掌握阅读与写作的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教师若能通过读写结合开展教学活动,就能实现对语文课堂的创新,帮助学生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因此,读写结合对于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意义重大,需要教师加强探究和实践。

    一、从读出发。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以阅读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充实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这是教师展开读写结合教学的关键。很多初中生写作文时总感觉不知从何落笔,在文章结束之后又感觉写偏了题,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未深度思考,忽视研究写作逻辑顺序,忽略作文的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应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框架特征,剖析文章结构,从而挖掘学生写作潜能,从文本中有所收获,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如《背影》一文其写作结构就独具特色。作者朱自清先生将文章的主题设置为血浓于水的父子深情,在文章开头就点出背影,然后刻画背影,设计写作买橘子的片段,在抒发感情的同时描写心理活动,着重突出父亲背影。最后再点背影。逻辑结构是初中生写作的必备能力,从整体到部分的合理划分有助于學生将写作思路理顺,减少写作环节的重复性问题,充分体现文章整体性,在写作时把握关键要素,详略得当,不能让读者产生头重脚轻之感。通过从阅读课文的写作结构布局出发,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主归纳写作布局技巧,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基础上促使读写结合活动在语文课堂的高效开展。

    二、以写激趣。巩固学生阅读效果

    初中生尚未形成批判思维,文学功底也不够深厚扎实,因而需要语文教师强调对学生写作方法与技巧的指导,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当学生学完新课之后或摘抄文中精彩段落,或点评修辞手法与写作技巧,或摘抄文中情节片段,或点评结构与思想内容,在全面掌握文本的基础上训练写作,形成对课文的巩固,把课堂阅读转化成思想和技能,巩固阅读效果。

    例如:在学生学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教师就可采取以写激趣的策略,引导学生摘抄百草园景物描写段落,点评作者描写的方法。百草园是作者童年最大的乐园,作者在第一段就有层次地描写百草园景物,先写远远望见的皂荚树、菜畦等粗线条景物,再写眼前的、脚下的覆盆子果实、首乌根等景物;先写石井栏等静止景物,再写叫天子等动态景物;先写夏季生机勃勃,再写冬季别有情趣。在这之中,写动物从高到底,写静物从低到高,写局部景物时从动物到植物,写整体景物是从植物到动物,且详略安排得当,强调园子里俯首皆是的趣味,表达出对我的乐园的喜爱和难忘之情。整个画面让读者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产生对百草园的向往之情。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评论写下来,真切展现自己的想法,全面掌握课文内涵,不仅提高写作技巧,还有效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果。

    三、内外结合。引导学生创意写作

    读写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基础上还应实行深层次挖掘,让学生懂得理解文本时应由浅入深,在表达时应逐渐从低层次转向高层次,从而深入阅读、创意写作。在该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有机结合课内外阅读,让学生在课后对课堂所读课文进行仿写、改写或续写,也可把多篇课文汇集成一篇作文等,让学生对语文产生眼前一亮的感觉,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课文《故乡》中有一句话很经典,即: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内仔细阅读、品味,在课外从就从课文内容着手,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并以此为题结合生活写一篇短文;在学习课文《孤独之旅》后,教师设计创意课外练习,要求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孤独的看法,督促学生围绕我的孤独写一篇作文,感悟漫长的成长之路;在学习课文《孔乙己》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阅读大胆想象,填补课文空白,分析孔乙己究竟去了哪里;初中语文教材里还有很多插图,教师可让学生从文学角度解说插图,写出语言优美、情感浓郁、表达方式多样的解说词,提高读写能力。

    总之,培养读写能力对初中生日常的文化知识学习和以后的语文素养等均有重要影响,且读写能力是学生学习与交流的基础能力,如果不打好基础,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将受到局限。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从阅读出发,或以写作激趣,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巩固其阅读效果,并结合课内外阅读引导学生创意写作,高效锻炼学生读写能力,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