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言语夸大其词 结果背道而驰 |
范文 | 段绪才 “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充分肯定了柳永在宋代词坛的崇高地位,才华横溢的柳永仕途却历尽坎坷,最终未遂平生大志。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布封曾经提出“风格即人”,他认为“文章风格实质上是作者精神面貌的一种体现”,因此,笔者认为从柳永的词入手,通过文本细读,或许能对其拜谒失败的原因解读一二。 一、文本细读的概念 文本细读这个重要概念最早是由“英美新批评派”提出的,它来源于20世纪西方文论中一个重要的流派——语义学。语义分析是此流派文学批评最基本的手段,文本细读又是语义学中对文本进行解读的显著方法之一。 文艺理论家、语文教育家孙绍振先生,高度关注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认为中文教学的基础就是对文本的直接解读和体悟。他对“新批评文本细读”进行了批判式的发展,强化了细读的操作性,认为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解读文本时,应该在关注文本的外部环境(如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和个性特征等)的基础上,真正走进文本的内在言语和结构中。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将课程语境下的“文本细读”定义为:“所谓文本细读,是指读者通过文本的详细阅读,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辟的解读。” 因此,笔者尝试从立足文本和知人论世的角度细读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并以此为例,探索高中古代诗歌文本的细读策略。 二、立足文本,发现言语风格 “文本细读”也就是布鲁克斯提出的“充分阅读”,就是要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进行充分发掘。因此,文本细读,就是指对文本内容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层层剖开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发现隐藏在言语背后的深刻含义的过程。 通过细读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笔者认为柳永言语夸大其词,对杭州及拜谒对象孙何进行了浮夸的吹捧,这恐是其弄巧成拙的重要原因。 1.对杭州位置好的夸赞 文章开篇便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首先“东南”是谈地利,杭州地处要津,位置十分重要;其次“形胜”是写杭州风景优美;再次“三吴都会”是写三吴地区是都市核心区和财货聚集地,并且人流如织;最后“钱塘自古繁华”则是说杭州自古就是一个大都会。三句话从历史与现实两个方面勾勒出杭州的前世今生,从地利、风景和兴盛这三个方面进行铺叙,彰显了杭州城的重要性,也是从侧面烘托执掌此地的主官地位的重要。 2.对百姓经济条件好的夸赞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和“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是对杭州城自古繁华的有力证明。“烟柳画桥”是描写杭州城市容市貌的富丽;“风帘翠幕”是指市民家装精美,陈设华丽;“参差十万人家”则指人口众多、人烟阜盛。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则是对“繁华”的进一步铺叙。“市列珠玑”是写杭州的繁华商业贸易情况,市场待卖的是珍宝,可见商品的高级、丰富,商业的繁荣;“户盈罗绮”是市民衣着的打扮,穿的都是绫罗绸缎;“竞豪奢”,写出了杭州富民之间比奢华、斗阔气的情景。可见这里民殷财阜,富得流油了。 3.对自然风光好的夸赞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和“重湖叠巘清嘉”是对杭州优美自然风光的刻画。“云树绕堤沙”是写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郁郁葱葱;“怒涛卷霜雪”是用拟人的方式来写钱塘江水的汹涌状,波涛卷起的飞沫好似漫天的霜露和飞雪;“天堑无涯”则写出了江面的宽阔,也暗示出江潮排山倒海的气势;“重湖”,则写西湖的里湖和外湖;“叠”写山峰重叠的湖岸,表现了西湖山清水秀,秀美异常。云、水、岸浑然一体,好似人间仙境,如梦如幻。 4.对市民生活好的夸赞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杭州市民昼夜游乐图。“羌管弄晴”,写白天,音乐爱好者悠然自得的愉快心情;“菱歌泛夜”,写夜晚曼妙的歌声,“泛夜”二字则是凸显宁静的夜晚,在那宁静的夜晚,水面上轻轻飘来采菱女曼妙的歌声;“嬉嬉钓叟莲娃”则写男女老少笑逐颜开、笑靥如花,这是众人之乐。整个杭州城都是欢声笑语、一派和乐,男女老少都生活在轻歌曼舞中,这是对孙何治下的杭州城幸福安康的极力褒扬。 5.对官民关系好的夸赞 “千骑拥高牙”写杭州官民的游乐图。“高牙”,写出了孙何的身份;“千骑”写出了出游时随从众多,表现出官员的威势;“乘醉听箫鼓”也描写了官员的情趣。写出了酒酣耳热之际,统治阶层仍要听音乐,与民同乐之乐时还把饮宴之乐推向了极点;“吟赏烟霞”,写山水之乐。官员不仅欣赏湖山之美,还要吟咏景色之美,既表现杭州城山水的美丽,也衬托出了出孙何的儒雅风流。 6.对孙何前程好的祝愿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柳永对孙何远大前程的美好祝愿,期望孙何把杭州美好的景色印记下来,等到调回京城任职的时候,好好地向同僚们夸耀自己治下的杭州城的秀丽和富庶,以此来凸显自己的政绩。 柳永为拜谒成功,用了6个“赞”来极尽吹捧之能事,言语不免夸大其词,言辞不免言过其实。过于的赞誉让人深感动机不纯,甚至令人生厌,所以露骨的逢迎没有得到有政治理想的孙何的认可是情理之中的。 三、知人论世 孙绍振认为,对一切文本的研究都应该将其放到历史语境中去,还原其历史背景。但是历史背景是当时的作家所共有的,还不能代表作品的“唯一性”。因此,要对文本进行深刻的分析,必须结合作者的个人身世,将其“还原到作品的唯一性中去”。 “一朝成名天下知”这是多数士子的终极目标,可柳永却宁可误前程,也不误美色。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就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途中却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也就是说在赶考的途中在杭州滞留了一年。一年后,咸平六年(1003年)得知孙何知杭州,于是千方百计利用歌女楚楚演唱自己的词作《望海潮·东南形勝》来引起孙何的注意。况且,他们是曾经的同门师兄弟,彼此品行应该有所耳闻,像孙何这样有政治追求和抱负的人何尝不知他想靠女人的裙带关系来上位的心思?真是为了前程,不惜用上美人计。对于正常走仕途经济的人来说,这种做派应该是不齿的。 拜谒失败后,柳永仍继续游戏人生,在杭州坚持了八年。这八年奠定了他的慢词词宗的地位,还创下了他在汴京歌妓界的“不愿穿绮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和“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的传说。据说当时汴京妓女的几个头牌如陈师师、赵香香、徐冬冬等争相包养柳永,真是虽爱前程,但更爱美人。直到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他才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结果,宋真宗一句“属辞浮糜”,让他跌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士子的人品和文风应该是封建官吏考核的硬性指标,无论哪个封建帝王在选拔官员的时一定是把忠君爱民的能吏、干吏作为首选,不可能选拔只会风花雪夜、坐而论道的公子哥。故而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官吏,在选拔任用官员时都应该不会把柳永这种品性漂浮、做事不靠谱的人纳入考察的范畴。 纵观孙何的为官轨迹,他是勤政爱民的;用孙何的为官思路来看柳永,自己和柳永不是一路人,柳永是直接冲着功名来的。19岁的柳永听闻孙何任杭州县令,为拜谒孙何挖空心思。可是,孙何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好官。孙何与弟弟孙仅、孙侑是“荆门三凤”;尤以文学、经史驰名,与当时著名学者丁谓齐名,历史上合称“孙丁”,并且有真知灼见,治国安邦的建议深受皇帝的赏识。他曾向宋真宗献“任人唯贤”的《五议》,从执掌兵权、教育制度、官员任用、考试录用制度、宾仪制度等5个方面向皇帝上奏,宋真宗对此深表赞同。咸平二年,孙何再次上奏,改革人事制度,裁汰冗员,调整国家职能部门,使其各司其职,这些建议仍被真宗采纳,可见孙何的政治才能。因此,他才在“景德元年奉旨回京任太常礼院士,执堂三班院,又嘉升为知制诰,赐金腰带,紫蟒袍”。后来,孙何因操劳过度,身染疾病,英年早逝,年仅44岁。 从孙何的政治业绩来看,他是殚精竭虑、兢兢业业、忠君爱民的。对柳永这种想走捷径、汲汲于富贵的后生,他能不避而远之吗?后来柳永去拜谒宰相晏殊,也用作词的方式作答,晏殊却用“针线闲拈伴伊坐”来拒绝,这也说明柳永是一个想走“终南捷径”的人。 “一朝成名天下知”是大多读书人的最高求学追求,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是对读书人的道德约束。通过细读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我们不难发现其通篇都是溢美之词,浮华温软,除了吹捧,什么都没有,给人留下了华而不实、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的感觉。再加上其为人沉迷美色,言行轻浮,而干谒对象孙何却是一位有政治理想的好官,其失败原因,不言而喻。 综上所述,柳永崎岖不平的仕途路是自己的品行贻害的。他言过其实的说辞令人质疑,放荡不羁的品行令人怀疑,动机不纯的目的令人生疑。最終,苦酒只能自己饮,只能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作者通联:重庆礼嘉中学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