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文言文入门教学方法 |
范文 | 周效艳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部分,是中国文学艺术的一种独特的存在。由于初一年级学习文言文处于入门阶段,文言文中很多词汇、句子和现代文存在较大差异,在理解和背诵上给他们带来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面对文言文都会有迷茫感,在学习中总会觉得无从下手,因而出现畏难情绪。鉴于此,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朗朗上口,享受朗读 朱熹读书法是要熟读精思,熟读无疑是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初一的孩子大多比较喜欢朗读课文,文言文朗朗上口,适合朗读,比如《幼时记趣》这样的文章,句子短小,节奏感强,内容有故事性,容易引发学生感情的共鸣。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清句子,读对句读,读出语感。读书可以有不同的形式,比如齐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轮流读,指读,听读,范读,互相听读;鼓励学生带着动作读,比如摇头晃脑地,站着读,课间在教室来回走动着读,到学校的图书馆旁若无人的读,只要是发出声音的朗读,都值得提倡。要让学生享受朗读,无拘无束地读文言文,像疯狂英语那样去朗读文言文,哪怕一开始读错了也不要紧。不要刚学习一篇文言文就要求学生背诵,没有熟读文章,不理解文章的大意,背诵文言文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不恰当的时间要求学生背诵,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等熟读了文章,背诵是不费周折的事情。 二、“三多三少”,培養自信 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心,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成功的体验。具体而言,“三多三少”的策略很有效果。 1.多欣赏,少苛责 面对着文言文,初一的孩子大多比较迷茫,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成绩,即对学生说对的地方要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哪怕一个句子的翻译,他只说对了一个字的意思,教师也要先肯定他对的方面。对全体学生而言,教师在一节课尾声的时候,花几分钟时间总结一下他们表现好的方面,比如读书响亮,观看注释看得很细致,会在预习时查阅工具书,等等,这不仅是一个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给学生指明了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2.多启发,少灌输 对于文言文,初一学生几乎是一张白纸,有些教师觉得既然学生什么都还不会,那么全部由教师来讲。满堂灌的结果只能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主能动性大大削弱,整堂课也可能会在教师忙于翻译,学生埋头记笔记中度过。曾经听过魏书生老师的《爱莲说》一课教学,整堂课几乎都是学生提问,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教师才会适当地点拨一下。这堂课很朴素很实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学习借鉴。 3.多活动,少“作业” 对学生而言,适量的作业是必需的,因为掌握任何知识,都要经过必要的操练。这里指的“作业”是指那些机械重复的作业,例如反复地抄写课文,抄写加点字句子翻译,做练习卷。反复地抄写,不但占用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效果甚微,甚至让学生觉得枯燥厌烦。在学习蒲松龄的《狼》的时候,我们让学生搜集狼的成语俗语,课上交流。复习阶段比赛整理文言文的加点词,看谁整理得既全面又重点突出,把学生整理的讲义稍作修改,复印给全班同学作为复习资料,这样的讲义比教师整理的更有亲切感。这些活动都会大大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融合古今,沟通情感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文言文亦是如此。不同的是文言文记录的是古人的生活和情感。由于语言理解的障碍和生活方式、情感方式的变化,学生往往不大容易理解作者写文章的目的和想表达的情感。很多教师的教学也更注重加点字和句意的翻译疏通,重言轻文,有血有肉的文章肢解成了许多文言词汇和句子。学生迷失在练不完的加点字,翻译句子当中,缺少对作者写作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对文言文日久生厌也是可以理解的了。要让学生喜欢文言文,就要让学生看到文言文的真面目。 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感性认识,不管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是对作者情感的理解,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性认识。对叙事性的文言文,要给学生时间去了解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情,不要苛求学生把每个细节都理解,每个字的理解都正确,只要能讲出大概的意思,就说明他已经理解了一部分,就要给予积极的肯定。 其次,引导学生多了解作者,搜集有关作者的一些轶事,名言等。对一些重要的作者(比如苏轼)可以读一读他们的传记,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情感故事,了解作者的个性气质,这样容易找到和作者情感的共鸣点。 再次,教师要进行适时的点拨引导。学生生活经验与阅历是有限的。古人的生活方式、情感方式与现代人是有差异的。比如,古诗中关于离别的诗歌“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作者寄情于景表达的感情是非常含蓄的,要抓住意象分析学生才能理解。有些文言文,学生即使把字面意思全部弄懂了也未必能说出作者想表达什么。例如《记承天寺夜游》这样的文章,学生对“闲人”的理解往往是不全面不深入的,如果有些含义学生真的因为囿于缺乏生活体验而说不出来,教师不妨直接告诉学生。 四、拓展迁移,延伸课堂 课堂内学生可以获知文言文的一些基本知识,领悟到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但无论是文言文知识,还是文言文所折射的思想、情感等都需要学生从课外的延伸学习中得以补充和完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向学生提供一些浅显的课外阅读材料,来拓宽学生的视野,领略文章精髓,感悟文言情感,进而提升知识与思想境界。比如,在学习《陈涉世家》一文后,教师可以选择有关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文献资料,让学生了解当时起义的历史背景,起义的过程、结果以及对历史的后续影响,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历史评价,帮助学生从深度和广度上来理解《陈涉世家》一文。 知识拓展教学实际上也是知识迁移的形式,它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力,扩大了学生的学习视野,有效提升学习能力。当然,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提示,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课外阅读,不可以“舍本求末”;另一方面要注重师生互动,针对学生在文言文和历史知识方面的匮乏,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又要主动点拨讲解,不断引导学生学会辨析、归纳、总结等学习方式,真正提升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多制造一些机会,让学生和古人“相处”,了解他们的生活,体会他们的情感,拉近情感的距离,学生才会愿意学习文言文,走进文言文。也只有当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文言文不是一件难事,而是一件趣事的时候,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自觉性,学习的热情才能高涨。在这样的前提下,文言文的课堂才会活跃起来,师生的互动才会积极有效。当学生能够自信、自觉、自主的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那么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沭阳县沭阳如东实验学校(22360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