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山重水复问题出 柳暗花明路径来
范文

    孔令文

    

    巴金曾说:“仅在字母、文字和书页中浏览一番——这不是读书。阅览和死记——也不是读书。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如若学生能从文本“空白点”进入作者内心世界,就能够形成自己的理解感悟。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抓住“空白点”,成为一线教育工作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引导问题为载体,让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提取、整合多篇文本的信息,且通过点拨形成整体意识。所以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认知与文本内容需求,贯彻“以阅读整体为根底,以贯穿全文为目标”原则进行问题设计,达到“山重水复问题出,柳暗花明途径来”。

    一、趣味性问题,引学生走进文本世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若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垂涎三尺的“诱饵”,就能吸引学生不知不觉地参与学习、进行探索,但好的“诱饵”必须要贴近学生的“兴趣点”,且常被用于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设计好“诱饵”时,教师要精准把握“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将“问题答案”与“学习内容”紧密又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引学生走进文本世界”这一已定目标。说明文是初中阶段常见的体裁,对比来讲,其缺乏惟妙惟肖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导致学生兴味索然,直接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所以学习建筑艺术类说明文时,教师围绕文本的说明对象,设计了贴切班级学生“兴趣点”的问题,具体如下:

    问题1:读《巍巍中山陵》《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凡尔赛宫》以及《苏州园林》,用文内一关键词说出各个文本说明物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问题2:如若你是一名建筑设计师,请你叙述中山陵、人民英雄纪念碑、凡尔赛宫以及苏州园林的别具匠心之处。

    问题3:如若你是一名导游,你会选择哪一个建筑介绍给游客呢?会怎样去介绍所选的建筑呢?

    上述“三问题”皆紧围绕初中生的兴趣点——玩,设计出螺旋上升的“问题链”,引领学生由“文本信息”到“特征表现”再到“文体特征”“文本内容”,促使学生不急不躁、悄无声息地走进文本世界,为进一步“读”文本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中,无论是“问题1”还是“问题2”都是难度较小的问题,它们都为训练学生选择、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但“问题3”确是难度较大的核心问题,其巧妙地融入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快速地捕捉了学生的注意力,切中学生的“兴趣点”,为无精打采的学生注入“活力”,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且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大致了解《巍巍中山陵》《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凡尔赛宫》以及《苏州园林》的内容。

    二、发散性问题,促学生形成问题意识

    随着新课改推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合作者”与“鼓励者”,学生则由“聆听者”翻身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无疑对“教”与“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教师来讲,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促使学生逐步形成问题意识,成为了现阶段的重要任务,所以实际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言简意赅地提出疑惑与想法,最大限度地搭建一个民主又和谐、愉悦又活跃的平台,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开释,让学生的“探究热情”得到激活。值得注意的就是,群文阅读教学并未对多篇文本同时进行学习,而是以单篇阅读教学为基础,合理地延伸至多篇文本的教学方式,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捕捉多篇文本的“魂”,并立足“某篇文本”设计发散性问题,使学生由“特殊”到“一般”,最终顺利完成群文阅读的已定目标。

    《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以及《我为什么活着》都是一种体裁——散文,通过研读教材内容后,笔者选择以朱自清的《背影》为“魂”,顺利完成了已定的教学目标。《背影》课堂上,教师提出“父亲的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都能深深地打动我们,请你想一想最感动你的是哪一出?为什么?”这一发散性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这样一来,既强化了学生对“语言”“动作”“眼神”等细节的关注,且通过“为什么”三个字,放飞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了想象、创造的思维空间。尤其是学生的答案清晰反映出学生思维的开放性,也能一目了然地展现同学之间的个性差异,更重要的是,“听”答案的过程也能引发学生思考,不知不觉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宽度。

    三、比较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巴浦洛夫曾说:“要学会做科学中的粗活。要研究事实,对比事实,累积事实。”若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设计一些比较性较强的问题,有助于调动学生分析、思考、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在分析、思考中锻炼鉴别能力,探索中培养、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小说是初中生需要掌握的一种体裁,其往往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设计跌宕起伏的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但这恰恰是绝大部分初中生的“拦路虎”,甚至出现谈“小说”色变。鉴于此,教师往往围绕主题设计比较性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悟小说的中心思想。面对《范进中举》《变色龙》和《我的叔叔于勒》时,笔者以“变”为主题,设计了比较性的问题,具体如图1所示。

    结合图1发现,“变”巧妙地将《范进中举》《变色龙》以及《我的叔叔于勒》串联起来,可以引导学生从知识、理解、赏析以及探索四个层面入手进行学习。其中,“什么在变?”与“什么是变?”的答案较为直观,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轻轻松松地完成,而剩余两问题分别为“欣赏性”与“探索性”,对学生的能力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使变?”是“什么在变”与“什么是变”的延伸与拓展,旨在让学生深入地分析胡屠户、奥楚蔑洛夫以及克拉丽丝出现“变”的缘由,让学生认知人性“變”的根源——地位、权利、金钱。而“什么不变”是一个探究性问题,它旨在引导学生对胡屠户、奥楚蔑洛夫以及克拉丽丝进行类比,让学生脑海中浮现出人物形象——势利眼、利欲熏心、卑躬屈膝、冷血人。

    鉴于此,以“变”为核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就人物先后态度进行对比,凸显人物形象的特征,揭露人性的丑陋扭曲,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的批判与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三篇文本阅读,打破了“单篇精讲”,实实在在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群文阅读是一种强调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它能够有效地改变传统“单篇精讲”的阅读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作者通联:兰州市第九十九中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2 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