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少年的迷茫,微痛的成长 |
范文 | 李凤珍 〔关键词〕自我意识;青春期心理;辅导个案 一个初春的午后,我正在办公室整理资料,突然听到急促的敲门声。随着我的一声“请进”,一个高大的男生走进来,表情略显焦虑。他说:“老师,我叫李××,是高一的学生,我现在想跟您聊聊,请问您有时间吗?我有许多问题想不明白。” “你好,李××,很高兴你在遇到困惑的时候能想到我。”说话间我放下手头工作,把他引到了隔壁的个体咨询室。坐定之后,我说:“有什么地方我可以帮到你吗?” “老师,我现在变得快不认识自己了,以前从来不这样,我有时候会想:‘我还是我吗?”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能具体说说吗?” “以前的我特别热情,无论是班级还是同学的事情我都愿意主动帮忙,同学只要有不会的题目,尤其是物理、数学,我都会主动站出来给他们讲解,而且就算一道题目讲几遍我也不会不耐烦。现在即便有同学问到我头上我都不愿多说,显得很急躁,有时还控制不住想大吼大叫。事后我也觉得这样做不对,大家都是同学,要珍惜在一起的友谊。可自己有时会莫名地烦躁,对人对事都不耐烦,不能与人好好讲话……” “现阶段学习比较紧张,相信你这样的态度同学们也会理解的,不需要过多自责。”我知道这是一个带着强烈倾诉欲望走进咨询室的学生,稍作安抚后,李××又接着刚才的话题说起来。 “老师,我还觉得自己不够谦虚,甚至有点狂妄,发现周围有些人真的很笨,而且我对老师、对同学都有自己的看法,觉得他们不够好,可他们都是我的老师和同学,我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可以看出,这是一个自我要求很高的学生。 “你能这样自我反思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包括你自己,你能看到老师和同学身上有不足之处也是很正常的,这恰恰说明你看问题比较全面。” 李××稍作迟疑,轻轻地点了点头,似乎我的观点他可以认同,但还需要仔细思考。 “老师,我经常帮助同学干活,比如抬水、拖地,但我还是觉得自己不懂得如何与人交往,尤其是跟女生,不知道该说什么,还很紧张。初中的时候大家还在一起开开心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现在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男女生交往是很多高中生都会遇到的一个问题,走得近了容易被误会,走得远又觉得同学关系疏远了,这让彼此都很尴尬,很难把握交往的度。自然大方,不逃避,不回避,是我们保持同学友谊最好的原则,以后你可以试试。”李××表示这方面自己以后会努力的。 “老师,我还觉得自己不够孝顺,从来没给父母端过洗脚水买过小礼物,跟同学比较后才知道自己做得不够好。” “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们孝顺父母的表现,但并不是唯一的表现方式,孝敬父母的方式有很多,像你这样能把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规划好让父母少操心也是一种孝顺,况且你也充分意识到了自己应该对父母心存感激,我想你以后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不要拘泥于具体的形式。”来访学生也意识到了自己太过较真。 “老师,我喜欢看书,看到书里描写阴暗、压抑的内容会觉得很震撼。中考后的暑假我看过一本这方面的书,当时很长时间内心不能平静,后来看到杂志、报纸上相关现实的报道也会觉得内心受到了很大冲击。比如关于没有集体就没有个体的论断,从逻辑上讲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现实中的很多例子让我发现这似乎又不太对,现实没有书上写的那样美好……” “你能有这样的思考和感受说明你在逐渐成长成熟,因为这是每一个想在社会上生存的个体都无法回避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是每个人都要去面对的问题,我觉得应该让李××认识到这一点。 “我现在发现自己找不到可以说话的人,不愿跟老师谈,不想跟父母讲,怕他们担心。而且有的时候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自己都觉得自己的想法支离破碎、模模糊糊,纠结又压抑。总之,现在觉得自己有许多烦恼,很多事情也想不清楚,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人很难受……” “你的烦恼和痛楚有很多同伴在与你一同经历,包括老师也曾有过你现在的困惑,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很多问题你会找到答案。如果你愿意,老师可以做你的倾听者,与你一同成长。” 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有它的特殊性,很多学生期待他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有恰当的回应,期待他的问题能在一次辅导中得到解决,本个案中李××也是抱着这样的期待来的。高中阶段时间比较紧,除非典型个案,否则很难长期系统地接受辅导。笔者做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近六年,经常遇到有学生过来寻求帮助是揣着纸条的,或者直接把问题写在手上,面对此类来访学生,我一般是先稳定情绪再各个击破,最后共同总结归纳。 该案例中学生反映的问题是青少年在自我意识方面比较常见的。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成熟,社会、成人对其态度的改变,他们越来越把注意力指向自身,不仅自我意识水平提高了,而且自我意识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深刻。前苏联心理学家科恩曾说过:“青年初期最宝贵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发现对于青少年来说,等于一场真正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在成长和改变面前,迷茫和疼痛在所难免,这个阶段他们需要来自师长的鼓励、同伴的认可。 在与李××商定后,我们都认为下一步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自己。 一、自信——消除自我怀疑 青少年朋友面对诸多的不确定性很容易产生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会不自觉地拿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比,而且对未来的自己都有着近乎完美的憧憬和期待。夹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往往会产生回不到过去抓不到未来的患得患失心理。本案例中的学生也产生了“我还是我吗”这样的困惑。面对这样的疑问,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找回自信。首先,要让学生了解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对自己当前的状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避免将自己个别化和问题化;其次,鼓励学生发现成长带给自己的进步,比如本案例中来访学生意识到“我现在具备了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我还比较善于自我总结和反思,我对问题的认识比以前全面了,我现在居然可以应付那么多学科,这是以前不敢想的”等,这些都增强了学生继续努力的动力;最后,引导学生着眼于小目标,注重积累,在遥不可及的目标面前,很可能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些急躁,在完善自我的道路上同样需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该案例中我鼓励来访学生在面对类似情境时提醒自己控制情绪,哪怕有一点点进步都不要吝啬对自己的肯定。 二、理性——辨证看待事物 高中阶段是辨证思维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避免对人对己的完美主义要求。完美主义是对没有缺点的追求,在咨询辅导中,它是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我们的教育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很多,无论是道德还是行为都制定了规范和标准,所以当学生发现自己某些行为或想法违背了所谓的“标准”,便难以接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能只看到长处而避讳短处,或者看到短处就对其否定。其实,在高中阶段有些个体的辨证思维能力在自我意识方面已经得到了体现,比如有学生对自己进行这样的描述:“我是一个快乐与忧伤并存的人”“我有时开朗有时沉默,有点自卑又有点自傲”等。所以,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准确定位自己目前所处的阶段,对他们完善自我是非常有益的。 三、积极——主动与人交往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都有一种合群倾向,这种倾向的早期表现是亲子间的依恋。随着个体的不断成熟,同伴逐渐成为他们的重要他人之一,不可缺少。在高中阶段,由于学业的竞争,学习压力增大,不少人忽略了同学间的交往;很多独生子女虽然渴望与同龄人交往,但习惯以自我为中心,难免产生交友方面的困难,甚至有些学生产生逃避思想,这对未来的社会适应是极其不利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自我评价和孤独感是互为因果的。自我评价低的人因害怕遭到拒绝而不去结交朋友,从而导致孤独;孤独也可能导致自我评价低。在一个重视交际能力的社会里,自认为缺乏这种能力的人,往往低估自己。本案例中,来访学生也因同学间的人际交往产生了困惑,甚至影响到自我评价。青少年朋友要明白,同学交往是简单自然的事情,无论男生女生,见面了主动点头微笑,或者一句简单的“嗨”,都能让对方体会到你的热情和友善;懂得欣赏别人,学会赞美和倾听,会让你收获更多的朋友,但一切要以真诚为基础,在交往中要做真实的自己,而不是刻意伪装或隐藏。 人们都说,十六岁是花季,因为那一季充满了阳光和雨露,充满了孩子对于成长的无限憧憬和渴望。然而,没有谁的成长道路是一帆风顺的,选择坚持,我们的成长会因迷茫而再现美丽,因枯萎而再现希望,因疼痛而更加坚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连云港,222006) 编辑/丁尧 终校/于 洪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