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新生儿留置胃管置入长度研究进展
范文

    李润 曹晓宽 罗锋

    【摘 要】:留置胃管是新生儿科常用的护理操作,目前临床中新生儿胃管置入长度的方法有多种,如体表标志测量法、体重公式计算法、身长公式计算法等,本文就国内外关于新生儿胃管置入长度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生儿 胃管 置入长度

    【中图分类号】R4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1

    留置胃管是新生儿科常见的护理操作,常用于<32周早产儿,吸吮吞咽功能不全或因疾病、治疗原因不能奶瓶喂养者,危重、手术后胃肠内营养支持,洗胃、胃肠减压等。教科书上成人胃管置入长度采用“前额正中发际—剑突,耳垂—鼻尖—剑突[1]”测量法,但新生儿胃管置入长度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临床中便沿用成人的测量方法。但临床上,按此测量方法留置的胃管,要么未达到胃体内而抽不出胃液,需要再增加胃管插入长度;要么插入过长后进入空肠。这些测量方法X线定位不准确性达55%[2,3]。胃管插入长度不准确,可能引起心动过缓、呼吸暂停[4]、穿孔[5,6]等。由于新生儿与成人相比,在生理解剖结构、消化道长度、身体各部位比例和对刺激的反射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成人胃管置入长度的测量方法并不适合新生儿。目前临床中新生儿胃管插管长度的测量方法有多种,本文对各种方法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1 体表标志测量法

    1.1 鼻尖-耳垂-剑突前额发际-剑突

    金汉珍等[7]主编的第3版《实用新生儿学》中规定,新生儿鼻饲的胃管置入长度为耳垂至鼻尖再到剑突的距离。鼻尖至耳垂至剑突,这是教科书上成人的胃管长度测量方法。陈蓓[8]研究显示,早产儿的耳廓发育差,刚出生时大多头面部水肿,按此方法测量的胃管长度多有误差。Freeman[9]等应用鼻尖—耳垂—剑突的胃管测量方法对80例新生儿进行了研究,通过X线片发现胃管留置位置不合适率在20%以上。宋静[10]研究中发现应用鼻尖—耳垂—剑突的胃管测量方法的胃管留置位置不合适率为17%。陈丽莲[11]研究显示新生儿前额正中发际至剑突的长度为15~21(17.39±1.41)cm,最接近新生儿门牙至胃入口的解剖学长度(16~20cm),是經口留置胃管的理想体表测量方法。

    1.2 前额正中-脐

    徐春苗[12]研究中常规组采用“前额正中发际一剑突”体表测量法,改良组为“前额正中发际一脐”体表测量法,常规组抽出胃液21例,占64.5%,而改良组33例占97.1%,常规组胃食管反流18例,占52.9%,而改良组3例占8.8%。陈素娟[13]将80例需鼻饲喂养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照耳垂-鼻尖-剑突测量法经鼻置入胃管,观察组按照前额正中发际-脐测量法经鼻置入胃管,观察组胃管置入长度为(18.48±0.26)cm,对照组为(16.34±0.38)cm,观察组一次胃液回抽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鼻饲喂养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1.3 印堂-脐

    “印堂穴一脐”测量法是测量从两眉连线中点到脐之间距离。郭香芝[14]将120例鼻饲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发际-剑突”测量法,胃管长度为(14.3±0.9)cm、观察组采用“印堂穴-脐”测量法,胃管长度为(16.9±1.0)cm,用透明敷贴在近鼻处妥善固定,对照组抽出胃液率40.0%、观察组86.7%,两组患儿均无腹泻、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喂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郭香芝[15]将100例鼻饲早产儿随机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按“耳垂-鼻尖-剑突”测量法置入,胃管长度为(15.34±0.94)cm;观察组按“印堂穴-脐”测量法置入,胃管长度为(17.27±0.86)cm,用透明敷料在近鼻处妥善固定,置管后对照组抽出胃液30例(60.0%),观察组44例(88.0%),观察组在鼻饲喂养中监测到大于或等于和小于前次喂入奶量1/4的胃残留次数比对照组增多,两组均无腹泻发生,其他喂养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黄旦珠[16]将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经口插入胃管,对照组按“前发际-剑突”测量胃管留置长度为(15.03±0.89)cm,观察组按“印堂穴-脐”测量胃管留置长度为(16.40±0.74)cm,观察组35例(87.5%)首次可抽吸到胃液,对照组28例(70.0%);观察组5例(12.5%)发生奶液反流,对照组12例(30.0%);观察组发生恶心、呛咳25%、腹胀20%、发绀5%,对照组发生恶心、呛咳45%、腹胀37.5%、发绀15%。

    1.4 发际-剑突再加2~3cm

    侯超[17]研究中的60例早产儿均采用“屏气间歇法”,对照组插入胃管长度为发际至剑突的距离,观察组插入胃管长度为发际至剑突距离再加2~3cm。观察组采用改进法平均插入胃管长度为(17±1)cm,90%患儿抽出胃液,而对照组平均插入胃管长度(14±1)cm,仅50%患儿抽出胃液。适宜的胃管长度才能正确反应患儿的消化功能,为治疗提供依据,更充分足量的供给肠内营养。

    1.5 耳垂-鼻尖-剑突,再插入3cm

    周国丽[18]对287例需要鼻饲的新生儿采取不同的胃管插入深度进行效果观察,对照组144例,按传统的插入方法插入深度为:耳垂-鼻尖-剑突,实验组143例,按新的插入方法,插入深度为:耳垂-鼻尖-剑突,检查胃管在胃内再插入3cm,结果显示对照组出现轻微恶心63例、恶心呕吐86例、窒息2例,而实验组出现轻微恶心10例、恶心呕吐13例、无窒息。传统的插入深度,鼻饲时鼻饲液由第三侧孔流至食管,而返流至咽部引起恶心、呕吐、窒息等。采取新的插入深度时第三侧孔则位于胃内,避免鼻饲液由侧孔流至食管而引起的返流。

    2 非体表标志测量法

    2.1 体重公式计算法

    温景莲[19]将80例超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耳垂-鼻尖-剑突口胃管置管长度测量方法,观察组40例采用公式计算法,胃管留置长度(cm)=出生体质量(g)×0.004+9.44,对照组患儿测量胃管留置长度短于观察组;观察组患儿摄入奶量达100ml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对照组为60.00%。黄海燕[20]将收治的71例超极低出生体重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测量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测量方法进行胃管测量,即测量耳垂-鼻尖-剑突的距离,观察组采用公式计算方法测量胃管,胃管留置长度(cm)=出生体质量(g)×0.004+9.44,以X线摄片确定胃管位置,观察组患儿胃管达到胃底部者占77.14%(27/35),高于对照组的58.33%(21/36);观察组患儿发生恶心呕吐、返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1.43%(4/35),低于对照组的47.22%(17/36)。FreemanD[9]研究中基于体重估计置管长度,公式为经口置管长度=3×重量(kg)+12,经鼻置管长度=3×重量(kg)+13,纳入研究的218例新生儿体重397~4131g,胎龄23~42周,X线显示胃管尖端位置正确达74%,在食管胃交界处占16%,位置过高占10%。SarahNguyen[21]研究同样基于体重估计置管长度,公式为经口置管长度=3×重量(kg)+12,经鼻置管长度=3×重量(kg)+13,107名胎龄23~40周新生儿的195张X线结果显示,胃管尖端位置正确占84%,在食管胃交界处占12.3%,位置过高占3.6%。

    2.2 身长(身高)公式计算法

    注考虑到传统的插管长度容易导致置管后发生溢奶、呕吐或误吸等并发症,以身高为基础的图表法更关注新生儿个体差异。李小容[22]分析40例须插胃管喂养的早产儿胃管插入长度,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体表标志法,实验组采用以身高为基础的图表法[23],胃管插入长度(cm)=6.7+[0.26×身高(cm)],实验组发生溢奶3例,呕吐2例,回抽血性液1例,总发生率30%;对照组各为6例,4例和4例,总发生率70%,参照图表法的长度调整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

    3 讨论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中应用的新生儿胃管插入长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鼻尖-耳垂-剑突前额发际-剑突②前额正中-脐③印堂-脐④发际-剑突再加2~3cm⑤耳垂-鼻尖-剑突,再插入3cm⑥体重公式计算法,胃管留置长度(cm)=出生体质量(g)×0.004+9.44⑦体重公式计算法,经口置管长度=3×重量(kg)+12,经鼻置管长度=3×重量(kg)+13⑧身长(身高)公式计算法,胃管插入长度(cm)=6.7+[0.26×身高(cm)],各种方法具体研究情况见表1。体表标志测量方法是假设食管等為直线,所获取的数据属于理想状态,但解剖分析发现食管与胃之间是弯曲通道,所以体表测量的胃管长度比实际食管长度小。

    新生儿胃食管的生理解剖,新生儿食管起端的位置,以喉的位置为准,其入口通常平第3、4颈椎之间的椎间软骨处,比成年人高3个椎体,测量新生儿从鼻孔到咽后壁的距离为(4.86士0.50)cm,咽后壁到喉口的距离为(2.56±0.32)cm,从鼻孔到贲门的距离为15.86cm,贲门经胃大弯侧到幽门的距离为(10.52±2.21)cm。由于新生儿上消化道的长度与成人相比有较大的差异,新生儿并不是成人的缩影,用成人的方法来估计新生儿胃管插管的长度是不妥的。

    留置胃管是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胃管插入的长度十分重要,如插得太浅,仅插到食管,达不到预期效果;而若插得太深则容易损伤胃黏膜。如何提高留置胃管一次性成

    功率,减轻患儿痛苦,减少并发症,提高工作效率,是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需要临床护理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改进,在熟悉新生儿生理解剖特点基础上,个性化地选择合适的胃管插入长度。

    参考文献

    殷磊.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02.

    Weibley TT,Adamson M,Clinkscales N,et al. Gavage tube insertion in the premature infant[J].MCN Am J Matern Child Nurs,1987,12(1):24-27.

    Tedeschi L,Altimier L,Warner B.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indwelling gastric feeding tube placement in the neonatal population[J].Neonatal Intensive Care,2004, 16:16-18.

    Metheny NA,Meert KL,Clouse RE,et al.Complications related to feeding tube placement.Curr Opin Gastroenterol[J].2007,23:178-182.

    Shiao SY,Youngblut JM,Anderson GC,et al. Nasogastric tube placement:effects on breathing and sucking in very-low-birth-weight infants[J].Nurs Res,1995,44:82-88.

    Filippi L, Pezzati M, Poggi C, et al. Use of polyvinyl feedingtubes and iatrogenic pharyngo-oesophageal perfo ration in very-low-birthweight infants[J].Acta Paediatr,2005,94:1825-828.

    金汉珍,黄德琅,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8.

    陈蓓,苏萍,韩进天,等.极早早产儿早期持续鼻饲输注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7):5-7.

    Freeman D, Saxton V, Holberton J. A weight-based formula for theestimation of gastric tube insertion length in newborns[J].Adv NeonatalCare,2012,12(3):179-182.

    宋静,何淑贞,任志东,等.新生儿经鼻胃管留置长度的测量与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03):482-483.

    陈丽莲,郝彦斌,熊小云.新生儿经口置入胃管体表测量方法探讨[J].护理学杂志,2010,25(23):4.

    徐春苗.新生儿鼻胃管插入长度探讨[J].护理研究(上旬版),2006(28):2599.

    陈素娟.2种测量法在经鼻胃管留置新生儿鼻饲中应用效果的比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03):397-398.

    郭香芝,肖敏,郭金叩,等.鼻饲早产儿留置胃管长度测量方法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8(01):40-41.

    郭香芝,郭金叩,杨春洁,等.鼻饲早产儿留置胃管长度的探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31):7646-764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