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 |
范文 | 叶晓群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1 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乳喂养是成长的基础。社会与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依旧没有一种配方奶粉能够达到母乳的营养水平,也没有新颖的技术能够像乳腺一样对新生儿所需要的营养进行调和。在近些年中,对于母乳喂养,许多学者与专家都进行了较详细的思考与研究,发现母乳是婴儿出生数月内天然的最好食物,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物质,特别是初乳中含量更高,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来说,能够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免疫体系。那么对于母乳喂养与新生儿容易感染的传染疾病中的内在联系,就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与思考。在本文中,主要向你介绍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之间的联系。 一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 宝宝在出生后28天内出现皮肤、粘膜及巩膜肉眼可见发黄现象,我们称之为新生儿黄疸。宝宝在出生后2-3天常常出现新生儿黄疸,4-5天达高峰,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迟到3-4周,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情况良好。所以当发生新生儿黄疸时,新爸新妈要重视,但不必过于恐慌。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的,有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之分。首先是生理性黄疸,这种疾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代谢出现问题所导致的。而病理性黄疸一般是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皮肤粘膜明显发黄,程度较重,或黄疸反复出现,这种疾病在医学上也被称为高胆红素血症,对于新生儿来说,这种疾病并不危险,但这种疾病发展到下一阶段,即核黄疸对于新生儿来说则是极其危险,会导致大脑产生病变。因此对于黄疸这种疾病,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否则将会对新生儿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二 新生儿发生黄疸的原因 对于新生儿来说,黄疸的第一阶段,也就是生理性黄疸。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新生儿的胆红素代谢出现了问题所导致的,如果新生儿没有出现其他的临床症状,又没有其他疾病的影响,那么基本可以确定,黄疸的出现是因为体内胆红素代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异常。而病理性黄疸一旦出现,就可以确定除了膽红素的异常之外,还有其他的致病因素的影响。而这两者之间还有一定差别,那就是血液中胆红素的含量。病理性黄疸新生儿的胆红素含量要远远超过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病理性黄疸被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三 母乳的价值所在 (一)母乳中的营养含量 在母乳中,含有充分的抗蛋白酶,这种抗蛋白酶的存在能够有效的阻止蛋白质在肠道中进行水解,让母乳中的活性因子能够在肠道中存活尽量长的时间。 (二)母乳中微量元素对新生儿肠道的益处 新生儿喝母乳后,经过消化,能够有效的产生一些有益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建立的细胞,而服下母乳后产生的菌落也能帮助新生儿的肠道建立正常菌群。在新生儿的肠道中,原本的胆红素大约有八十到一百毫克。而经过母乳喂养后,新生儿肠道内部的菌群可以将原本超标的胆红素分解成为尿胆原,再通过粪便排出。除此之外,母乳中的酪酸菌对于新生儿肠道内部的菌群有着调和的作用,进而有效的维护肠道内部功能正常。 (三)母乳喂养过程中的问题 对于新生儿来说,出生时肠道内部是没有细菌的,而体内的胆红素也不能通过菌群来进行分解,从而变成尿胆原排出体外。而肠道内部的菌落想要进行补充,首要方式就是进行母乳喂养,如果新生儿处于饥饿、感染、窒息况、酸中毒、胎便排除延迟、脱水等情况时,都会导致新生儿的母乳摄入不足,而母亲的母乳量不足也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而一旦新生儿的母乳摄入不足,会导致新生儿肠道内部的菌落数量不足,最终导致新生儿不能有效的转化体内的胆红素,进而导致黄疸的出现。此外,新生儿肠道内部的菌落建立时间晚,也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四)先天因素的影响 对新生儿来说,先天的因素也会对新生儿出现黄疸与否产生影响,造成这种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新生儿开奶不足或者开奶过晚。在新生儿方面,会对新生儿产生影响的主要有几种情况:低体重新生儿、生产时窒息新生儿、难产新生儿、早产新生儿、头颅血肿新生儿、非自然分娩新生儿,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会导致新生儿先天条件不足,肠道中的活动能力低下。从母亲角度来说,剖腹产、母亲营养不良、贫血母亲、循环衰竭母亲,以上情况的发生则会导致母亲产奶晚、产奶困难,自然也就会导致新生儿肠道内部的菌落建立晚。对于新生儿来说,母乳摄入量不足会导致新生儿的肠道蠕动不足,进而导致新生儿的胆红素无法进行快速的转化来排除,最终引起黄疸的出现。 (五)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于新生儿来说,有时一些先天性的疾病也会导致黄疸的出现。具体的疾病有败血症、甲状腺机能减退以及遗传性葡萄糖转移缺乏等等疾病都会影响新生儿对于胆红素的转化。而对于一些先天性的原因来说,则是父母想要进行怀孕之前的准备,例如男性的疾病遗传、家族疾病的遗传以及避孕药的原因,这些都会导致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重新被吸收,进而造成黄疸的出现。经过了许多的研究,对于至今尚未明确病因的母乳性黄疸也有了高度的认知。在医学中怀疑,对于这种母乳性黄疸,与肠和肝脏的循环系统中胆红素的重新吸收密切相关。 四 母乳性黄疸 这种黄疸不是病理性原因引起的,通常该类宝宝的母乳喂养是有效的,有良好的体重增长,没有其他疾病的症状或体征。母乳性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的5-10天出现,在生理性黄疸达到高峰并下降后出现。一般情况下可继续坚持母乳喂养,一般3-12周后,黄疸就渐渐消退了。 五 母乳哺育性黄疸 这种黄疸也被称为缺乏母乳而引起的黄疸,这种黄疸的发病时间一般较早,一般在出生后48-72小时就出现皮肤发黄了。发生的原因主要有几种:首先是新生儿服用了口服的葡萄糖溶液,新生儿用了这种葡萄糖溶液后会导致母乳的效果降低,进而导致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容量不会降低。除了口服性的葡萄糖溶液,水也有一样的效果。其次是对于新生儿没有进行经常哺乳,因为母乳对新生儿的肠道有着相应的胆红素分解作用,因此需要母亲对新生儿进行经常哺乳,这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母乳性黄疸又被成为缺乳型黄疸。最后,则是胎粪排出速度过慢,新生儿排出胎粪能够有效的降低体内的胆红素。这是因为新生儿体内没有排出的胎粪含有大量的胆红素,在肠道内堆积,就会有被重新吸收的危险。而想要帮助排出胎粪,肠道的蠕动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就又回到了最初的话题上,母乳喂养能够帮助新生儿肠道产生蠕动,由此可见,母乳喂养与黄疸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对新生儿实行母乳喂养,就能够大幅度的降低新生儿患上黄疸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我们就能够了解到,适当的增加母乳哺乳次数,就能够有效的帮助新生儿在肠道中建立菌群,同时帮助新生儿的肠道进行蠕动。无论是建立菌群,还是肠道进行蠕动,都能够有效的帮助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转变为尿胆原进行排出,最终降低了新生儿患上黄疸的可能性。因此对于黄疸,父母除了要抱有一定的提防心理之外,还要进行充分的了解。不能盲目恐惧,使用正确的预防方法与对策,就能够帮助自己的孩子建立起一条安全的抗击黄疸防护线。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