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注意力难以集中的背后 |
范文 | 严凤平 〔摘要〕画树测验广泛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尤其适用于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性格内向的学生。针对一例抑郁心境咨询,本文尝试采用画树测验,结合心理访谈,确定来访同学的问题及成因,从主要措施、辅助措施出发,运用理性情绪疗法、学业方法指导、家庭干预和学校干预帮助来访同学,取得了较好的心理咨询效果。 〔关键词〕画树测验;抑郁心境;理性情绪疗法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8-0051-03一、画树测验的原理及其优点 画树测验是一种绘画测验,它的应用是基于两大理论——大脑偏侧化理论和投射理论。大脑偏侧化理论认为,大脑两半球分工不同,左脑主管抽象思维、逻辑分析,右脑主管图像性思维、知觉和空间定位。心理研究表明,损害大脑右半球会影响人的情绪机能,因此,右脑将绘画、情绪等心理机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人们通过绘画等艺术治疗手段可以很好地疗愈情绪方面的创伤。投射理论的观点认为,人的精神生活主要由意识、潜意识构成,中间夹杂着小部分的前意识。如果一个人的情感隐藏得很深,则其离意识越远,也就很难寻找相应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而画树测验借由画树象征性地投射人的情绪、态度,因此,心理咨询师通过解读画树测验加深对来访者的了解。 画树测验作为一种投射测验应用于学校心理咨询,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一是适用对象广泛,尤其适用于语言表达能力不足、性格内向的学生;二是采用单盲设计,来访学生不知道画树测验的真实目的,有助于消除学生的顾虑,减少学生的阻抗,建立师生之间合作的咨询关系;三是因为画树测验能够揭示学生潜意识层面的情绪、态度等,因而传递的信息远比语言丰富、真实;四是施测简便高效。二、个案描述及画树测验分析 晓芳,女,14岁,成绩中等,内向安静。上心理辅导课“训练你的注意力”分组讨论时,找到我求助,反映时常注意力难以集中,课室自习如果环境嘈杂,就会去数身边有多少人,希望我能够帮助她,于是约定每周五下午自习课前来咨询。 晓芳穿着朴素,稚气的脸庞棱角分明,样貌清秀,性格安静,不苟言笑。她说:“老师,我很想解决我的问题,但是我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我的大脑很乱!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对学习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假如环境有些嘈杂,我就很难集中注意力。我记不清有多长时间没有微笑了,不喜欢现在的我,恳请老师帮帮我!” 看着眼前盼望急切解决问题的学生,我感同身受。此刻,她的内心很乱,不善言语的她很难借助语言描述问题,但我凭借多年心理咨询的经验,足以判定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此刻是应用画树测验的最佳时机。于是,我拿起1张A4白纸和1支黑色签字笔,递给晓芳,让她按照指导语的要求完成画树测验。 十五分钟后晓芳完成了画树测验。我按照“先整体后局部”“从上到下”和“从左至右”的原则尝试分析: 1.整体:画面表现一种压抑、消沉的氛围。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是树的左上方有一弯月亮,右上方也有一弯涂黑的月亮,月亮代表忧愁和思念。树的左下方和右下方是一些散落的花,花型呈“十字架”状,按照“像就是”的原则,十字架像墓碑,典型元素——“月亮”“涂黑”及“十字架”状花型都是负性标志,表明晓芳的精神不快乐。 2.树冠:树冠象征精神,晓芳所画的树冠杂乱,表明其头脑很乱,内心希望安静;树上有多种果实、数量较多,果实代表欲望和目标,提示她的欲望过高、目标过多,精力分散,不利于个人发展;树冠往右偏,目标区和学业区趋于重合,表明她急于达成学习目标。另外,学业区画有“舌头”状物体,提示她可能担心自己的学业问题会引发别人的议论或已经引发了议论;树冠的中间偏左上的位置画有耳朵,耳朵旁连有高音谱号曲线,表明她可能喜欢听音乐,以此屏蔽外界的一些事物,如别人对她的议论。 3.树干:树干是沿着纸张边缘画的,表明她缺乏安全感和个人准确定位。在树干和树冠的右侧表面均有波浪线缠绕,表明她的人际关系、学业发展受到一些事情的困扰,她对男性既抵触又纠结的心理,影响其同伴交往和学业发展。三、進一步访谈的结果 为确认画树测验分析的准确性,我在解读过程中采用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一原则向晓芳作了进一步访谈,基本可以确定晓芳的主要问题是抑郁心境。抑郁心境是指一个人悲伤、不幸福、烦躁的心境,是个体对环境和内在刺激的一种情绪反应。她的抑郁心境的形成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人际关系问题、恋爱观问题、自卑和学业问题。 首先,人际关系问题。晓芳认为很多同学虚伪,例如小学五年级时,她曾亲眼看到同学甲和同学乙产生矛盾和好后,同学甲却当着同学丙说同学乙的坏话。她妈妈也经常向她传递人际间虚伪不可信的信息。因此,她现在和别人交谈时,说话都有所保留,不会把一些真正的信息透露给别人,她也不敢接触外面的陌生人。她说目前为止仅有三位同学通过她的考核,成为她的朋友。八年级开学前进行了分班,她不喜欢现在的班级氛围,包括学习氛围和人际氛围。她认为,现在的班级学习氛围不好,很多同学不爱学习,喜欢拖延作业甚至故意为之,而且还在撺掇其他同学这么干,认为老师也拿他们没办法。班级人际氛围也不好,不够团结,很多女生都喜欢聊八卦,她不喜欢聊这类话题,也有很多女生感慨八年级谈恋爱太晚了,对此,她也颇不认同。她认为,她在班里挺孤独的,她很少和班里的同学交往,尤其男同学,时常一个人安静地听音乐。 其次,恋爱观问题。她明确表示不想谈恋爱,以后也不会结婚,六十岁时再找个老伴凑合过。她认为,父母的关系不够稳定,好的时候非常好,不好的时候感觉彼此更像陌生人。她母亲向她列举了很多婚姻不幸福的例子,她也目睹了很多亲戚婚后并不幸福,她感觉仅有一对读过大学的例外,她认为这是因为读过大学素质较高的缘故。母亲曾威胁她说,“如果不好好念书,就早点结婚去”,导致她很害怕谈恋爱结婚这一话题。 再次,自卑。晓芳感觉自己处处不如别的同学,比如思想、行为和外貌。她说她的兴趣很少,只对古装感兴趣,对于时下流行的事物,她知之甚少,甚至小学四年级的她都不知道U盘为何物。她说都记不清多久没有微笑了,一副“苦瓜脸”怎么会招人喜欢呢?因此,她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最后,学业问题。让晓芳非常苦恼的是最近学习成绩停滞不前,不像在七年级,现在更多的是有心无力。在众多科目的学习中,她最为担心的是数学和物理。她很难过,现在连一向引以为傲的成绩都不如别的同学了。她说作业太多,做完作业已经很晚了,母亲就会催她睡觉。周末又要去补习班,属于自己可支配的自由时间非常少。四、干预方法 (一)主要措施 1.理性情绪疗法 理性情绪疗法认为,人们的情绪是由人的思维、人的信念所引起的,而不合理的信念往往使人们陷入情绪障碍中。不合理的信念有几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晓芳的不合理信念在人际关系、恋爱观、自卑及学业问题上均有体现。首先,在人际关系方面:晓芳对同学及朋友的要求非常严苛,认为同学和朋友必须是完美的,不能有缺点,包括虚伪的一面、喜欢聊八卦等等,这是绝对化的要求。因为耳闻目睹个别人际间虚伪的一面就否定了所有人,这是过分概括化。其次,在恋爱观方面。因为耳闻目睹婚姻不幸的例子就判定天下所有的婚姻都是不幸的,乃至感觉这辈子都不会恋爱结婚,这是过分概括化。再次,自卑问题。因为不了解时下新潮的一些事物、在班级内感到孤独就否定自己的思想、行为,因为长时间不苟言笑就否定自己的外貌,进而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的同学,这是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最后,学业问题。认为自己的学业怎能比别的同学差呢?这是绝对化要求。不合理的信念是晓芳抑郁心境的罪魁祸首,我所要做的工作是要帮助她以合理的信念取而代之,具体而言:在人际关系方面,帮晓芳认识到人际间有虚伪的一面,也有真诚的一面,人性是复杂多面的。喜欢聊八卦的同学也一定有他的“可爱之处”,鼓励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恋爱婚姻方面,帮她打开新的视角,她所看到的不幸婚姻不代表所有的婚姻,而幸福的婚姻是需要用心经营的。在自卑方面,帮她认识到她的思想、行为、外貌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糟糕,相反,很多方面值得别人学习,如她认为班风非常重要,同学之间应真诚互助,现在应该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再如她的外貌清秀,虽不能和女明星相比,但也在普通人之上。鼓励她积极看待自己的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多一些微笑。在学业问题上,让她认识到没必要处处和别人比较,鼓励她多和自己的过去比较,每天都有进步就是好的,教她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避免目标过高。 2.学习方法指导 影响晓芳成绩停滞不前的因素有多个,如抑郁心境导致的情绪不佳、注意力难以集中。除此之外,学习方法不当也是重要原因。她所担心的数学和物理都是理解性强的科目,而晓芳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对于理科的学习缺少预习环节,于是,鼓励她在完成作业之余一定要抽出时间用于课前预习。在预习时,要做记号、写批注,以便上課时更有针对性地听,预习完随即完成书本上的练习,以检测预习的效果。除此之外,鼓励晓芳多和任课教师交流学习方法和心得,帮助她掌握更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辅助措施 1.家庭干预 晓芳的人际关系及恋爱观问题受到她母亲的负面影响很多。她母亲经常向她列举人际之间虚伪及婚姻不幸福的实例,甚至曾威胁她“如果不好好念书,就早点结婚”,导致晓芳不会向别人透露个人信息,哪怕是同学也有所保留,甚至不敢见陌生人,害怕恋爱结婚,认为男人不可靠,内心纠结彷徨。因此,我对她的母亲进行了干预,采用理性情绪疗法纠正她母亲认知方面的不合理信念,鼓励她的母亲采取积极视角看待身边的人和事,不要用恋爱结婚来威胁孩子好好读书,而应该帮助孩子看到知识的力量。除此之外,让晓芳父母认识到,他们婚姻中存在的不足,鼓励他们建立更加积极而稳定的婚姻关系,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传递婚姻正能量。 2.学校干预 分班既有利也有弊,但对于晓芳而言,由于她的适应性不足,显然是弊大于利。她抱怨现在的班级氛围,包括学习氛围、人际氛围。于是,我与晓芳的班主任进行了深入沟通,设计了一些提升班级凝聚力的活动,也制定了一些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具体措施,旨在发挥班级正能量。与此同时,针对晓芳数学、物理两科薄弱的情况,我召开了一次小型座谈会,邀请她的班主任、数学老师、物理老师参加,分析晓芳的具体学习情况,制定详细的帮扶策略,提供更为科学的学习方法,鼓励晓芳在今后的学习中尝试应用,除此之外,也经常和晓芳交流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关心鼓励她,让她更有安全感。五、个案辅导成效 经过八次咨询,晓芳的抑郁心境有所改善,能够摈弃认知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能够以更为积极的态度看待学习、生活问题,包括人际关系、恋爱婚姻、学业问题,能够有意识地挖掘身上的优势和潜在的资源,注意力更为集中,学习成绩稳中有升。鉴于此,晓芳主动提出结束心理咨询,看到晓芳的成长,我同意结束咨询。 参考文献 [1]赵香华.绘画治疗:解读心灵的钥匙[M].心理技术与应用,2014,2(1):53-56. [2]刘延.绘画心理分析在心理咨询中运用的缘由[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2):367-368. [3]陶琳瑾.绘画治疗与学校心理咨询:一种新视野下的整合效应[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11(17):3393-3396. [4]李洪伟,吴迪.心理画——绘画心理分析图典[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 [5]阿尔伯特·艾利斯,黛比·约菲·艾利斯.理性情绪行为疗法[M].郭本禹,郭建,叶建国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中学,深圳,518119) 编辑/巨明珠 终校/赵 磊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