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指导的尝试和思考 |
范文 | 李锋 〔摘要〕普通高中正值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但学校“指导”功能的集体性缺失,严重影响普通高中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的尝试:开设职业规划指导校本课程,开展“我的理想和职业规划”的主题班会活动,实施因人而异的导师制,拟写发展规划书,撰写“我的自传”,学校设立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室等。让学生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学业规划落到实处,并对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的指导前提、必要性、兼容性、职业指导重大意义进行研讨和思考。 〔关键词〕人生规划 ;职业指导;普通高中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5-0055-04 一、问题的提出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在普通高中“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所谓“指导”是指以学生个体为对象,针对学生成长中的各种疑惑与困难,随时为学生的行动方向和个人生活提供指引与帮助。普通高中的指导包括学业指导、升学指导、生活和行为指导、心理辅导、职业人生规划等内容。但遗憾的是由于学校“指导”功能的集体性缺失,高中生大部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不知道自己将来喜欢做什么。 “中国大陆普通高中学生指导现状统计”(表1)调查显示,我国普通高中在对学生学业指导方面相对比较重视,但对未来职业和人生规划方面指导严重不足,尤其是职业规划的指导极其不足。 “中国大陆普通高中学生指导需求统计”(表2)调查显示,教师表现出加强学生发展指导的迫切要求,对高中生生活指导、未来职业指导、人生规划指导的需求有迫切感。 表3、表4是2016年7月调查江苏省徐州市8所普高学生的统计情况,发放1240份问卷,回收1187份,其中有效问卷1126份。徐州市高三学生成长需要调查研究的部分信息,反映了越是临近高考,如何认识自我、如何选择专业、规划自我发展的需要就更为突出。表3表明学生基本上没有职业规划,表4表明明确人生目标的不到10.0%。 每年高考发榜后,高考落榜生的茫然,高考志愿填报的盲目,困惑着每一个高中生以及家长,甚至教师,这说明普通高中缺失有效职业规划指导。高中教育是一個人生活中的十字路口:正是在这里,青年们应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能力决定自己的未来,没有有效的职业规划指导,高中生的茫然是必然的。职业规划指导的缺失还往往让高中生三年的学习生活没有目标,即便有目标亦只是应试的目标,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青年人通常是在中等教育阶段选择他们今后进入成人生活和职业届的道路的。职业指导有助于不同的学生在各种学科中进行选择,它不应对今后可能做出的选择关上大门。”鉴于此有必要在高中阶段实施职业规划的指导。 二 、有益尝试 普通高中正值年轻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学生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他们不仅要在升学和就业之间做出选择,还要考虑毕业之后上什么学校或从事什么职业。这种面向未来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既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又和他们当下的学习紧密联系。因此,普通高中的学生与大学生、职业高中的学生不同,大学生、职业高中的学生因为接受专业或职业教育,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一次人生选择。他们依然需要指导,但这是一种在特定专业或职业范围内的指导。普高学生接受的是普通教育和预备教育,发展的方向并不确定。他们要在不断认识自己、认识教育、认识职业的基础上完成首次人生抉择。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不是提出决定性的意见,而是把认识自己、认识教育、了解职业需求等分析问题的方法告诉学生,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最后自己决定人生职业生涯如何发展。 鉴于此,我们开展如下的职业规划指导。 (一)开设校本课程 每学期定期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学校组织编写职业规划校本教材、选科手册、职业规划书例文,并举行职业规划系列讲座等。 (二)开展系列主题班会活动 高中三年学校开展“我的理想和职业规划”的主题班会活动,见表5。 (三)实施因人而异的导师制 在高中生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学校每学年安排一位教师负责学生的发展指导,就学业、升学、生活和行为、心理、职业人生规划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指导。学校设置导师组,实行双向选择,健全指导机制,实行分年级责任制,定期考核导师工作和评选优秀的导师。导师帮助学生制定职业规划,进而制定学业规划及人生规划。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高一阶段顺利实现从初中生到高中生的转变;从高二起,学生实现科学的选科,为以后发展确立了方向;高三阶段学生的职业目标、人生规划更加明确。导师制的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的发展,尤其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的指导为高中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指明了方向。 (四)拟写发展规划书 结合职业规划的校本课程和“我的理想和职业规划”的系列主题班会活动,在班主任老师和学生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在不同年级制定详细、科学、现实的规划书:高一阶段制定“我的学业规划书”、高二阶段结合分科制定“我的职业规划书”、高三阶段结合高考制定“我的人生规划书”,三个规划书以“我的职业规划书”为中心,相辅相成,共同指导学生的科学发展。 (五)撰写“我的自传”,规划人生 高中阶段学生的成人意识进一步发展,文理选修成为学生必须面对的选择,认识现实的自我,构建理想的自我的需要更加突出。但是,这时他们都被绑在高考的战车上,集中全力去为分数而拼杀,往往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无暇顾及。直到上了大学,或工作之后,在生活中 无法回避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找上门来时,他们才发现自己之所以显得那么束手无策,是因为缺少职业规划指导这一课。高中阶段“自我传记”的书写恰能够让学生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学业规划落到实处,使他们在高中阶段不断地认识自我、要求自我、实践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 每学期一开学让学生结合读写笔记写生活:如美丽一瞬、家庭纪事、心灵独语、人生感悟、新闻点击、世事杂谈、生活启示录等。期末让学生据此提炼写成传记若干篇,一学年展评一次,让学生将传记装订成册,设计封面,请导师写序言。学生很有成就感,乐此不疲!高三毕业时将三年的传记装订成书,拟写书名,留作纪念,这是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 (六)学校设立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室 学校设立专门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禀赋、兴趣、能力、气质、性格、价值观、文理选科的特点,进行个性与职业测评。经过科学的测评系统,指导学生认识自我,分析潜在的个性特点。学校立足于学业发展与职业规划,从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学科兴趣五个方面来系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及潜在优势,并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给出切实可行的分析报告及发展建议。同时帮助学生认识外部世界,掌握详尽的高校、专业、职业等外部信息,并结合自我特点确定合适的职业目标,从而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讨论思考 (一)普通高中应提供怎樣的职业规划指导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职业指导的前提是建立在将教育的标准与青少年未来个性预测巧妙结合基础上的评价工作。学校应能对每个学生的潜力形成一个正确的看法。以便为选择适当的课程提供便利。中等教育承担的责任的确十分重大,因为每个学生的未来生活往往在校墙之内就有了雏形。因此,中等教育应进一步面向外部世界,并应使每个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文化程度和在校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由此观之,在高中阶段进行职业规划尤为重要。因为中学阶段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时期,职业规划应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相一致,和高中课程标准相结合,应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预见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己的职业取向,明白设计自己的未来人生不是老师和学校的事,而是自己的事。 (二 )普通高中职业规划指导意义何在 黄向阳在《普通高中现状调研与问题讨论》一书中指出:“普通高中对学生发展进行恰当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当下的教育资源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少走弯路,避免虚抛青春年华,避免浪费社会资源。得到恰当指导的学生,更有可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过上自己期望的生活,取得更大的成就,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有用的且有价值的人。指导关乎学生的个人幸福,也关乎社会福祉。在普通高中,学生指导并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是必须向学生提供的一种专业服务。”这充分说明了普通高中学生职业规划指导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三)普通高中实施职业规划指导尝试的思考 1. 职业规划指导是必要的 职业规划指导是高中教育的必然:高中教育的性质既是基础教育也是分流准备教育,既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又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发达国家的普高的职业规划指导已相当普遍。指导部分解决实际教育中的教学与教育问题,做到“六经注我”。它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2.职业规划指导是真正的自我教育 高一阶段制定“我的学业规划书”、高二阶段结合分科制定“我的职业规划书”、高三阶段结合高考制定“我的人生规划书”,三个规划书以“我的职业规划书”为中心,相辅相成,共同指导学生的科学发展。尤其是“自我传记”的书写恰能够让学生的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学业规划落到实处,他们在高中阶段不断地认识自我、要求自我、实践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 3.职业规划指导具有强大的发展功能 职业规划指导具有极强的兼容性,故而具有强大的发展功能:在指导学生规划职业时,必然要对学生进行生活指导、学习指导、选科指导、报考指导、人生规划指导、个性心理的指导等,因此职业规划的指导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理想与现实相结合、个性禀赋与能力潜力相结合、成人与成才相结合、基本素养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职业规划指导不仅使学生得到全面的个性的充分发展,而且更能促进指导教师们的自我教育和再教育,有利于教师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的素质,其实质是教学相长和教师队伍的自我优化。 注: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普教重点资助课题(B-a/2015/02/089)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 [2]雅克·德罗儿.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霍益萍.普通高中现状调研与问题讨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城区学校,徐州,221116) 编辑/卫 虹 终校/肖亦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