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城区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关系调查 |
范文 | 李青 邓颖 苏文瑜 〔摘要〕了解城区受助贫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状况,分析两者间的关系,为贫困生教育提供参考。以受助贫困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整体抽样的方法,采集无锡市七所高中378名学生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家庭环境量表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发现:(1)57.4%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为学习焦虑。(2)通过与普通高中生的比较,受助贫困高中生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与娱乐性状况较低,而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和控制性状况较高。(3)家庭环境的积极特征与不良心理倾向呈显著负相关,而家庭环境的消极特征与不良心理倾向呈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家庭环境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1-0019-03 一、引言 受助贫困生是学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近年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弱势群体。贫困生的界定,目前没有全国统一标准,但其源于家庭经济状况的贫困,也与当地生活水平有关。家庭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学生心理特性的形成与发展。以普通高中生为参照,探索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情况及两者关系,为改善贫困生不良家庭环境,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以无锡市城区受助贫困高中生为对象,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从七所无锡市直属高中学校中抽取一定数额的高中生分别由各学校组织安排进行调查,共收集到有效问卷376份,其中受助贫困高中生为176名,对照普通高中生为200名。 (二)研究工具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成为适应于我国中学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1]。全量表由八个内容量表构成,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本测验每一问题都只有“是”和“否”两种可供选择答案。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2]由费立鹏等人于1991年在美国心理学家Moss R.H.编制的“家庭环境量表(FES)”的基础上修订改写而成。该量表含有10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1)亲密度;(2)情感表达;(3)矛盾性;(4)独立性;(5)成功性;(6)知识性;(7)娱乐性;(8)道德宗教观;(9)组织性;(10)控制性。共有90个是非题。 (三)施测程序和数据管理 在被调查学校的配合下,由研究人员将问卷发放给学生,对他们施于同样的指导语,独立填写,当场收回。数据的录入、整理和统计都采用SPSS 19.0的软件进行处理。 三、研究结果 (一)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据量表常模,因子分在8分及8分以上为高分者,心理总分高于55分属于心理健康不良。由表1(见下页)可知,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学习焦虑因子分高于8分,且高分检出率为57.4%。另外,身体症状的高分检出率为22.7%,过敏倾向的高分检出率为20.5%,自责倾向的高分检出率为14.8%。 经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受助贫困高中生与普通高中生在心理健康的各因子与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二)受助贫困高中生与普通高中生家庭环境状况比较分析 经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表2),在家庭环境状况上,受助贫困高中生与普通高中生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娱乐性、控制性量表上存在显著差异,而且受助贫困高中生亲密度、情感表达与娱乐性显著低于普通高中生,矛盾性和控制性显著高于普通高中生。 (三)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1.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与家庭环境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发现(见下页表3),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对人的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总分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有显著相关性;心理健康各因子、总分均与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存在显著相关;心理健康的冲动倾向与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存在显著相关;心理健康对人的焦虑、孤独倾向、身体症状、总分与家庭环境的知识性存在显著相关;心理健康对人的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总分与家庭环境的娱乐性存在显著相关;心理健康的孤独倾向与家庭环境的道德宗教观存在显著相关;心理健康的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冲动倾向、总分与家庭环境的组织性存在显著相关。 2.家庭环境对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性分析 以心理健康总分为因变量,家庭教育各因子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见下页表4),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是情感表达、成功性、组织性三个因子,由此表示心理健康总分的预测变量为情感表达,成功性和组织性。 四、讨论 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学习焦虑因子分高于8分,且高分检出率为57.4%,这表明城区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为学习焦虑,他们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且无法安心学习,十分关心考试分数。另外,身体症状的高分检出率为22.7%,过敏倾向的高分检出率为20.5%,自责倾向的高分检出率为14.8%。李英华等人研究也发现,高中生心理问题多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3]。这说明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普通高中生为参照,比较受助贫困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发现,两者的心理健康各因子与总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两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基本是一致的。 在家庭环境方面,受助贫困高中生与普通高中生在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娱乐性、控制性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受助贫困高中生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与娱乐性显著低于普通高中生,而矛盾性和控制性显著高于普通高中生,即受助貧困高中生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与娱乐性状况较低,而矛盾性和控制性状况较高。亲密度、情感表达与娱乐性是家庭环境的积极特征,而矛盾性和控制性是家庭环境的消极特征[2]。这说明受助贫困高中生家庭环境存在着一定问题。 本研究结果表明,家庭环境的积极特征与不良心理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即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及组织性分别与不良心理倾向呈现显著负相关。而家庭环境的消极特征与不良心理倾向呈现显著正相关,即家庭环境的矛盾性与心理健康的冲动倾向存在显著正相关。从一定程度上,这与张海芳等人对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结果具有相似性[4],即良好的家庭环境能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还表明,家庭环境可预测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其中家庭环境的情感表达、成功性、组织性三个因子贡献率最高。因此,提升受助贫困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更应关注家庭环境情感表达、成功性和组织性的改善。 参考文献 [1]周步成. 心理健康诊断测量[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增刊):93-95. [3]李英华,孟宪鹏,宠静.等. 北京市东城区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07,3(23):173-176 [4]张海芳,陈青萍. 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7,11(23):1339-1340.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市北高级中学,无锡,214000) 编辑/刘 芳 终校/于 洪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