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亲子真人秀节目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
范文 | 逄晨 〔摘要〕当今社会,电视以及网络节目成为儿童获取社会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亲子真人秀作为近几年新兴的一种综艺节目形式,以其新颖性以及强带入性吸引了大批儿童受众。然而,由于该类节目受众混杂,其中的内容并非全部适宜儿童观看,部分内容甚至会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亲子真人秀节目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其对儿童认知发展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亲子真人秀;认知发展;电视节目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03-0065-03 童年早期经历会对个体人格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一观点早已被不同派别的心理学者多次验证并成为心理学界以及教育学界的共识。当今社会已经出现严重的信息过载,包括儿童在内的社会成员每天都被海量信息淹没。在不同类型的信息中,视频信息因其声画并茂、形象逼真、通俗易懂的特点最能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能通过认知机制进而作用于和影响儿童的外在行为表现[1]。近年来,借助数字媒体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形式、内容各异的视频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变得触手可及,人们日益扩大的娱乐需求催生了大量综艺节目。2013年,湖南卫视推出的一档全新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开启了我国亲子真人秀的先河。所谓的亲子真人秀,就是“借鉴成人真人秀节目的表现形式,依据少年儿童自身的成长发展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亲子节目的特征和优点,利用各种娱乐元素,为满足和迎合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而创作出来的一种新兴的电视节目形式”[2]。 既有研究大多都是从新闻传播角度讨论我国亲子真人秀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主要就该类节目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论述。 一、亲子真人秀节目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亲子真人秀节目中“儿童本位”的缺失影响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儿童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环境和教育与儿童之间的互动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自我评价是儿童时期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要侧面。这一阶段,儿童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收到外部评价的影响。如果持续接收到来自外界的消极评价,儿童就会形成自我评价过低的人格倾向;反之,则会形成自我评价过高的人格倾向。 因此这一阶段,外界对儿童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对于自我的评价水平[3]。而在亲子真人秀中,为了建立所谓的“人设”,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度宠溺,给予孩子不符合客观事实的过高评价;有的家长恰恰相反,在教育孩子时比较严苛,孩子极少收到正面反馈。以上两种情况都不利于儿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此外,儿童一旦具有了自我意识,也同时具有了隐私意识。而在目前的亲子真人秀节目中,由于节目制作人“儿童本位”观念的缺失,严重侵犯了参与节目录制的儿童的个人隐私,并且容易使观看节目的儿童形成对个人隐私毫无保护意识的错误认知,给儿童身心安全以及人格发展造成潜在威胁。 (二)亲子真人秀节目的泛滥,影响、限制了儿童对于外部事物的真实感知 感知觉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基础,通过接触外界刺激,儿童形成了对于事物的认知。而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肤觉等五种不同的种类[4]。外部存在的真实客体能够刺激儿童的多重感觉,有助于儿童对客体的全面感知和认识,例如儿童对苹果这一客体的认识就是五种感觉综合作用的结果。亲子真人秀只能持续激活受众儿童的视觉和听觉,不能保证儿童对于事物全面的认识。亲子真人秀的泛滥,使得儿童甚至儿童家长都形成一种错觉,认为节目中对于形形色色事物的介绍可以直接取代儿童亲身对于该事物的感受,但如果单纯依靠节目中的介绍来认知事物,容易出现认知偏差,这一偏差一旦形成,在成年之后就极难纠正。 (三)亲子真人秀节目的信息输出形式制约了儿童思维的发展 同其他电视节目一样,亲子互动节目的信息输出是一个单向过程,因为缺少信息接收方与信息源的互动,因此受众儿童只能被动接收信息。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由感性具象思维慢慢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这一过程的成功转换需要建立在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等多种能力之上[5]。在亲子真人秀节目中,零散的信息以及对于信息的概括和总结都是由节目交代的,受众儿童只需要对信息被动接受即可。例如,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爸爸与参与节目的儿童每天睡觉之前都会对当天进行总结反省,无论是参与儿童还是受众儿童都只是这些所谓“总结反省”的单向接收者,而这一直接由现象过渡到结论的方式让儿童免于自己动脑,从而影响了儿童抽象思维的发展,制约了儿童对于表象事物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 (四)亲子真人秀中用语把控不严容易误导儿童 彭聃龄、丁朝蓬、姜涛[6]研究了学前儿童对于电视节目中出现的词汇的学习情况,研究表明,在有字幕的情况下,儿童观看完电视节目平均学到了24个生词的发音以及47个生词的意义。因此,亲子真人秀中的用语要严格把关,慎之又慎。当今时代,工作压力倍增,很多家长在下班回家之后仍然需要继续工作,在这种时候,他们会将儿童“托付”给电视节目,亲子互动真人秀的出现更是解决了父母的“燃眉之急”,很多父母认为观看这类节目可以使儿童在感受亲情的同时获得心智的成长。但实际上,目前我国亲子真人秀仍存在受众定位不明的情况,其受众除了儿童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成人,为保证节目的娱乐性以及趣味性,制作团队在其中掺杂大量不符合儿童发展特点的用语和情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为参与节目儿童“乱点鸳鸯谱”,利用回放以及慢鏡头以及加诸多特效的方式“暧昧化”孩子之间正常的互动。并且在节目中大量多次使用“谈恋爱”“结婚”“在一起”等词语,儿童受众在观看节目过程中学会并理解了这些词汇的含义,这些根植于脑海中的词汇会进一步影响儿童的价值观和认知,使其心智过早成熟。 前不久,以《爸爸去哪儿》第六季为代表的一大批亲子真人秀节目延期未播,引起广大网友的不满,认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小题大做”,但实际上,我国亲子真人秀节目已经在认知发展等多个方面对儿童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无论是参与节目的儿童,还是受众儿童,都需要从亲子真人秀节目中回到真实世界当中。中国传媒大学儿童节目研究专家张菁教授表示,“成年人追逐利益,请放过孩子。”她认为,未成年人参与的真人秀节目,特别是明星儿童真人秀,对于全社会的价值导向很不好,这给孩子和家长们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模式:成为明星——自己的孩子也是明星——名利都会有,人生瞬间很容易。这类节目鼓励全社会追名逐利,配合媒体的商业利益,不顾及儿童的利益,忽略了儿童的人格成长[7]。这次“限童令”不仅是给“亲子热”降温,更是给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浮躁社会降温。 二、关于改进亲子真人秀节目的建议 第一,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以社会效益为主。 亲子真人秀不仅具有除了自身追求的经济效益,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它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从经济效益出发,节目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收视率,扩大节目影响力,从而带动一系列与节目相关的产业经济链。为达到这一目的,节目组会“精心策划”诸多“看点”,如上文提到的制造冲突情节、“乱点鸳鸯谱”等。这一做法的确能够快速有效地拉拢不同群体的受众以及多家赞助商。但是,此种行为也将不当的价值观传播给了儿童,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以及价值取向,导致社会效益的缺失。因此,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冲突时,亲子真人秀制作方应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发挥“党和人民的喉舌”的作用。 第二,从儿童角度出发,坚持“儿童本位”。 当前,我国亲子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受众不清,是因为没有坚持“儿童本位”。在节目制作之初,就将受众定位为各个年龄层的不同群体。但是,一旦受众中包含儿童,就应该按照儿童受众的心理需求以及身心发展规律来设计节目。否则,所谓的亲子真人秀节目只是一种披着“少儿节目外衣的成人节目”,这种节目不适宜低龄儿童观看。为改善这一现状,制作团队必须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尝试用儿童的视角和认知水平进行节目的安排和制作,同时,在录制过程中,也应该将每个儿童视为独立个体,尊重他们的想法和行为,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捕获观众注意力的工具。 第三,节目的制作与研究相结合。 节目制作团队应该意识到,精良的节目必须将制作与深入研究相结合,这也是美国少儿节目《芝麻街》成为经典少儿节目的原因[6]。在节目制作之前,应咨询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专家以及电视媒体专家,以确定儿童受众的认知发展特点,并以此确定节目的具体形式;在此基础上制作样片,并征集儿童受众(被试)试看样片,通过自然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研究被试对节目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若有不当,立即调整,之后重复实验,直至达到理想效果。最后,结合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正式的节目制作。 总之,希望我国的亲子真人秀制作团队可以借此机会停下脚步,进行深刻反思,创作出符合儿童发展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富有教育意义的优质节目。 参考文献 [1] 卜卫.媒介与儿童教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2. [2] 朱佳佳. 国内少儿真人秀节目“儿童本位”理念缺失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 [3] 丁彦华. 父母如何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自我评价[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15):43-44. [4] 彭聃龄. 普通心理学.第4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6] 彭聃齡,丁朝蓬,姜涛. 电视与儿童认知发展[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19-29. [7] 张新.广电总局真人秀综艺“限童令”还孩子一片自由天空[EB/OL].人民网,2016-5-7.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507/c40606-28332024.html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大连,116029)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