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儿童青少年的性别平等意识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
范文 | 苏怡怡 崔彩园 徐德立 〔摘要〕本研究采用性别平等意识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某小学低、中、高学段的537名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小学生在学校活动领域、家庭领域和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学校性别平等意识研究提供依据和建议。结果显示:(1)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增强;(2)在性别差异方面,各学段女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显著高于男生;(3)在不同领域中,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最低,家庭和学校活动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相对较高;(4)父母关爱、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与性别平等意识各项目正相关,父母控制型的教养方式与性别平等意识各项目负相关。 〔关键词〕性别平等意识;学校活动领域;家庭领域;职业领域;父母教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25-004-04 一、问题提出 性别平等意识是指人们对两性在各领域中的权利和义务平等程度的知觉及态度倾向。已有研究表明,性别平等意识对儿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如为他人选择玩具、欺负问题、对职业的认识等[1-2]。在唐文文、盖笑松、赵莹[3]的研究中,对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群体的性别平等意识进行调查,发现小学阶段的性别平等意识最低,因此小学阶段是培养性别平等意识的关键时期。儿童青少年的性别平等意识观念可塑性强,儿童从小受到良好的性别平等教育,将直接影响其未来社会两性价值观的确立。在相关影响因素方面,性别角色会受生物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态度、社会文化、认知因素等共同影响[4]。袁立新、杨玉銮[5]的研究表明父母性别平等态度与孩子性别平等态度、性别角色有显著的相关。 国内关于性别平等的研究主要集中职业领域,大学生群体[6-7]。目前对中小学性别平等意识的研究较少,前人主要关注性别平等意识的现状,没有具体探讨其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不同学段学生在学校活动领域、家庭领域、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具体表现;男女生的性別平等意识是否有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性别平等意识又有哪些影响,为学校性别平等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以及提出提升性别平等意识的建议。 从2014年开始,广东省中山市被省妇儿工委确定为性别平等教育试点,积极推动性别平等教育进校园,编写《中山市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导大纲》《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指南》和《中山市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优秀教学案例汇编》,推广性别平等理念,努力培育男女平等价值观。本研究中的调查学校作为其中的性别平等试点学校,一直在相关领域进行研究推广。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中山市黄圃镇对甫小学二年级(低学段)、四年级(中学段)、六年级(高学段)学生参加调查,调查对象总计549人,缺失12人,有效率97.8%。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9.52±1.69岁;其中,男生286人(53%),女生251人(47%);低学段学生177人(33%),中学段学生183(34%),高学段学生177人(33%);独生子女108人(20%),非独生子女429(80%)。 (二)研究工具 1.性别平等意识问卷 采用唐文文、盖笑松2011年编制的“性别平等意识问卷”作为测量工具。问卷涉及被试对家庭生活、学校生活、职业中性别平等的态度。每领域包含10个题目,共由30个题目组成。每题包括3个选项,A表示男性更适合,B表示男女相同,C表示女性更适合。计分方法,选项B(男女相同)编码为1,选项A(男性更适合)和C(女性更适合)都被编码为0。被试的得分越趋近于1说明该被试的性别平等意识越强,得分越趋近于0,说明该被试的性别平等意识越弱。 2.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由Parker,Tupling&Brown在1979年编制。其中文版由杨红君、艳民、刘利、刘琴、陈哲、刘支莉修订,原量表46个条目,父亲版和母亲版各23个条目。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都包括三个维度:关爱、鼓励自主、控制。在计分方法上,采用4点计分,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分别记1-4分。 (三)统计处理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问卷当场回收。采用 SPSS 21.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ANOVA方差分析,x2 检验与相关性分析处理。 三、数据分析 (一)学生性别平等意识发展的总体状况 为了反映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性别平等意识发展的总体状况,以学段为横轴,性别平等意识的总体平均分为纵轴做线图,结果见图1。图 1表明,低学段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最低,中学段学生有所提高,高学段学生性别平等意识最高。图 2表明,在性别差异上,女生的性别平等意识要比男生高。 以学段为自变量,以性别平等意识总平均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平等意识水平,高学段>中学段>低学段(p<0.001)。以性别为自变量,以性别平等意识总平均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平等意识水平,女生>男生(p<0.001)。 (二)学生在不同领域中性别平等意识状况 为了反映不同领域内儿童青少年性别平等意识状况,以学段为横轴、性别平等意识平均分为纵轴做线图,结果见图3。 图3表明,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最低,家庭和学校活动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相对较高。不同学段方差分析结果也表明,三个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分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F=7.868,p<0.01),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显著低于其他领域。 (三)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具体表现 (1)学生在家庭生活领域中性别平等意识的具体表现 表1是学生对于家庭领域中各问题的具体反应,并通过x2 检验考察了男女生的反应是否存在差异。 在从事家务劳动、照料孩子、辅导孩子学习、照顾父母、外出挣钱项目上,女生表现出更高的性别平等意识;在照料孩子方面,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大多数都认为这应该是女性的活动;在工作挣钱方面,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大多数都认为这应该是男性的活动。其中,在家庭领域的项目上女生的性别平等意识高于男生。 (2)学生在职业领域中性别平等意识的具体表现 表2是学生对于职业领域中各问题的具体反应,并通过x2 检验考察了男女生的反应是否存在差异。 男女生在这一领域内的性别平等意识都比较低。秘书、教师等职业,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更适合由女性承担;领导、竞争性强、需要较高思维能力、需要较高创造性等工作,男生认为更适合由男性承担;中学教师,男女生被试都认为两性一样适合承担;领导职位,男女学生一致认为更适合男性担任;驾驶员,男女生学生一致认为更适合由男性承担。其中,在职业领域的项目上女生的性别平等意识高于男生。 (3)学生在学校领域中性别平等意识的具体表现 表3是学生对于学校领域中各问题的具体反应,并通过x2 检验考察了男女生的反应是否存在差异。 在班级体育活动方面,男生认为男生更擅长这样的活动。在担任班长,得到照顾方面,有一部分学生倾向于女生更合适。在其他方面,多数学生倾向于认为男女生应该具有同等的机会。其中,在学校领域的项目上女生的性别平等意识高于男生。 (四)父母教养方式对性别平等意识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父亲对孩子表现出关爱、鼓励会提升孩子的性别平等意识,表现出控制则会降低孩子的性别平等意识(p<0.05)。母亲对孩子表现出关爱也会提升孩子的性别平等意识,母亲对孩子表现出控制也会降低孩子的性别平等意识(p< 0.01)。 四、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小学阶段,随着学段的提升,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也会有所提升,说明性别平等意识会随年龄、教育程度和自我认知水平的變化而发展。在性别方面,不同学段的女生性别平等意识会比男生强,这与唐文文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3]。这可能是女生整体上发育比男生早,对性别的认知和理解更好。 值得关注的是,在对不同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进行探讨发现,在职业领域中的性别平等意识最低,在家庭和学校活动领域的性别平等意识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缺乏职业的体验有关,比如问到“谁更适合秘书工作?”,有33%的男生和36%的女生认为女性更适合当秘书;“谁更合适当驾驶员?”,有65%的男生和57%的女生认为男性更适合当驾驶员。在家庭生活领域,“谁更适合照顾孩子的生活?”,有47%的男生和44%的女生选择了女性;“谁负责工作挣钱?”,有44%的男生和35%的女生选择了男性。这些结果都表明,学生的性别平等意识需要提高。性别平等意识的提升有助于消除性别歧视,以实现两性平等的目标。 在性别平等意识影响因素方面,本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性别平等意识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关爱、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与性别平等意识各项目正相关,父母控制型的教养方式与性别平等意识各项目负相关。也有相关研究表明,性别角色会受生物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态度、社会文化、认知因素等共同影响。其中,父母的抚养方式是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和发展直接的、最初的,也是最有力的影响因素。在家庭中,一方面通过父母提出期望,使子女把这些期望同化成自己的性别角色刻板观念;另一方面父母的态度和性别角色刻板观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的性别角色观念[4]。 通过本研究的结论可以对性别平等意识的发展提供建议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教育阶段,要加强对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的宣传和教育,尤其是职业领域方面,可以通过引进相关职业人员进课堂介绍工作性质,结合校外职业实践让学生对不同职业的性别多元化有更多的体验。中山性别平等课程中的专题课、融合课和实践课,三位一体的课程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另外,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更有助于性别平等意识的形成,父母对性别角色的态度影响子女的性别角色观念。所以,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营造性别平等意识的环境。除了形成性别平等教育课程外,也要借鉴台湾的做法,将性别纳入法律范畴,颁布了《性别平等教育法》,使性别平等教育有了可靠的法律保障。《性别平等教育法》中规定需提供具有性别平等意识和性别多元的教学环境,对课程内容、教材、资源、性骚扰防治的方法都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8]。这也是未来性别平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苏彦捷,杜丹.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其愿望理解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1-6. [2]武萌,陈洪岩,郑希付.小学生对于欺负/被欺负问题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心理研究,2010,3(4):81-84. [3]唐文文,盖笑松,赵莹.儿童青少年的性别平等意识现状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2):l39—144. [4]王恩国,郭明印.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研究,2008,1(2):32-35. [5]袁立新,杨玉銮.父母性别平等态度与孩子性别平等态度、性别角色的关系[J].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6):45-48. [6]秦广强.职业晋升中的性别不平等——基于CGSS 2006数据的分析[J].社会学评论,2014,2(3):78-87. [7]王琳慧. 女大学生性别平等意识现状研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8. [8]胡晓红,连新.走向主流化的性别平等教育——来自台湾地区的经验与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113-118.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中学,中山,528429) 编辑/卫 虹 终校/张国宪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