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整改探析
范文

    王文杰

    生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人类个体身心发育非常迅速的阶段,同时也是其个性人格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关注幼儿教育,实施科学幼教,对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与智力发育有着重大意义。长期以来,受家长自我意识、教育环境及市场竞争等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家长甚至是幼儿保育托管机构在幼儿教育方面出现了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小学化”现象,特别是在一些民办托幼机构范围内已经蔓延成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倾向。这严重违背了幼儿健康成长规律,偏离了学前教育的正常目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了剖析,并提出相关整改策略。

    一、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剖析

    相对于整个国民教育系统而言,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家长或幼儿托管机构在实施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违背幼儿身心正常发展规律与认知特点,提前将汉字拼音、数学运算、外语口语等属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纳入幼教活动中,并对幼儿实施相关知识传授或技能培训的错误做法。当前,许多幼儿教育机构将小学教育的管理模式、教学方法及课程资源等相关行为渗透或运用到幼儿教育实践中,造成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趋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方式的“小学化”

    活泼、好动、爱说话是幼儿的天性。现代幼儿教育的宗旨就是通过游戏活动教育来引导和开发孩子的这一潜质,进一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幼儿保育机构在针对幼儿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管理方面,经常会按照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幼儿老老实实地遵规守纪,不准随便乱动,不许随意说话,或者要求他们必须绝对服从学校和老师的管理,束缚了幼儿天性使然的个性发展。

    (二)教育模式的“小学化”

    好奇心强和善于模仿是幼儿的本能,也是人类个体智力提升的必要前提。游戏活动教育模式是开发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最佳方式,但有些幼儿园在落实游戏活动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为了方便管理和片面追求教育效果,忽视幼儿生长发育及认知特点,过多地将孩子集中在相对封闭的空间进行小学式教育,无形中限制了孩子健康成长的适宜环境,剥夺了他们自由玩耍和游戏的权利,影响了其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内容的“小学化”

    教育,原本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处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其心理大脑等各项生理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全,对外界的认知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但不少幼儿园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严重偏离幼教实际,违背素质教育原则,随意将拼音、汉字、算术等小学阶段的内容纳入幼教活动,对幼儿进行机械式的知识灌输。有些托幼机构甚至在放学后给孩子布置大量家庭作业,并定期组织各种考试或竞赛活动,严重超出了幼儿的身心荷载限度。

    (四)家庭教育的“小学化”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让很多家长意识到关注孩子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有的家长过分急于求成,盲目地认为对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知识传授越多越好。甚至有些自以为是的家长,直接忽视幼教规律,为孩子特别安排设置专门的学习空间和时间,任意让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特长技能的学习或培训,造成家庭教育提前进入“小学化”。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探究

    万物皆有道,事出必有因。任何一种事物的发生与发展,必定有着催其萌生的土壤。现实生活中,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不断蔓延的成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长不切实际的人才培养心理

    当前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与就业形势,给了许多家长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在对待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缺乏科学认识,无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忽视幼教规律,形成一种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心理误导。有些家长思想僵化,过度关注孩子的知识能力培养,这种错误意识直接促使家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形成。

    (二)幼教托管机构生源竞争的压力

    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目前的幼儿教育并非义务教育阶段,其对象主要是3~6岁幼儿。学前教育的非义务性,让家长在选择托幼保教机构时具有一定的比对性和自由权。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幼儿保育机构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虚荣心理和错误需求,办学目的偏失,抛却幼教常态,随意增设小学知识内容,违心加入“小学化”教育,以彰显自身办学优势,获取更多的生源。

    (三)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存在落差性

    受客观因素影响,许多地方的幼教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和匮乏,不少幼儿教师属于编外聘用人员,岗位素质及能力不高,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此外,少数家长对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错误定位,导致个别教师责任心淡化,在幼教活动中抛却游戏活动教育方式,对“小学化”教育内容盲目趋从。

    (四)幼教主管部门的监管督查不力

    调查研究发现,差异化的入学政策是造成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热度不减的根源。幼教主管部门对托幼保育学校的教学评估和教育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过程监管及督查力度不够,分管不严。幼儿园家园共育措施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掌握教师教学行为,对教师的业务培訓及指导活动开展较少。

    三、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整改措施探究

    事实证明,幼儿教育“小学化”属于一种急功近利心态下的错误行为,严重违背了学前教育教学规律,偏离了幼儿认知学习的特点。过早、过多的机械式强化训练和灌输小学知识,会给幼儿正常生理发育与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很大影响,导致近视、驼背、消瘦等不良症状,甚至在心理上引起幼儿畏惧、厌学等不良情绪,扼杀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俗话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面对当前愈演愈烈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笔者基于多年从事幼教管理的角度,总结了以下几点整改建议。

    (一)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正本清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科学发展理念下,教育不能仅仅定位在孩子的言语表达、知识深化、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更应该涉及孩子的情感交流、团结合作、实践创新及人际沟通等诸多层面。因此,站在社会角度上说,主管部门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幼儿教育导向,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征,大力宣传,积极做好政策引导,灵活采用多种形式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价值取向,转变其急于求成、拔苗助长的功利心态和错误认识。此外,应加强家园沟通,倡导科学的幼儿教育方式,构建平等和谐的家园关系,让家长认识到幼儿阶段教育的可取性与重要性,从源头上避免家长“小学化”的意识倾向。

    (二)深化幼教办学理念,规范办学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幼儿教育应该立足于高瞻远瞩的战略高度去可持续发展。在当前阶段,各级幼儿托管机构应该基于幼儿成长特点,端正办学思想,遵从教育规律,严格按照并遵循国家有关文件精神进行规范办学,明确办学方向,深化服务职能,实施保教并重。同時,还应该加强幼儿教育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构建和完善自由平等、人文和谐的幼教环境。此外,幼儿园要坚持寓教于乐的游戏活动教育模式,科学制订幼教计划,坚持保教结合,注重体验式教学,科学优化幼教课程资源,严禁将小学内容纳入教育活动,从不同角度为幼儿搭建一个能够让其自由成长与健康发展的最佳平台。

    (三)优化幼师专业素质,科学施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来说,天真来自童趣。所以,幼儿教师应具有善于激发孩子在游戏、玩耍中养成良好习惯和兴趣的业务能力。在当前形势下,相关托幼保教机构和幼儿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拓展资源优势,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及能力培养,促进教师业务内涵的不断提升与发展,鼓励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出适宜于幼儿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形式及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注重循序渐进的因材施教和适时而教。幼儿教师应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塑造幼儿完美人格,开发幼儿心智潜能,促进幼儿生理、心智、情感、能力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四)强化过程监管督查,融通共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社会办学力量的多元化,促进了托幼保育机构竞争压力的客观存在,所以,加强相关幼儿保教行为的监管和督查,保障幼儿教育的正常秩序,是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必要措施。教育主管部门应构建科学合理的幼教评估体系,健全幼教资格评审与准入制度,优化社会办学环境,坚决杜绝不正当竞争生源的恶劣行为。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完善幼儿教师岗位职责考核及评审机制,加强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教学过程的常态化督查与日常管理,做好家园联合教育工作的积极配合,保障幼儿教育落实的实效性。

    总之,幼儿时期是人类个体成长的重要阶段,幼儿教育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和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许多地方所出现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不但不符合学前教育规律,而且严重影响了幼儿生理发育及正常心智的健康发展。新形势下,各级托幼保教机构应立足于科学发展的素质教育原则,认真对待,合理整改,保障幼儿教育有效落实。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3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