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替普瑞酮+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范文

    徐文萍

    

    【摘? 要】目的:予慢性胃炎患者开展替普瑞酮+雷贝拉唑治疗,将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研究时限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胃炎患者,均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7例)、联合组(38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雷贝拉唑治疗、雷贝拉唑+替普瑞酮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4%,与联合组97.4%相比,差异具鲜明性(P<0.05);常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与联合组21.1%相比,差异未见鲜明性(P>0.05)。结论:予慢性胃炎患者常规治疗上增加替普瑞酮+雷贝拉唑,可提升临床疗效,并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关键词】慢性胃炎;雷贝拉唑;替普瑞酮

    【中图分类号】R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03-0044-01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的胃黏膜慢性病变,常见类型包括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致病原因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长期摄入刺激性物质、胆汁反流等[1]。患病后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饱胀等类似于消化不良症状;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伴贫血、消瘦、出血等症状,严重者腹部绞痛感剧烈。临床上对其治疗包括镇痛、质子泵抑制剂、助消化药物等。替普瑞酮属保护胃黏膜药物,可帮助保护、修复损伤的胃黏膜,提升治疗效果。基于此,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胃炎患者,探究替普瑞酮+雷贝拉唑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限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胃炎患者,均为幽门螺旋杆菌陽性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7例)、联合组(38例)。

    常规组患者性别:男:女=24:13,年龄59~78岁,平均(67.59±4.26)岁;病程1~13年,平均(6.47±1.06)年;联合组患者性别:23:15,年龄61~79岁,平均(67.98±4.75)岁;病程1~15年,平均(6.71±1.23)年;均符合《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2]中慢性胃炎诊断标准;经医学影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排除药物过敏、胃溃疡患者;排除伴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排除近期采用抑制胃酸形成、抗组胺药物治疗药物患者;本次研究经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符合医疗标准;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相似(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营养支持、补液等基础治疗,并开展胃四联治疗,即阿莫西林、奥硝唑、左氧氟沙星剂量标准分别为0.5g/次、0.5g/次、0.2g/次,2次/d,胶体果胶铋0.1g/次,4次/d,三餐前、睡前口服。在此基础上,常规组增加雷贝拉唑(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92,10mg/片),20mg/次,2次/d;联合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替普瑞酮(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656,50mg/粒),50mg/次,3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4d。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显效:幽门螺旋杆菌检查为阴性,胃动力指标恢复,免疫组化法检测表皮生长因子高效表达,且胃镜检查病灶黏膜恢复正常颜色;有效:幽门螺旋杆菌检查为阴性,胃动力指标显著恢复,表皮生长因子表达,且病灶黏膜基本恢复;无效:幽门螺旋杆菌检查为阳性,胃动力指标、表皮生长因子、病灶黏膜情况未改善或加重。有效率=有效+显效。

    1.4统计学方法

    计算软件选用SPSS24.0,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表示,c2检验;当P<0.05时,则组间比较差异具鲜明性。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常规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4%,与联合组97.4%相比,差异具鲜明性(P<0.05),见表1。

    2.2 不良反应

    常规组患者发生便秘、呕吐、头晕、纳差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3%(9/37);联合组患者便秘、呕吐、头晕、纳差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8/3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未见鲜明性(c2=0.114,P=0.735>0.05)

    3 讨论

    在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胃四联是常用治疗方式,可通过清除幽门螺旋杆菌、降低炎症反应等方式进行治疗。

    雷贝拉唑相对于常规质子泵抑制剂而言,不仅可抑制胃黏膜上新生H+-K+ ATP酶,并且对老化的H+-K+ATP酶具鲜明抑制作用,起效快、作用时间长、个体差异小,可延长胃黏膜胃酸以外干燥时间,促进胃黏膜自我修复,并缓解疼痛水平。申杨[3]在研究中表示,替普瑞酮联合质子泵抑制剂可提升病灶处免疫水平,提升病灶免疫应答,可促进炎症修复。替普瑞酮相对于胶体果胶铋而言,不仅具较强的黏膜修复作用,并且可抗溃疡,即在修复黏膜同时,可增加对黏膜保护作用,避免胃黏膜继续损伤。在与雷贝拉唑共同作用下,可提升镇痛效果,并快速达到治疗效果。

    综上,予慢性胃炎患者开展雷贝拉唑+替普瑞酮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临床治疗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钱欢欢, 崔立红. 替普瑞酮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 中国新药杂志, 2017,11(7):791-794.

[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冯缨.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J]. 中华消化杂志, 2017, 37(11):721.

[3]????? 申杨, 闫波, 唐国华,等. 奥美拉唑联合替普瑞酮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及其对患者CD3+、CD4+及CD8+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7, 28(21):3449-345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23:5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