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走进美国的儿童博物馆 |
范文 | 王浩
我在美国期间,有一次和一位学姐相约去田纳西州拜访在孟菲斯大学访学的岳亚平老师。岳老师见我们都带着孩子,便极力推荐去当地的儿童博物馆玩一玩。于是,当天下午,我们便带着孩子去了孟菲斯儿童博物馆。两个孩子在里面玩了整整3个小时,离开时依依不舍。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美国的儿童博物馆。回到我所居住的密西西比州,我了解到当地也有儿童博物馆,立刻兴冲冲地带孩子去办了一张会员卡,也就是亲子年卡。从此,一到周末,只要没有其他活动安排,孩子就会催着我带他去儿童博物馆,可见他是多么喜欢那里。后来,我趁着假期带孩子去各地旅行,每到一个城市,若了解到那里有儿童博物馆,我们都会前往。如此,一年时间里,我们先后去过美国的五家儿童博物馆,除了上面提到的两家外,还有休斯顿儿童博物馆、迈阿密儿童博物馆和路易斯安那州儿童博物馆。其中,密西西比州儿童博物馆是我们去的次数最多、玩的时间最长的一家。在此,我想以介绍密西西比州儿童博物馆为主,谈一谈我对美国儿童博物馆的认识和思考。 美国儿童博物馆概览 ●什么是儿童博物馆 儿童博物馆起源于美国。1899年,全世界第一家儿童博物馆在纽约的布鲁克林诞生,随后,儿童博物馆在美国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超过300家儿童博物馆,它们大多坐落于比较大的城市。那么,什么是儿童博物馆呢?基于个人对美国儿童博物馆的观察和思考,我认为,儿童博物馆运用其创设的丰富多彩的主题及提供给儿童的多种多样的材料,为儿童提供游戏、学习、探究、操作的机会,以此满足儿童的游戏心理需要、好奇心和求知欲。与传统的博物馆不一样的是,儿童博物馆的优勢和特色并不在于展品种类或数量有多少,而在于它实实在在地为儿童提供了一个释放天性的空间,一个拥有无穷欢乐和自由的游戏场所,从而带着儿童走向广阔的世界。关于这一点,我会在后面介绍儿童博物馆的特点时作进一步说明。 ●儿童博物馆的服务对象 儿童博物馆当然是为儿童而建的。每次去密西西比州儿童博物馆,我都会看到坐在婴儿车里的孩子以及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当然,在馆内见到最多的还是3~6岁的孩子。尽管没有一家儿童博物馆对入馆儿童的年龄作限定,但在每家博物馆的宣传册或网站上都对访客适宜的年龄范围作了一定的说明。例如,密西西比州儿童博物馆推荐的访客适宜年龄为0~8岁,而休斯顿儿童博物馆推荐的访客适宜年龄为0~12岁。另外有一点必须说明的是,到访的儿童无论年龄大小都需要有至少一位监护人陪同。这一强制性的要求会显示在每家儿童博物馆入口的醒目位置上。 美国儿童博物馆的门票价格根据进馆者的年龄分档,对1岁以下儿童是免费的,儿童年龄越大,票价也越高,但一般一张票最多也就是10美元上下。另外,基本上每个儿童博物馆都会推出会员制度,也就是说人们可以购买年卡,这样,在一年内只要在博物馆开放的时间里,随时都可以进馆,不限次数。比如,在密西西比州儿童博物馆,我购买了适用于两名成人加一名儿童的亲子年卡,总价为85美元,如果家庭中不只一个孩子,年卡的售价会更高一点。以美国家庭的人均收入来衡量,这个价格是非常亲民的,这也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进入儿童博物馆。这是美国儿童博物馆公益性的一种体现。 ●儿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美国儿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每次进馆,首先接触到的是门口票务柜台的工作人员,他们脸上都挂着亲切的笑容,举手投足间显得自信而友好。馆内的很多区域还有身穿红T恤或黄马甲的工作人员,他们除了负责把儿童探索和操作过的材料整理归位之外,还提供必要的导引服务。例如,在密西西比州儿童博物馆内一处名为“旋转艺术”(Spin Art)的探索区,通常会有1~2名工作人员为儿童提供服务。我的孩子第一次来到这里时,看到探索区里放置了颜料、纸张和一台会旋转的机器,他很想玩,但不知道怎么玩,正在张望、迟疑时,一位工作人员看到了他,马上友好地迎了上来,亲切地问道:“你想在这里玩,是吗?”接着,工作人员便领着孩子来到材料和设备前,引导他系上围裙,从柜子里取一张干净的纸,写上自己的名字,任选三种颜料挤在纸上,并把纸放进机器里。工作人员摁下了机器的开关按钮,机器发动并旋转了起来。一分钟后,机器停了下来,一幅色彩缤纷的美术作品就完成了。这时,工作人员细心地提醒孩子纸上的颜料未干,并建议他将作品取出后放在旁边的架子上晾一会儿再取走,也可以在离馆前来取走。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一直面带笑容,耐心地引导着孩子,或是蹲下身,或是弯着腰,以适应孩子的身高,让孩子可以平视着与她对话,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5分钟。从中我感受到工作人员的热情、细心以及对孩子的尊重。我不禁疑惑:馆内的工作人员是否都受过儿童教育方面的专业训练?后来在与一名工作人员的交谈中我了解到,他们不仅不是儿童教育的相关专业出身,而且不是全职的馆内工作人员,他们都是志愿者,有的是高校的学生,有的是家庭主妇。我后来又进一步了解到,基本上每一家儿童博物馆都会根据自身运转需要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按服务时间、服务领域等确定招募的志愿者类型,并将其公布在网站上。这是美国志愿者文化的生动体现。 美国儿童博物馆的特点 “一进去就不想出来”是我的孩子进入儿童博物馆后的真实状态。每次去密西西比州儿童博物馆,我们通常是上午一开馆就进去,中午在馆内的一个小餐厅吃简餐,吃完稍微休息一下就接着玩,一直到傍晚闭馆时才离开。有几次我还看到,在临近闭馆时,一些孩子哭着不想离开,可见这里对孩子们有多大的吸引力。那么,孩子们到底为什么那么喜欢儿童博物馆呢?这里,我尝试着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作一些简要分析。 ●区域主题多样化 每次走进儿童博物馆,我的脑海里就不由自主地浮现出幼儿园区域和主题探究活动的场景。确实,儿童博物馆与传统意义上的博物馆不同,它提供给孩子们的就是多样化的区域和主题探究活动。比如,在密西西比州儿童博物馆里,常设的区域与探究主题就有“世界在工作”“密西西比探究”“狂热阅读”等,而在休斯顿儿童博物馆则有“儿童都市”“美国银行”等区域,还有专为2岁左右的孩子创设的区域“乖乖乐园”等。 以“世界在工作”主题区为例,一进入这个区域,就可以看到一辆真的尼桑轿车停在地面上(密西西比州有尼桑轿车的生产基地),轿车的左后方是一个模拟的加油站,旁边还放着汽车维修工具,孩子们可以在那里体验给汽车加油、修补轮胎等。车子右侧有一台仿真的塔吊以及钢筋、木材等建筑材料,模拟的是建筑工地的情景。旁边有一片较为开阔的空地,孩子们可以在那里搭建房屋和院落,所需的墙体、房顶、围栏、砖块等仿真材料存放在一旁的柜子里,孩子可根据需要自由取用。塔吊的右侧,有一头仿真的奶牛,模拟的是农场的情景。轿车的左侧,展示的是仿真的风力发电机和石油开采操作平台。如果你恰好了解密西西比州,就会发现,这个区域里所提供的展品或材料,就是密西西比州的自然、科技、建筑、工业和养殖业等的生动体现。如果你未曾了解过密西西比州,那么在玩过这个区域的材料后,也能对密西西比州的产业经济有一个初步的概念。有意思的是,每次到这个区域,我的孩子都会轮番去体验司机、加油站工人、建筑工人和农场挤奶工人等角色,其他进入这个区域的孩子也大抵如此。孩子们专注地投入“工作”的身影,正是“世界在工作”的真实写照,而当下生活和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正在这里悄然成长。 ●材料多样与真实 材料的多样和真实,这是我进入儿童博物馆之后最直接的观感,也是儿童博物馆“博物”的直接反映。比如,在孟菲斯儿童博物馆,刚进门就可以看到许多五颜六色的软管,那是让孩子们体验空气如何在管子中传输的材料。再往里走,有一个模拟的超市,货架上满满的蔬菜水果及其他商品都是仿真模型,每一件“商品”上都有售价及条码。“超市”设有收银台,有一台仿真的收银机,孩子可以自己扮演收银员。这台“收银机”真的可以扫描出那些“商品”上的条码并打印出“购物小票”。孩子虽然不能真的买走那些“商品”,但能真实地体验购物的过程。此外,孟菲斯儿童博物馆里还有模拟的牙医诊所、好莱坞表演区、乐高积木区等,里面都有非常丰富的材料。 除了材料多样之外,很多儿童博物馆会提供真实的物品让孩子观察和操作。比如前面提到的,在密西西比州儿童博物里有一辆真的尼桑轿车,轿车原有的引擎盖被替换成透明材质,这样,孩子可以透过引擎盖看到汽车内部的构造是什么样的,汽车的发动机、蓄电池、机油箱等主要部件都被贴上了标签、标注了名称。同样,在孟菲斯儿童博物馆,有一个区域里展示了真的警车和警用摩托车。看到真实的汽车在儿童博物馆中被展览出来并可以让孩子自由操作,这刷新了我的认知,使我惊叹不已。由此我也深刻地意识到,在儿童博物馆里,孩子们的游戏、探索是与现实生活无缝对接的,游戏、学习和生活是融为一体的。 ●注重互动与操作 借助对材料的操作来学习,这在儿童博物馆里随处可见,而这是和传统博物馆里的学习相区别的,也体现了儿童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比如,在前面提到的孟菲斯儿童博物馆展出的警用摩托车,孩子们骑上摩托车,双手紧握车把,仿佛真的成了在马路上巡逻的警察。又如在密西西比州儿童博物馆展出的尼桑轿车,孩子不仅可以坐进它的驾驶室,还能踩下油门、转动方向盘。这辆车采用电力控制,在油门被踩下时,发动机会“发出”轰鸣声,犹如汽车真的启动了一样,这感觉非常棒。在迈阿密儿童博物馆,有一家模拟医院,里面不仅有真实的病床,还有为腿脚不便的人提供的双拐,双拐特意做成适合孩子身高的尺寸,孩子们纷纷通过拄拐体验腿脚不便的人是如何行走的。那里还有一个以海盗为主题的角色体验区,孩子们可以穿上海盗的服饰,打扮成海盗的样子,体验一下海盗生涯。 在密西西比州儿童博物馆里,我的孩子最喜欢的是一个名叫“胃的攀登者”(Gastro Climber)的游戏区,每次入馆他都会去那里玩上一阵子。那是模拟人体消化系统设计而成的一套大型钻爬设施。孩子可以把自己想象成食物,从“嘴”里进去,历经“喉咙”“食道”“胃”“肠”,直到“肛门”。在經过不同的“消化器官”时,设施会模拟发出不同的声音,仿佛在对食物进行消化;最后从“肛门”滑出时,孩子的身体与通道内壁相互摩擦,会发出类似放屁的声音。孩子每次都是哈哈大笑着出来的,对此我也忍俊不禁。我不禁想到了孩子们都热衷于谈论“屎尿屁”的话题,看来这个游戏的设计者非常了解孩子们的心理。这种体验也是在传统博物馆难以获得的。好几次我都幻想自己变成儿童的模样,也去体验一下这奇妙的感觉。 人们常说,“智慧都在指尖上”,看着在儿童博物馆中热情投入的孩子们,看着他们全身心投入探索着生活和周围的世界,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我想到的是,儿童博物馆全方位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自然、科技、文化、生活,在深深吸引孩子的同时,却不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负担,这不正是现代儿童教育所推崇的吗? ●环境安全可靠与自由自主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当儿童处在让他感觉安全、友好、可信赖的环境中时,他才有可能去游戏、探索和学习,积累有益的经验。相反,儿童在紧张、焦虑或恐慌的状态下,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是很难发生的。美国的儿童博物馆就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安全可靠、自由自主的游戏和学习环境。儿童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对孩子们十分友好,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能为孩子们提供相对专业的帮助,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安全感。儿童博物馆里的环境相对安静,几乎只有孩子们摆弄材料时发出一点声音,虽然偶尔也会听到个别孩子情不自禁发出的欢呼声,但大多数情况下几乎听不到有人大声说话。无论是成人之间的交流,还是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对话,声音都比较轻,大家都自觉地控制音量,尽量不影响到其他人。 孩子进入儿童博物馆后,在哪里玩、玩什么、怎么玩,都由孩子自己做主。家长们通常陪伴在孩子的身后,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就不会干预孩子,即便看到孩子弄脏了衣服,弄湿了鞋子。偶尔也会看到一些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那是因为有些游戏需要成人的合作才能完成。儿童博物馆里的工作人员同样不会打扰孩子们,他们会站在某个不容易引起注意的角落,静静地观察孩子们。即便是过来整理玩具材料,他们也尽可能悄悄的,唯恐干扰到孩子们的活动。在自由自主状态下游戏和学习的孩子们,其专注与投入程度都很高,且同一项活动持续的时间也会比较长。 在我看来以上四个特点就是美国的儿童博物馆让孩子们“一进去就不想出来”的魅力所在。除此以外,美国的儿童博物馆还有一个特点不得不提,那就是儿童博物馆展现出的鲜明的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比如,在密西西比州儿童博物馆有一个名叫“密西西比探究”的主题区,这个区域呈现的是密西西比州的自然、地理、历史特色。在孟菲斯儿童博物馆也有这样一个区域,那里停靠着一架小型的飞机模型,机身上印着联邦快递的标识“FedEx”。联邦快递的总部就设在孟菲斯。在靠近机身中部的位置有一条传输带,把孩子们放在上面的一个个“包裹”送进机身内部,孩子们想象着这些“包裹”被飞机运送到全球各地。此外,在坐落于新奥尔良的路易斯安那州儿童博物馆中,设了一个名叫“新奥尔良的港口”的主题区,孩子们在那里不仅可以看到货轮和客轮的模型,还可以走进“驾驶舱”,体验一把当大副的感觉。在一幅题为“新奥尔良港口”的地图前有一块操作面板,面板上设了12个按钮,对应全球的另外12个大型港口,孩子们摁下其中任何一个按钮,该地图上从新奥尔良出发到那个对应港口的路线便会被点亮,孩子们的目光也由此从新奥尔良投向了世界各地。孩子们在初步感知新奥尔良这个港口城市的昨天与今天的同时,他们的生命之舟也会在此起航,从一个港湾驶向另一个港湾,世界的面貌在他们眼前逐渐清晰起来。 由美国儿童博物馆的设计获得的一点启发 我认为,美国儿童博物馆的设计反映了这样一些理念:第一,儿童是快乐的游戏者,也是一个独立、自由的个体;第二,儿童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和建构者,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經验,进而创造新的自我;第三,儿童是社会文化的产物,但儿童也能创造自己的文化,他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第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离不开身边成人以尊重、理解为前提的积极帮助和引导。上述几点其实就是现代意义上的儿童观。而美国儿童博物馆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我觉得可概括为“做中学,游戏中探索,生活中感受,行动中成长”这几点,这也是现代意义上的教育观。 转眼间,我回国已有一年了。每每和孩子一起回忆在美国的生活和学习经历,儿童博物馆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滋养了孩子的情感、精神和心灵,而且在一定意义上满足了他生命自然成长和自由发展的需要,留给他一段难忘的幸福快乐的时光。我很幸运地见证和参与了孩子这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这一段经历和体验也时时唤起我深藏的童心,让我幻想着自己变成了孩子,和我的孩子手拉手,一起欢快地走进儿童博物馆,在那里尽情地玩耍、恣意地探索,体验着“一进去就不想出来”的感觉。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