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班棋类游戏两则 |
范文 | 丁佳
一、造房子棋 目标: 1.了解方格棋盘中移动棋子吃子的游戏规则。 2.在游戏中积累按方格路径行棋的经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做事的计划性。 准备: 1.方格棋盘上共有64(8×8)个或81(9×9)个大小相同的棋格(见图1)。 2.骰子一枚,骰子的6个面分别为数字1~6。 3.用现成的乐高小人或花朵作为棋子,2~4枚。 4.将11~15块乐高4孔积木作为“造房子”用的砖块。 玩法一: 2~4人游戏。每人选择一个乐高小人作为棋子,将“砖块”(乐高4孔积木)任意放在方格棋盘中。从起点(四个边角处的棋格)开始,每人轮流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的数字手持乐高小人行走相应的步数。每一步移动一格,可以横向行走,也可以纵向行走,但不能斜格行走。第一轮时,如果最终落子的棋格上有“砖块”,就能将乐高小人放置在“砖块”上,这样就表示获得了自己的一层楼。游戏继续进行,没有获得一层楼的游戏者继续手持乐高小人收集“砖块”,已获得一层楼的游戏者手持“连接着乐高小人的一层楼”继续收集“砖块”并依次上叠(见图2)。当棋盘中的“砖块”被全部收集完时,游戏结束。以所搭建的“房子”高者为胜(见图3)。 玩法二: 选取15块4孔乐高积木,将其中14块积木分成两组,每组7块,并分别在积木的一侧贴上数字1~7,做成两套“砖块”,在第15块积木上贴数字8(见图4)。 2人游戏。每人选择一个乐高小人作为棋子,将标有数字编号的“砖块”(乐高4孔积木)任意放在方格棋盘中。从起点(四个边角处的棋格)开始,每人轮流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的数字手持乐高小人行走相应的步数。每一步移动一格,可以横向行走,也可以纵向行走,但不能斜格行走。游戏中,每个人按照数字1~8由小到大的顺序收集“砖块”。当乐高小人走到标有数字1的“砖块”处时,乐高小人留在此“砖块”的棋格中,“砖块”则需拿离棋盘至一旁指定区域(楼房地基处)进行垒高。依此类推,直至收集完所有的“砖块”并垒高,游戏结束。以先垒到8层楼者为胜(见图5)。 玩法三: 将玩法二中的砖块图案换成建筑物图案,比如,将东方明珠塔图案分割成8块,分别贴到乐高4孔积木上,共制作两套,但塔尖图案只有1块,一共用15块积木进行游戏(见图6)。 2人游戏。每人选择一个乐高小人作为棋子,将标有东方明珠塔图案的积木任意放在方格棋盘中。从起点(四个边角处的棋格)开始,每人轮流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的数字手持乐高小人行走相应的步数。每一步移动一格,可以横向行走,也可以纵向行走,但不能斜格行走。每人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收集东方明珠塔图案(积木),每次收集到“图案”时,将乐高小人留在棋格中,将“图案”拿离棋盘至一旁指定区域(楼房地基处)进行垒高。以先搭建完东方明珠塔者为胜(见图7)。 评析/洪晓琴 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中,幼儿对城市建筑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教师也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不同建筑,了解它们的不同特征,感受家乡的美丽。在此基础上,教师设计了“造房子棋”。幼儿根据骰子上呈现的数字,在方格棋盘中选择不同行走路径,以达到成功收集“砖块”来造房子的目的。 激发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是“造房子棋”的最大亮点。首先,看似简单的方格棋游戏,由于棋子行走路径的多样性与不确定性,给幼儿创造了独立思考与自主选择的机会。为了能成功收集造房子的“砖块”,幼儿会在每次行棋之前仔细观察,计算棋盘中“砖块”的位置与自己棋子的位置之间的距离,从而想好是横向还是纵向移动棋子。幼儿对行棋路径的规划,有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其次,玩“造房子棋”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三种玩法循序渐进,从收集任何“砖块”均可,到按数字由小到大的顺序收集“砖块”,再到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收集东方明珠塔图案。后两种玩法还融合了数序的经验、楼层的经验。随着玩棋经验的积累,幼儿不仅要关注自己棋子的位置,还要时刻关注对方的落子,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动。他们从初玩时的走一步看一步,到后来学习全盘分析,规划不同的行棋路径。当幼儿无法收集到“砖块”时,他们会重新规划棋子的行进路线。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注幼儿是否理解下棋规则。教师要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棋子只能横向走或纵向走,不能走斜格或跳格的規则。如果发现幼儿观察不仔细,规则意识薄弱,行动随意性大,教师可让幼儿从玩简单方格棋开始。教师可以提供36(6×6)格棋盘,这样计算量较小,获得“砖块”的几率也大,在此基础上慢慢扩展到有更多方格的大棋盘。第二,关注幼儿是否知道根据骰子上的数字预设棋子的行进路线。这需要幼儿的计划与推算,以及运用游戏策略。比如,大部分有经验的幼儿会先用手指点数格子,模拟棋子行走路径,将路径可视化,使每一次的落子更有针对性,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观察幼儿的点数习惯,不跳数、不漏数、不多数,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与默数能力。又如,在游戏中,幼儿不断积累经验,逐渐发现向“砖块”较集中的区域行进容易获胜,并能有意识地规划下一步更有利的下棋路径。第三,关注幼儿是否乐意参与评价。“造房子棋”以收集“砖块”多者为胜,通过比较“谁的房子高”,评价每一轮游戏结果,这样既可以让幼儿在体验不同的输赢结果中感受游戏的多变性,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游戏的评价属性,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培养幼儿不怕失败、乐于接受挑战的学习品质。 为了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创设以下条件:一是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让幼儿主动探究,不断积累游戏经验。比如,通过比较方格棋盘中“砖块”的不同位置与距离,有目的、有依据地做出行动规划等。二是提供多次分享的机会。教师可让不同的幼儿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在实践中求证收集哪块“砖块”更好,观察比较两至三种不同的下棋路径,说说自己选择或调整的理由,等等,让幼儿相互交流如何通过思考、分析、判断,有策略地收集不同位置的“砖块”。教师的倾听很重要,如果有的幼儿一时不能理解,教师也不要急于告知获胜的策略,而应鼓励他更多地参与实战,从中理解规则,习得取胜的方法。 二、小水滴旅行棋 目標: 1.根据《小水滴旅行记》的故事情节了解水的特性和变化,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与挑战。 2.理解棋子置换规则提示图,探索置换棋子的合作性策略,提高观察能力与合作能力。 准备: 1.幼儿熟悉故事《小水滴旅行记》。 2.A3纸大小的长方形棋盘(见图8),上面标有17个圆形棋格,其中包含以下9个功能性棋格:“起点”1格,“停止”1格,“太阳”3格,“小风”3格,“大风”1格(“大风”棋格比其他棋格大,最多可容纳6枚棋子)。 3.骰子一枚,骰子的6个面上分别为1~6个圆点。 4.分别贴有小水滴、水蒸气、云朵形象的纸制棋子各6枚(深蓝色3枚、浅蓝色3枚),贴有雨点形象的纸制棋子1枚,以上棋子的大小相同。 5.自制画有12个方格的底盘,用于放置6枚小水滴棋子以及在游戏中被置换下来的棋子。 6.画有棋子置换规则的提示图(见图9)。 玩法: 游戏人数为2人或4人。4人游戏时需要分为两人一组,进行合作性游戏。 游戏前,无论是两人游戏还是两组人游戏都是各选取3枚小水滴棋子。双方以协商或猜拳的形式决定哪方先开始。 游戏开始,幼儿轮流掷骰子并根据骰子上所呈现的数字,手持小水滴棋子行走(见图10)。当看到某些功能性棋格的两边有蓝色与红色箭头时,游戏者需要根据单双数原则判断该轮棋子的行走方向。即,如果骰子显示的点数为单数(1、3、5),则棋子往红色箭头方向行进;如果骰子显示的点数为双数(2、4、6),则棋子往蓝色箭头方向行进。 如果小水滴棋子走进了功能性棋格,则要根据棋子置换提示图中的规则替换相应的棋子(见图11)。即小水滴棋子遇到“太阳”可替换为水蒸气棋子;水蒸气棋子遇到“小风”可替换为云朵棋子;3枚云朵棋子都集中到“大风”棋格中,可替换为雨点棋子。最后以先置换到雨点棋子者为胜。 评析/洪晓琴 在开展主题活动“有用的水”时,幼儿通过实验、阅读积累了有关水的经验。于是,教师结合科学童话故事《小水滴旅行记》中“小水滴变水蒸气”“水蒸气变云朵”“云朵变雨水”的内容设计了这一游戏棋,生动地演绎了小水滴的旅行过程,有利于幼儿感知大自然中的小水滴的各种变化形态及其影响因素,产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教师在充分试玩的基础上,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棋盘,确定了行棋规则、换棋规则等,从中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巧妙。比如,教师在棋谱上设计了太阳、小风、大风等图标,提供了水滴、水蒸气、云朵、雨点等不同的棋子,幼儿在走棋时需主动观察与识别,理解棋盘方格内的图标与棋子之间的关系。棋盘上的格子不多,大部分功能性棋格都设置在外围,中间的“大风”棋格设计得较为突出,以暗示幼儿云朵棋子最终的去处。又如,教师在棋谱上有意识地在起点、一处“小风”、两处“太阳”设置了一左一右、一红一蓝两个箭头。有了这些箭头,幼儿需要根据骰子上显示的数字是单数还是双数来确定行棋方向。几个箭头增加了游戏的难度,为幼儿获得成功设置了一定的障碍,而没有箭头的地方又给幼儿预留了自主选择行棋方向的机会。这种双重设计锻炼了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再如,教师设计了置换棋子的规则,在增加游戏难度的同时,分别在棋盘上设了3个“太阳”和“小风”这两种功能性棋格,目的是给幼儿增加置换的机会,帮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在游戏中,幼儿会渐渐发现,有时自己的棋子暂时没有机会置换,而同组的合作同伴的棋子正好有机会置换,所以到底走哪一枚棋子需要思考、协商、合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小水滴的旅行”。 在棋盘的细节上,教师针对幼儿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做了一些有效的设计,降低了幼儿的认知难度。比如,在起点的棋格里直观地呈现了“骰子面呈现1、3、5时走红线,骰子面呈现2、4、6时走蓝线”的图示,这样可以降低幼儿的记忆难度。又如,教师在一旁呈现了棋子置换规则提示图,降低了幼儿的记忆难度,方便幼儿参考、重温,然后据此去设计路径,设想各种可能,思考自己该如何行棋才能置换到需要的棋子。 那么,教师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指导呢?游戏初始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从而帮助幼儿熟悉游戏材料。比如,棋子怎么使用?棋谱上有什么图案?上面的图案与颜色箭头等各是什么意思?提示图表示什么?教师也可以先不告诉幼儿玩法,引导幼儿说说:“你认为可以怎么玩?”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按你的玩法玩不下去了?遇到了什么困难?”总之,教师可以请幼儿自己想想、猜猜、说说、玩玩,并善于利用小水滴旅行的故事情节引发幼儿探究游戏玩法,相互补充、启发,从而发现游戏材料的使用方法,明确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在幼儿熟悉玩法后,教师重点观察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与执行是否一致,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与沟通能力怎样,幼儿的专注力与坚持性如何,等等。“小水滴旅行棋”的一大特点就是两人一组合作的玩法,教师要有意识地观察幼儿之间是如何商议分工的,有否遇到冲突和矛盾,又是如何解决的。游戏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分享下棋经验,推广合作策略,从而产生持续游戏的兴趣。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