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集团化办学对高职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
范文 | 【摘要】在阐述集团化办学的意义及分析高职教育供应链与就业问题的相关性的基础上,以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实例,从供应链的角度,介绍了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双主体”合作育人以及共建“二级学院”的理论与实践对高职生就业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职教集团;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双主体;供应链 【中图分类号】G7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4-0062-03 【收稿日期】2013-12-28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研究立项课题“集团化模式对推进高职生就业质量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为JYB2013092,项目主持人:贾杏 【作者简介】贾杏(1977-),女,辽宁辽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探索、就业指导。一、充分认识职教集团化办学的重要意义(一)优化集团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 职教集团内部的成员单位共享师资和实训设备,为学校和企业提供了资源共享的平台,使有效的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 (二)扩大了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1] 职教集团化办学是校企合作深度、广度的进一步加强。学校为企业研发项目、提供培训、进行技能鉴定,“订单”员工培养,以专业教育促进产业发展;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训基地,提供具有丰富经验的企业实践指导教师,为学校的专业开发、课程开发提供指导,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 (三)实现共赢满足集团不同成员的利益诉求 职教集团是由多个主体参与的、以实现互利共赢为发展目标的新型教育组织形式,职教集团作为由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新的组织形式,承担着三方的责任和义务,在集团内部构成了相互联系的利益相关者。 二、高职教育供应链与就业问题的相关性(一)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理论由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发展而来,最初应用于企业生产。供应链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至最终产品输出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SCM)是对整个供应链系统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进行合理控制,以达到最优组合,发挥最大的效率,以最小的成本快速为客户提供最高的商品价值。 (二)供应链作用于就业[2] 一般情况下,企业供应链由供应、采购、生产、配送、客户接受组成(如图1所示)。 图1企业供应链2004年,马永红等[3]第一次提出了高等教育供应链的概念。高等教育同任何一个企业、组织一样,自诞生之日起,供需的问题就相伴产生,供应链是天然存在的。高等教育的供应链(如图2所示)也具有与其相对应的结点,即具有高等教育期望的群体(如家庭、组织、个人等)→高等学校的招生、选拔→高等学校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即产品的生产过程)→就业(不同的就业机制、就业服务体系,即产品的销售)→接受高层次人才的群体。图2高等教育供应链从供应—产品单向流程上看,两者具有相似性,也就决定了在对供应链的分析研究上,基本方法具有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通过系统的整体绩效优化,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和效益,进而提高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很强的就业导向性,为更好地表达教育供需全过程,准确分析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桑雷[4]等在文献研究中对高等教育供应链进行扩充和完善,以形成高职教育供应链,更加明晰地反映了供应链与高职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各种关系(如图3所示)。图3供应链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关系第一个结点(社会经济需求)是供应链形成的基础,由经济需求产生需要受教育的人群;第二个结点是高职学院的招生,是教育需求人群与高职院校的双向选择过程;第三个结点是高职院校的教育培训过程,是施加于学生的知识、技能传授与学生自身改造完善过程的结合;第四个结点则是高职院校的产品(学生)输出到市场经济环境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行为;最后一个结点是学生(产品)的接收单位,是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图3描述了社会、高职院校、学生和就业市场之间错综复杂的链式关系,每个结点及结点间的互动状况,都会对高职毕业生的就业产生影响。 三、实例分析:基于供应链视角分析集团化办学对高职生就业的影响[5]几年来,河南国防科技工业高等职业教育集团(以下称军工职教集团),以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和中原经济区发展为宗旨,按照“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思路,探索出了“政、产、学”三位一体的合作办学发展之路,实现了学院与企业的双赢共进,推动了军工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供应链前端:推进中高职有效衔接,贯通技能人才培养通道,确保生源地的稳定供应 1.构建实施“1强2升”模式的“对口升学” 对于“对口升学”学生采取单独编班、单独培养、单独管理的“三独”政策,整合资源,系统构建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实施“1强2升”的衔接培养。 2.实施“2稳3升4段”模式的“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培养体系 “五年一贯制”模式的生源为初中毕业生,学生年龄小,学习基础和能力参差不齐,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综合素质一般。在培养过程中,要考虑学生就业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兼顾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此,学院根据培养目标统筹安排和整体设计中职两年、高职三年两个阶段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会计电算化、数控技术等专业开展以初中为起点的“2稳3升4段”模式的“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 3.探索“2中1分2高”模式的“3+2”中高职衔接培养 “3+2”与“对口升学”的学制不同,两年时间完成三年的高职培养效果欠佳。学院深入南阳农业学校进行相关调研,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试点,从区域及行业的职业岗位不同要求及相应规范出发,与合作学院教师、行业企业专家一起共同确定贯穿中高职全过程的专业培养目标、教学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出“2中1分2高”模式的“3+2”中高职衔接培养体系,实现院校对接。 (二)供应链中间过程:深化校企合作育人,强化就业能力培养,全面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 1.以就业为导向,为企业“订单”培养人才 根据企业“订单”开设课程,既开拓了就业市场,为提高毕业生就业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又达到了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服务的目的。完成了河南省核工业地质局、豫西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原特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管理、数控车工、数控操作技术等各类“订单”培训,培训规模达到49480人/日;新增成人专科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光学冷加工等4个企业订单专业。利用学院单独招生优势,结合企业需求开展单独招生和订单教育。2010年与南阳市港湾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共同举办“港湾班”,开展订单培养69人。2011年与上海松下盛一装饰公司共同举办“松下班”,开展订单培养48人。 2.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模式,是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而构建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与河南陆德筑机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第一届“陆德班”,按“双主体”育人培养,2011年11月,由院领导带队对河南省近百家企业进行了专题走访,与其中的50余家企业达成了“双主体”育人合作意向,与34家企业签订了“双主体”育人合作协议。2011年12月,学院与中共南阳市委统战部、南阳市工商业联合会共同举办了南阳企业与职业院校对接论坛,征求南阳企业界对“双主体”育人的意见和建议。2012年,学院确定将“双主体”育人扩大到全院的11个专业,通过校企共同组织的单独招生考试,录取了近300名学生,编为12个教学班,目前教学工作进展顺利。 3.校企共建“二级学院”,创新就业工作实践 学院面向中原经济区建设、河南国防科技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积极探索实践“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校企合作育人新模式。在已有订单培养、岗前培训等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改革创新原有的管理体制,引入企业资源、人员,依托企业优势,先后与河南前进化工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北方星光机电有限公司、河南中光学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了3个二级学院——前进化工学院、北方星光机电学院和中光学光电学院。校企双方通过二级学院在人才培养、职工培训、教师互聘互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技术合作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实现校企双方资源共用、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双元投入、双主体育人,实现共谋发展、校企共赢。 (三)供应链末端:实施和完善就业反馈机制,提高就业市场的应变能力 1.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了解社会、毕业生需求价值取向 组织专人每年在毕业生就业单位特别是职教集团内开展“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根据结果分析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技能水平、创新意识、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对院校的人才培养的满意度;对毕业生的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基础知识、综合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进行调查。 2.客观公正地进行就业评估 利用有良好公信力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进行就业评估,自2008年以来,每年对毕业半年后的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和工作能力进行全国性调查研究,对他们的就业待遇、就业区域、就业趋势、工作能力、就业岗位、创新与创业、就业满意度等进行分析,从而帮助我院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结果评价为依据的数据化管理。 【参考文献】 [1]谢露静.职教集团模式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0):11-13. [2]汪航,马永红,张婕,刘恋.供应链视角: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5):62-69. [3]马永红,刘恋,郑晓齐.高等教育供应链形态的特殊性初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 (3):93-96. [4]桑雷,马蕾.高等教育供应链视角下高职人才就业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 2013,(5):72-76. [5]林景良,吕雪,韩红蕾.基于供应链管理思想的职业教育集团化研究——基于广东省的思考[J].职教通讯,2013,(22):19-24.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Collective Schoolrunning on the Employmen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Based on Supply Chain Theory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