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头胎儿童共情能力与其手足接纳的关系研究 |
范文 | 杨子珺 张婷婷 摘 要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小学头胎儿童共情能力与手足接纳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头胎儿童共情能力与手足接纳存在显著正相关,共情能力越高,手足接纳情况越好(ps<0.001)。(2)头胎儿童认知共情能力和情感共情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认知共情能力显著高于情感共情能力(p<0.001);(3)头胎儿童认知共情能力和手足接纳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均显著高于男生(ps<0.05)。 关键词 头胎儿童 手足接纳 共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2.089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stborn Children's Empathy Ability and Sibling Acceptance YANG Zijun, ZHANG Tingting (Hengshui University Educational Department, Hengshui, Hebei 053000) Abstract In this study,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stborn children's empathy ability and sibling acceptance in primary school. The results showed: (1)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firstborn children's empathy ability and sibling acceptance, and the higher firstborn children's empathy ability, the better the sibling acceptance (p's<0.001);.(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empathy ability of the firstborn children, and the cognitive empathy abil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emotional empathy ability (p<0.001); (3) there were a significant gender difference in the cognitive empathy ability and sibling acceptance of firstborn children, gir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oys (p's<0.05). Keywords firstborn children; sibling acceptance; empathy ability 伴隨着“普遍二孩”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由原来的三口之家变成四口之家,新成员的加入使得原有的家庭模式发生变化,原本独得父母、祖父母宠爱的子女升级为哥哥或姐姐,不再是家庭关注的焦点,这种转变势必会引起头胎子女的不适应。家庭中迎接一个新的成员是一个正常的生态过渡,但这种过渡是有压力的,对大多数儿童来说是一种发展危机。“二胎问题”已然成为心理学界研究的新取向。 手足接纳是指家庭中头胎儿童对“二胎”的到来在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上都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愿意去接触、了解,积极地面对这样的事实。根据戴旒茜的研究,随着二胎的到来,头胎儿童会表现出消极、不接纳的态度,进而引出同胞竞争等一系列问题;[1]国外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头胎儿童的心理行为变化与其个人心理特征和家庭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2]个人心理特征包括儿童的气质、依恋程度、共情能力等,家庭包括家庭教养方式、婚姻满意度、父母协同教养等。由于长期独生子女政策,国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较为稀少。因此,本文将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儿童共情能力的角度出发,探讨其与头胎儿童手足接纳之间的关系。 1 研究设计 1.1 研究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共选取207名具有同胞弟妹的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男生81名,女生126名。 1.2 研究工具 1.2.1 中文版基本移情量表(BES-C)[3] 采用夏丹(2011)修订的《中文版基本移情量表(BES-C)》,共 16 个条目,分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两个因子,采用5级评分,计算各因子分和总分,得分越高代表共情能力越强。[4]总量表重测信度是0.70,分半信度是0.77,总体的Cronbacha系数是0.77。 1.2.2 头胎子女对“二胎"手足接纳态度问卷 戴旒茜(2015)编制《2至10岁头胎子女对“二胎”手足接纳态度问卷》共33个题目,采用三点计分,计算总分,高分表示被试拥有更好的手足接纳;该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 0.793,效度系数 KMO 为 0.771。 1.3 研究过程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了240份问卷,收回了有效问卷207份,收回率86.25%,能比较好地代表总体。采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统计。 2 研究结果 2.1 共情能力现状 2.1.1 总体共情能力 头胎儿童的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平均分为3.80和3.50,均高于中间水平3。进一步对二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存在极显著差异(t =5.88***,P<0.001),认知共情得分显著高于情感共情得分。 2.1.2 共情能力的性别差异性检验 通过对不同性别被试的共情能力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无论是认知共情、情感共情,还是共情总均分,女生均高于男生(p<0.05)。但在认知共情和共情总均分上差异显著,情感共情差异不显著。结果详见表1。 2.2 手足接纳现状 头胎儿童手足接纳的总体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为2.43和0.34,平均数高于中间水平2。进一步对不同性别被试的手足接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头胎儿童手足接纳度在性别上有显著差异,女生的手足接纳程度显著高于男生(p<0.05)。结果详见表2。 2.3 头胎儿童手足接纳与共情能力的相关分析 通过对手足接纳与共情能力进行皮尔逊积差相关分析,结果發现,头胎儿童手足接纳与认知共情、情感共情及共情总均分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ps<0.001),表现出儿童共情能力越高,手足接纳情况越好。结果详见表3。 3 讨论 3.1 头胎儿童共情能力现状 研究发现,头胎儿童的认知共情能力显著高于情感共情能力。认知共情是指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识别与理解,情感共情则是指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共同体验。这一结果表明,虽然头胎儿童能够很好地觉察与理解他人的情绪,但未必会与对方产生相同的感受,产生了认知共情和情感共情发展的不平衡性。事实上,这种不平衡性是符合儿童情绪发展的规律的:一方面,根据认知与情绪的关系,认知是情绪情感发生的前提和基础,也就是说,虽然二者通常同步发生,但在时间顺序或情绪运作的规律上,认知的发生在前,情绪情感的发生在后,认知的发展先于情感的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头胎儿童认知共情能力显著高于情感共情能力,是合乎规律的。另一方面,从问卷题目来看,和认知共情不同,情感共情并非分数越高越好,分数太高,则说明被试不能与他人有很好的自我分化,情绪容易受他人影响。因此,情感共情分数维持在一个适中的水平,是比较理想的。 3.2 头胎儿童共情能力与手足接纳的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头胎儿童的认知共情分数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而情感共情分数没有差异。这一结果与高芳(2006)的结果是一致的。[5]与此同时,本研究还发现,头胎儿童的手足接纳也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生接纳程度显著高于男生。 造成以上差别的原因可能和男女角色社会期望的不同有关,一般来说,社会对女生的期望更多地充满了感情色彩,如要理解他人,要温柔、大方、善解人意、细心、体贴、平和等;而对男生的期望则更多的是理性色彩,如独立,有力量、果敢、竞争等。 在这种价值观念的长期影响下,女生发展出更高水平的认知共情能力,更能在情感上关心、理解他人,接纳同胞弟妹。 3.3 头胎儿童的共情能力与手足接纳关系 由表3可以看出,头胎儿童的共情能力与手足接纳呈显著正相关,共情能力越高,手足接纳程度越好。这一结果与孙雪洁(2017)研究一致,在她的研究中,共情对同胞亲密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共情能力越高,同胞之间越亲密;同时,共情对同胞冲突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共情能力越高,同胞之间冲突越多。[4]我们认为,共情能力高的个体通常具有较高的观点采择能力,如,他们通常能够认识到父母期望孩子和平相处的愿望,能够理解幼小弟妹渴望被照顾、被关心的心理需求等,因此,在和弟妹交往过程中,会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以自身的需求为出发点。 这一结论提示我们,提高头胎儿童的共情能力,能够促进头胎儿童的手足接纳。从而促进二胎家庭的和谐,提升头胎儿童的适应和心理健康水平,避免头胎儿童出现情绪焦虑、心情抑郁、提前进入叛逆期等不良情况。 基金项目:衡水学院2018年科研立项课题“头胎儿童手足接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2018LX12) 参考文献 [1] 戴旒茜.2至10岁原“独二代”子女对“二胎”手足接纳度的调查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5. [2] Volling, B. L. Family transitions following the birth of a sibling: An empirical review of changes in the firstborns adjust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2012:138,497-528. [3]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修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53-159. [4] 孙雪洁.头胎儿童移情与同胞关系的关系:父母婚姻关系的调节作用及同胞关系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17. [5] 高芳.学龄中期儿童共情与社会适应关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