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康德美学思想的分期及经验主义美学思想 |
范文 | 秦清宇 摘 要 本篇论文从康德的美学思想分期入手,对康德美学思想发展的大致脉络进行探析。以康德在经验主义美学思想发展为重点,对美学思想进行大致的梳理,在本篇论文中得出了康德对人类的审美情感主要是从经验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并且康德对经验观察的审美运用是对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更进一步的思考,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康德美学最终寻找到了一种普遍必然性的先天性原理来鉴赏美的标尺,最终奠定了康德在美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康德美学 分期 经验主义 情感 中图分类号:B83-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72 The Stages of Kant's Aesthetic Thought and Empiricism Aesthetic Thought QIN Qingyu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0) Abstract This paper starts with Kant's aesthetic thought by stages, to explore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of Kant's aesthetic thought. Focusing on Kant's Development of Empiricism Aesthetics, it sorts out the aesthetic thought roughly. In this paper, it is found that Kant's aesthetic feelings towards human beings are mainly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What's more, Kant's aesthetic application of empirical observation is a further reflection on British empiricism aesthetics. Through analysis, we can see that Kant's aesthetics finally found a kind of innat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necessity to appreciate beauty. Finally, Kant's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was established. Keywords Kant's aesthetics; stage; empiricism; emotion 对于康德美学思想的分析,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康德美学思想发展的道路问题学界的研究并没有形成大体一致的观点,但关于康德美学思想的发展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向度而是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这一认识上学界的观点是一致的。 1 康德美学思想的分期 从学术研究的总方向来看,在康德美学思想研究道路上的分歧主要在于大多数学者对康德美学思想的梳理并不是从康德美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上进行深度分析梳理的,而只是停留在康德哲学发展的层面上对康德美学的发展进行哲学框架下的嵌套,以此把康德在哲学上的划分方法套用到康德美学的发展上来,所以在大多数学者的简单划分下,康德美学便分为“前批判期”和“批判期”。从严格的学术角度来讲,美学作为康德区别于哲学的独立学科,应该有着康德美学独特的内在发展脉络。在本文中,我们对康德美学思想发展的考察,主要是从康德美学自身发展的内在线索来进行分析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康德美学发展经历了经验美学时期、先验美学时期和经验人类学美学时期,并且在这三个发展时期中,先验美学时期是康德美学思想发展的最为重要的时期。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康德美学思想的精华主要集中在先验美学时期,但我们不可妄断说经验美学时期与经验人类学时期不重要,因为思想的发展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种思想的发展必然是建立在前一种思想的基础之上。同样,康德经验美学时期的思想是康德先验美学时期思想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经验人类学时期的思想就是先验美学时期在经验领域中的进一步展开。 2 康德美学思想的转向 2.1 经验主义美学 接下来我们分析康德在经验美学时期的思想,并梳理出康德由经验美学时期过渡到先验美学时期的内在线索,由于经验人类学时期康德的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实用人类学》这本书中,并且这一时期的思想与本文所要阐述的思想关系不大,所以在这里就不进行单独的分析了。关于康德美学思想的分期学者曹俊峰先生认为,经验人类学时期的美学思想是康德美学时期的过渡时期,具体来讲就是康德从先驗美学时期向经验人类学时期的过渡。对于曹俊峰先生的划分我不太赞同。学界的普遍观点是把康德的哲学思想分为两个时期即“前批判期”与“批判期”,因而把对康德哲学的划分方法也用到康德美学的划分上来,进而康德美学思想时期的划分也分为“前批判期”与“批判期”,而且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代表著作。《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认为是康德“前批判期”的代表性著作;《判断力批判》认为是康德“批判期”的代表性著作。学者曹俊峰认为在康德美学分期的“前批判期”与“批判期”之间,还应当有一个“人类学时期”的过渡阶段,而且这一过渡阶段的美学代表性著作是《实用人类学》。按照学者曹俊峰先生的划分来看,康德美学的分期首先应该是经验美学时期;其次是人类学美学时期;最后是先验美学时期。客观的来讲,这种划分方法比前面的分期方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这种分期方法仍然受到康德哲学分期方法的影响,而没有从康德美学自身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分期,所以仍然不是康德美学合理的分期方法。 从康德美学发展的整体上来看,经验美学时期是康德美学时期发展的初期阶段,在这一时期康德美学思想的发展主要是在经验现象界对批判哲学原理的进一步运用。《实用人类学》就是康德在这一时期的代表著作,但是不能把《实用人类学》中康德所阐述的观点放在批判期之前,因为这样是缺乏说服力的。我们对康德美学思想的分期必须以康德美学内在的发展逻辑为依据,例如《判断力批判》虽然是康德批判时期的著作,但由于这部著作是为先验建构的人类学服务的,因而我们说《判断力批判》是康德对先验人类学成果的总结。在康德美学研究的初期,康德是运用经验观察描述的方法来进行美学探究的,故这一时期通常叫做经验美学时期。康德先验时期的到来是得益于目的论的发现,康德把鉴赏判断运用到了先验哲学的体系之内。而在《实用人类学》这一著作中,应该是康德的人类学时期,因为康德在这一时期的思想是对先验原理的经验的应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关于康德美学如何分期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康德美学思想在发展过程中经验与先验是互相交织的。不过即使这样,我们仍可以通过对康德美学思想发展内在逻辑的遵循来寻求康德美学思想发展的大致历程即首先是不具备普遍性的必然性的经验,其次是先验,最后是具有先验的原理为保证同时也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经验,因而以此为依据康德美学的分期可以划分为经验美学、先验人类学美学及经验人类学美学时期。 2.2 情感脉络的美学影响 《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这部作品是康德早期重要的美学思想著作,其实从严格的美学角度来讲,这部作品并不是一部美学著作,因为在这部著作中康德只不过是从经验的角度和心理学的层面对优美和崇高进行了美学范畴的探讨而已。而从内容的方面来说,康德在这里主要是以人类的情感问题来论述优美和崇高的,因而这种推理不具有严格的学术性,这也与康德所处的时代有关,所以要对这部著作进行较为清楚地认知,我们就需要回到康德所处的时代以充分了解那个时代的美学发展以及对康德美学思想的影响。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在康德所处的时代,有巨大影响的是英国经验派美学思想与德国理性派美学思想。其中,鲍姆加通作为德国理性派美学的创立者,他们这一派认为知、情、意是人心理活动的三个方面,所以针对这三个心理方面也应该分别有三门不同的学科来进行研究。鲍姆加通认为应该以逻辑学来研究人心理活动的“知”;用伦理学来研究人心理活动的“意”;而对“情”的研究也应该用一门独立的专门学科进行研究,鲍姆加通提出对“情”研究的学科用美学来定义。在鲍姆加通的著作《美学》的开篇中他就指出“美学是感性认识的科学”。[1]其实就“情”本身而言,它是一种较为低级的感性认识能力,但在鲍姆加通看来这种低级的感性认识能力也需要作为一种专门的学科来研究,因为如果不进行专门的研究,感性就不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因而鲍姆加通将把感性认识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赋予了美学的称谓。后来美学就成了一门与哲学、伦理学、逻辑学等同等独立的学科。其实鲍姆加通等人对美学的建立把“美是感性认识的完善”作为标志的一种认识论意义上的美学,而且鲍姆加通等人认为这种感性认识的外衣里必然包裹着对理性的认识,或者说这一种意义下的感性认识的内核是理性的,所以他们所追求的美学的最终目标仍是对认识的一种完善,而我们知道完善就是理性追求的目标。与德国理性派美学不同的是英国经验派美学把人关于审美的意识作为研究对象,而且这种研究是从主体人的生理与心理经验出发的,对此英国的经验派美学提出了关于想象、美感、审美趣味等问题。他们通过对主体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把握来揭示出关于审美的结构与特征,进而来把握审美的活动规律,从而开创出一种审美研究的新局面。值得肯定的是英国经验派在这一时期也取得了关于审美研究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例如:培根“诗涉及想象的提出”;以霍布斯和洛克为代表的观念联想律的建立;休谟美在主观论的观点以及博克对美感和崇高感从主体生理与心理方面进行的揭示等等。在这里我们尤其要肯定的是他们对“趣味”问题的提出,这在当时的欧洲来讲其影响是巨大的。所以在这样的背景情况下我们再来拜读《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就会发现,这本著作可以堪称“趣味”美学的典范。在这部著作中,我们看不到康德运用理性美学的痕迹,这说明了康德不是从先验的原理来著述的,而遵循的是经验主义美学分析和观察的方法,因而我们说康德在写作《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时运用的是经验的观察和积累。 那么,作为康德前批判时期经验主义美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的《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主要阐述了什么呢?首先,这本书从研究方法上来看,采用的是英国经验主义观察的方法。“主要是以观察者而不是以哲学家的眼光来考察”[2]而这种方法所倡导的就是从主体的生理与心理角度来对美学的问题进行阐述的,这样一来就对“美的本质”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说在这种经验方法的考察下,就不能把“美”和“崇高”看成是人的情感能力而进行先验的研究,也就更不能提出反思判断力的概念。从《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的内容上来看,其所阐述的观点和经验主义的美学观点也极为相似。在第一章开篇就论述到,人们对快乐与烦恼的感受取决于每个个体固有的情感。而这句话也主要是说,审美作为主体的一种情感,但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情感能力,而且主体的这种情感能力是以潜在的方式来存在的,对这种能力的激发需要外物的刺激。人类对于审美的情感与简单的快感不同,人类的情感是一种“精细的情感”,而对这种细腻的情感进行划分就可分为“美感和崇高感”,为此康德也对这种划分进行了诗一般的描述“崇高和美都能引起快感,但两种快感的性质不同。崇高的快感中含有恐怖、惊异的成分,美的快感则是单纯的令人欢悦畅快的。”[3]康德这些思想的来源很可能出自于博克,同时这些思想又与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美和崇高”的规定基本相同。在对美感和崇高感进行完区分之后,康德又将崇高分为恐怖的崇高、高贵的崇高与华丽的崇高这三类。所以我们说,在《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中》第一章已经将全书的问题总起的阐述清楚了,剩下的三章只不过是这些观点的应用而已。从康德对这些经验材料的阐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康德对美学的研究是从主体的情感出发的,而不是从客体的美进行阐述的,所以在这里我们也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康德的美学思路和英国的经验主义美学是同一个思路。因为英国的经验主义美学注重的就是从主体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进行研究,所以这也再一次证明了康德美学的经验主义性质。最后,我们从《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的研究目标进行探究,在这一时期康德对于美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把理性主义的美学研究角度纳入经验实证的美学研究轨道,但是由于经验实证的方法始终停留在主体生理和心理的经验观察层面,因而这样的分析必然是狭隘的。所以我们说,康德没有把审美的情感和主体生理、心理上的情感区分开来,进而就不能把握住“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审美情感,也就领略不到这种情感所带来的精神愉悦,同时也就无法认识到审美情感“主观普遍性”的特殊本质,也就不可能对审美的中介性质进行预见。 3 总结 上面我们通过《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一书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這部书中康德对人类的审美情感主要是从经验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并且康德对经验观察的审美运用是对英国经验主义美学更进一步的思考,同时这部书的完成为康德后来《判断力批判》的写作积累下了大量丰富的观察素材。总的来说在《对美感和崇高感的观察》这部书中所阐述的美学思想由于停留在经验的观察层面,所以在对美学的深度认知方面并没有得到提升,但若仅从对美感经验的描述层面来看,康德此部书的阐述是绝对不逊于博克的著作的。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仅仅从经验观察的角度进行鉴赏判断,那么这种判断必然是一种偶然性使然,所以要进行必然性的鉴赏判断就不能从经验观察的角度出发,而应该寻求到一种必然性的鉴赏判断的先天原理,而康德在批判时期关于美学的研究中,主要的工作就是为了寻求到这种鉴赏判断的先天原理来确保这种鉴赏判断的普遍必然性,康德进而也从前批判期的经验美学向批判期的先验美学进行转向。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康德美学思想的转向过程是艰难的,值得庆幸的是目的论自然的发现为康德的先验美学转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鲍姆加通.美学[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2] 康德.康德美学文集[M].曹俊峰,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曹俊峰.康德美学引论[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