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中韩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比较研究
范文

    朱新宇

    摘 要 韩国在2015年公布最新的课程方案,中国于2017年颁布了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本文通过中韩两国最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评价进行比较分析,借鉴韩国课程改革的经验,中国可以从促进选修课程的多样化选择、加强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发展、加快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注重课程评价形式多样化等方面来反思其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

    关键词 韩国 中国 课程方案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6.06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rriculum Schemes in

    Senior High Schools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ZHU Xinyu

    (Education Science Institut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South Korea announced the latest curriculum program in 2015, and China issued a new general high school curriculum programme in 2017.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s, curriculum provision,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latest se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programs in China and South Korea. 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Korea's curriculum reform, China can promote the diversified choice of elective courses,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forms to reflect on the China's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ordinary senior high schools.

    Keywords South Korea; China; curriculum scheme

    0 引言

    韓国非常注重公民素养,并提倡国家扫盲。近年来,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各个国际组织和国家课程改革的风向标和主题。[1]本文对最新颁布的中韩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进行比较钻研,探讨韩国新课程当中的可借鉴之处,为我国的课程方案研制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1 中韩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目标的比较

    中国普通高中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总目标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具体为“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三部分。[2]核心素养以培养人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为核心,是“立德树人”目标具体化的表现。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培养高中生健全人格和基本素质的教育。

    韩国教育部旨在通过改革培养“以人文、社会、科学技术为基本素养,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3]在初中阶段,韩国注重学生的群体意识;高中阶段,支持学生探索不同的职业。注重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以及对国家未来的真切关怀和承担责任的能力。韩国注重学生的学习,重视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选择和准备。

    中韩两国的国内教育环境有一定的差别,但在课程目标方面,两国分别提出了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核心素养”和符合未来社会需求的人才。通过比较,两国课程目标基本一致:首先,当下以及未来时代的教育都是以培养具有核心素养和拥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为核心,自我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具备过硬的本领和专业知识,具备学习与发展能力,有开放意识和国际视野;其次,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做人,具有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尊严。这些目标的设定反映在课程内容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 中韩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比较

    2.1 中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

    中国普通高中设置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

    2.2 韩国普通高中课程设置

    韩国普通高中阶段学科群按功能分类,主要包括四个学科领域。这些科目可分为基础必修课和选修课。具体如表2。

    2.3 中韩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比较

    2.3.1 必修课的比较

    中国的必修科目为12-13个,总共是88学分;韩国的是9个必修科目,总共是94学分。中国提出了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的方法,参加普通高校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规定范围内选择学习科目(见表3)。

    如上表所示,双方都实行学分制来规定学生学习状况,中国普通高中新课程三年总学分为260学分,毕业学分的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必修88学分,占毕业学分的61%;而韩国新的课程方案规定普通高中三年最小学分是204学分,必修为72学分,占毕业学分的35%。可以看出,中国的必修学分和选择性必修学分所占毕业学分的比重,远远大于韩国,但它留给学生选择的空间并不大。

    2.3.2 选修课的比较

    中国普通高中设置了选修类课程,它是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规划,学生自主选择。一些是国家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延伸、提升和融合课程;另一些学校依据学生需求,本地文化发展以及学校办学特色设计的校本课程。韩国重视职业生涯教育,增加了选修课的种类,分为“一般选修课”和“职业生涯选修课”。前者以高中阶段必须掌握不同学科的基本知识作为基础,后者由职业引导学习、深化学习、实践生活体验学习的学科构成。

    两国都有选修课程,中国选修学分为14学分,占毕业学分的9.7%。韩国选修学分为86学分,占毕业学分的42.2%。总体而言,中国2017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在课程类别和学分配置上具有高度选择性。韩国选修学分高达86学分,而中国是总选修学分62学分中达到最低毕业要求中的14选修学分即可(包括校本课程不少于8学分)。因此,韩国的选修课程更广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和将来的职业需求。

    3 中韩普通高中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比较

    韩国国家课程计划强调课程评价的目标是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在评价方式上,可通过叙事、小论文等来突出课程特色。中国普通高中课程实施与评价由“科学编制课程标准与教材、合理制定课程实施规划、切实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充分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这六部分构成。中国高度注重综合素质评价与考试评价相结合,努力使考试成为手段而非最终目的。

    两国课程实施与评价都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但两国面临最复杂的问题还是高考改革,高中课程与高考的联系极为密切,改变“高考就是指挥棒”短时期内不能实现。韩国强烈呼吁课程改革中文理科的综合课程,必须和高考改革一样被重视;2014年中国对浙江、上海进行高考改革试点,湖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广东、重庆等八省市从2018年秋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在评价方面,中国主要是考试为主,韩国的评价方式明显要比中国更具创新性。

    4 韩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几点启示

    4.1 促进选修课程的多样化选择

    从中国普通高中的新课程方案来看,课程设置部分改变了以知识型课程的设置方式,侧重以人为本的思想。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三类课程组成,扩展了学校独立设置课程的权利。从韩国的生活——文化这一学科领域来看,分文化、中文、第二外语、家庭技术,选修课依据学生的偏好及职业选择确定,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非常重要。中国除了综合实践活动之外,并没有把家庭技术、文化等这些课程内容吸收进去,其选修课范围不广,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韩国课程的多样化是中国普通高中课程所要改变和前进的方向,使课程少些功利化,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兴趣需求而开设丰富性的课程。

    4.2 加强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发展

    韩国是世界上信息技术大国之一,2007年,韩国推出“数字化教科书普及化方案”,目标是2013年实现普及数字化教材。2011年,韩国发布了“推进智慧教育战略”,推进智慧教育转型,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型国际人才。[4]其中,数字教科书的普及推广作为重中之重,这种数字教科书是指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学习者可以在学校和家里等场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参考书、练习题等与现有教科书结合起来,让学习者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教材。这对中国的信息技术课程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加大对信息技术教育设备的资金投入,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共同推动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4.3 加快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开发

    2007年,韩国教育部对原课程的课程管理进行了一些修改,即根据每所学校的特点来准备和实施相关课程的权利。相应的拓展和研究型课程可以允许学校做浮动比例之内的安排。这使学校充分自主,更能激励学校实施课程。而中国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第一次提出要把校本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提出课程资源可由学校独立开发,它还可以与其它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加强课程的开放性。虽然两国都强调校本课程的发展以及强调课程的自主性,但中国明确提出校本课程选修化的这一时间就比韩国慢的多。因此,加快校本课程开发是中国高中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

    4.4 注重课程评价形式多样化

    韩国国家课程方案强调在评价方式上要依据课程内容的特点来安排。中国课程评价一直以来就注重考试成绩,在课程方案中提到努力完善考试评价制度包括:建立学分认定和管理制度、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规范考試评价要求等,但这都是在制度层面来进行课程评价,谁来负责学分认定和管理、综合素质怎么评价、考试评价做到规范的标准是什么?这些更具体的层面都是比较模糊的,而韩国普通高中的评价方式是多样的,如课程小论文、叙事、表演等。中国可以在保证自身方案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借鉴韩国在这方面的措施,加强对高中课程评价的关注,为学生寻得更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3] 金春花.韩国2015课程改革述评[J].外国教育研究,2018(05):44.

    [4] 唐斯斯等著. 智慧教育与大数据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1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2: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