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中学生的良好品德培养 |
范文 | 尉迟欣 摘 要 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长期坚持不懈的一项思想工程。? 准确地把握中学生道德状况及其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在务实性上下功夫,在丰富教育内容、严抓教学管理上下功夫,在中学生的品德实践、道德行为养成上下功夫 。 关键词 中学生 良好品德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中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人才,将会在各行各业中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国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可是中学生中的部分同学的品德素质存在着先天不足,缺少公德意识:上课迟到、乱涂乱画、随地吐谈、乱扔垃圾、破坏公物等;缺少服务意识:自私自立、斤斤计较、感情淡薄、不团结友爱、个人主义严重;缺少责任意识:上课睡觉、玩手机游戏、看网络书籍、损人利己、空虚颓废、得过且过;缺少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意识:松散懒惰、自制力差、意志薄弱、目标迷茫、胸无大志、心理脆弱。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趋于多元,我们生活的社会存在着道德缺失、道德观念错位等诸多不良现象,必将对中学生的品德素质带来一定冲击。所以,加强中学生的良好品德培养是我们每个德育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任务。 1培养中学生的公德意识 社会公德是维持社会公共生活正常、有序、健康进行的最基本条件。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為准则,也是作为公民应有的品德操守。 首先,大力加强对中学生的《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常规》教育,因为这些“守则”中就包含看社会公德的各个方面,用这些“守则”来规范中职学生的行为,其实就是在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其次,通过社会公德系列主题班会对中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社会公德教育,强调遵守社会公德,做文明学生、文明公民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再次,在德育课教学中,把社会公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社会公德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时刻铭记在心,并付诸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为他人树立榜样,并鼓励他人去做,这样,一个人带动一个群体,一个群体带动一个社会,发展下去才会使我们会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和谐的社会中。 2培养中学生的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指能自觉地、主动地、发自内心地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有经济价值的劳动。人的服务意识的有无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与人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及后天的教育与培养分不开的。它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共同配合教育,更需要社会良好的风气来实现。 首先,树立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意识。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我们给他人提供的服务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基本的关系。每个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就有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这个社会角色会因为自己所处的角度不同而发生变化。人人都是在服务于别人,同时也在享用着许多人的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品。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扮好自己的角色,做好自己份内工作,把服务工作作为创造人生辉煌的起点。 其次,把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意识化为实际行动,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服务意识。让中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但使所学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得到巩固,而且通过社会实践,在老师的引导与教育下,学生发现自身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老师的提醒从而促进服务意识的认识、形成与深化,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3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所谓的责任意识,就是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并自觉、认真地履行社会职责和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表现得平常而又朴素;责任意识也是一种传统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调的是热爱祖国的责任;“择邻而居”讲述的是孟母历尽艰辛、勇于承担教育子女的责任;“卧冰求鱼”是对晋代王祥恪尽孝道为人子的责任意识的传颂……一个人,只有尽到对父母的责任,才能是好子女;只有尽到对学校的责任,才能是好学生;只有尽到对国家的责任,才能是好公民。只有每个人都认真地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社会才能和谐运转、持续发展。 首先要进行责任教育。一方面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正确把握自己,严格自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另一方面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克服极端个人、功利主义、虚伪欺诈、懒散依赖等不良人格,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意志坚定,遇到挫折不气馁,成功时不骄傲,善于帮助他人,尊规守约,积极向上。其次培养勇于负责、敢于负责的精神。只有能够承担责任、善于承担责任、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是值得敬重的人。一个人是否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敬重的关键,不是学识多深、位置多高,财富多少,而是一种“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胸怀”勇于承担责任的崇高境界。 4 培养中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意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所以,抓好学生的行为规范对培养中学生良好的品德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抓好日常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严格监督学生每一天的作息时间的活动,从早晨起床——早操——晨读——上课——下课——晚自习——就寝都要准时准点,不拖拉,在相应的时间把相应的事情做好,有严明和健全的奖惩制度,使得学生的一切日常生活和学习能够井然有序,这样学生就可以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通过个别管理,管好学生的学习。一个班级之中总有一些学生要掉队,那么就应该扶持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大家的帮助和集体的温暖,不至于出现破罐子破摔的情况。再次通过行为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课堂上学生的坐姿、站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手势、眼神,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礼仪、吃相等入手加强训练。这都是我们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通过榜样示范,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在品德教育中怀着一颗爱心和耐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把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就一定能为国家培养出思想过硬的优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