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心理学视角下的人机交互
范文

    摘 要 伴随科技的发展,人与机器人交互已从荧幕走进了现实,本文在简要梳理社交机器人应用的基础上,重点回顾了体现其社会功能方面的研究。对机器人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对人工智能心理学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人机交互 社交机器人 人工智能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R197.39文献标识码:A

    社交机器人(social robot)不同于工业机器人,其主要目的不在于提高生产效率,而是在现实生活场景下与人类交流互动,带给人们情感体验并满足人们的某些心理需求。心理学领域重点关注人们和此类机器人交互的反应,以引领机器人朝着更易于被社会所接受的方向发展。

    1社交机器人的主要应用

    1.1向导机器人

    向导机器人可提供场馆信息介绍,发送传单等服务。一项访谈研究表明,65%的受访者希望由机器人而不是人类提供指引和发放传单的服务,因为向导机器人不会像人类一样“以貌取人”,超过90%的受访者表达了再次使用向导机器人的意愿。

    1.2教育机器人

    教育机器人的应用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教学用具,另一类则直接充当教师教授学生外语等课程。有研究表明当儿童面对机器人外语教师时,能更为主动地与其进行交流,机器人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儿童面对真人教师时所表现出的羞涩犹豫情绪。

    1.3医疗机器人

    医疗机器人主要面向老年群体和儿童群体。机器人能提供陪伴和交流以滿足老年群体的心理需求。一项对养老院中老年群体的研究表明,日本的陪伴型机器海豹Paro相对于真实宠物犬更能显著降低老年被试的孤独感,老年人在其陪伴下能够更多地和他人进行交流。在面向儿童群体的应用中,医疗社交机器人可通过分析儿童行为对其自闭程度进行评估。此外,通过和机器人交互,自闭症患儿还能够习得社会规范并将之应用于真实的人际交互中。

    2人与机器人交互的伦理问题

    一项关于向导机器人的研究表明,当儿童和父母在一起时,他们对机器人的态度较为友好。当缺少成人看管时,儿童可能会聚集起来虐待机器人,如封锁机器人的道路,辱骂踢打机器人等。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机器人在帮助人类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人类似乎也赋予了它一定的道德地位,作为一个道德的实体,机器人应当享有属于自身的权益,我们也应当规避机器人受虐待和暴力的情境。合理设计的机器人外观和行为模式有助于规避机器人受虐风险。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人类了解自身行为及降低动物受虐风险也具有参考价值。

    3人工智能心理学展望

    在机器人的诞生之初,研究者往往着眼于机器人的软件编程和机械制造层面,伴随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聚焦于人和机器人交互本身,或者说人与机器人二元关系的研究还需跟进。人工智能领域需要心理学的融入以形成机器人心理学或人工智能心理学这些新兴交叉学科,来帮助人工智能及其对应产品以更易被人类接受的方式进行发展。

    人与机器人理想的二元关系是共生而非相互取代。在建立人与机器人协调发展二元关系的过程中,心理学需从中发挥作用。既要避免人工智能的高度智能化所引发的恐慌,也要充分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发掘人类的潜在需求,帮助机器人或其他人工智能产品更好地融入人类社会。

    作者简介:邓兆鑫,男,福州大学人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心理学。

    参考文献

    [1] Satake,S&K.Hayashi&K.Nakatani,etal.Field trial of an information-providing robot in a shopping mall[C].Field trial of an information-providing robot in a shopping mall. Ieee/rsj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Robots and Systems,1832-1839.

    [2] Mubin,O&C.J.Stevens&S.Shahid,etal.A Review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Robots in Education[J]. Technology for Education and Learning,2013,1(01).

    [3] Robinson,H&B.Macdonald&N.Kerse,etal.The psychosocial effects of a companion robot: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Am Med Dir Assoc,2013,14(09): 661-667.

    [4] Diehl,J.J.&L.M.Schmitt&M.Villano,etal.The Clinical Use of Robots for Individual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 Critical Review[J].Res Autism Spectr Disord,2012,6(01): 249-262.

    [5] 喻丰,许丽颖.如何做出道德的人工智能体——心理学的视角[J].全球传媒学刊,2018,5(04):24-42.

    [6] Brsci,D&H.Kidokoro&Y.Suehiro,etal.Escaping from Children's Abuse of Social Robots [M].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Annual ACM/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uman-Robot Interaction - HRI '15,2015: 59-6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