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反思中纠错,让理解更透彻 |
范文 | 郭立堂 摘 要:大部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囫囵吞枣、马马虎虎。这导致他们的学习效率严重受损,有些学生直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因此,打造反思型数学课,让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把握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才能让其学习得更加透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反思;问题不足;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04B-0105-02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哪怕是教师,在学术问题上也会出现错误,何况是刚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众所周知,小学生正处在智力、思维成长阶段,他们对于数学概念的认知还相对模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让小学生完全掌握某个知识点,无疑是痴人说梦。 因此,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一客观现实,并懂得引导学生反思,让他们自觉发现这些问题。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也能让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以免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下面,笔者将针对反思型课堂的构建方法展开研究,从而规划合理的教学方案。 一、构建反思情境,挖掘学生短板 反思作为学习的一部分,是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大部分小学生受到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做到科学反思。所以,构建反思型数学课,帮助学生在反思中纠正错误,是提高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前提。 在实践中,教师首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错误的情境,让学生围绕错误展开争论。在此期间,他们会不知不觉地融入到反思的情境中來,从而为课题的展开打基础。 以百分数的知识点为例,教师首先给学生展示一组数据:小刚投中21次,小明投中26次,小东投中36次,小军投中39次,然后提出“这组数据为校篮球队四名学生的训练得分情况。 同学们是否可以判断哪名学生的分数最高,哪名学生的分数最低?”学生经过一番思考给出答案“不能,因为我们不知道每个学生到底操作了多少次投篮”。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追问“按照同学们的说法,是不是说只要知道投篮的次数就能得到答案呢?”学生坚定地点点头。由此一来,反思的契机便形成了。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如果四名学生投篮的总数都不相同呢?还能知道谁的成绩更好吗?”这时,部分学生瞬间瞪大眼睛,很显然他们意识到了自己认知上的误区。于是,有的学生急忙改变思路“如果每个人投篮的总次数都不一样,肯定无法知道谁的成绩是最好的”。待学生给出新的回答,教师再次建立反思契机:“如果四个人投篮的总次数都不一样,真的就无法判断谁的成绩最好吗?如果老师说可以呢,同学们会想到什么呢?”这时,学生立即联系到了新知识——“百分数”。由此,通过提问、反思,学生不但了解到自身存在的问题(缺乏灵活、变通的学习思路,容易被困难迷惑),也让新课教学顺利展开。 二、分析问题成因,化解自身错误 课堂反思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发现错误,也是让学生在发现错误的基础上纠正错误,这样才能发挥反思的价值。所以将反思后的问题与错误进行资源整合,纠正问题,是帮助学生化解错误的重要途径。根据教师的总结,发现大部分学生反思期间存在问题是因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且缺乏自我反思意识。 (一)沿着错因展开探究,纠正问题 针对学生的错误认知展开指导,这是完善学生不足的重中之重。在上述“百分数”的案例中,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三番两次给出错误的回答。对此,教师可以沿着错因引导学生顺藤摸瓜,分析问题,出示第二组数据:小刚投中20次,共投篮26次;小明投中25次,共投篮35次;小东投中35次,共投篮40次;小军投中36次,共投篮56次。这是校篮球队在期中考试时四名学生取得的成绩。在此期间,教师向学生提问:“能否计算出每一位学生投中篮筐的几率?”激发学生对“百分比”问题的思考。随后继续出示错误资源,引导学生反思,如“假如我们想要计算出所有学生投中篮筐几率,就可以得知哪名学生的成绩最好!”有的学生表示同意,但也有一些学生深受之前那个案例的影响,了解到这个问题可能存在陷阱,所以对教师的说法做出了否定,并指出——“在对比之前应该将四名学生的百分数进行通分,这样才能得出最准确的答案!”由此,帮助其他学生回忆百分数的定义。 (二)在反思中归纳知识 打造反思型课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这说明归纳知识是重要环节之一。而且,通过引导,也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对第二组数据展开分析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思考:“当同学们对此类问题进行计算的时候,是否还会在其他方面遇到问题呢?如何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这样一来,学生便会自主反思。通过对问题的总结与整理,能够有效扩展学生的认知面。 有的学生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容易忽略题干中的部分信息,导致解题失误;有的学生在对基础知识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贸然计算,自然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当然,考虑到部分学生个体能力的局限,在他们反思总结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实践效率。 整体来讲,引导学生合理反思,挖掘认知错误,是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关键。同时,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检验习惯,让学生在考试期间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丢分。 三、反思能力训练,提升学生素养 小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一节课或两节课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定期开展反思能力训练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反思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的反思意识、反思能力在循序渐进的练习中提升。 以分数的知识为例,有的学生在写分数的时候会写成1/2、2/3。虽然我们不能否认这种写法,但是在书面解题中如此书写是错误的,要引导学生杜绝类似问题。同理,有的学生在学习《统计图》后,忽略了各个统计图的特征,他们随意选用、胡乱搭配。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从案例出发分析统计图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认知。当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反思的同时记录错题,并将错误的原因和纠正的思路记录在档案中。这样一来,通过定期翻阅、定期查看,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能力。 另一方面,很多学生经历两到三次的反思,并发现自己始终存在问题时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认为自己笨,学不好。对此,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语言进行点拨,让学生意识到“我很棒”。然后,教师还可以将正确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教给学生,告诉他们“不要畏惧错误,重在思考过程,只有发现了错误才能完善自己,提升学习能力”。长此以往,一方面可以化解学生的内心障碍,另一方面可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与挑战困难的勇气。 四、结束语 反思是一面“镜子”,它能让学生看清自己。另外,当发现学生身上的错误时,教师绝不可以沮丧,而是要珍惜并利用这些资源。巧用错误资源能有效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让学生在数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正是因为错误的存在,学生才会更加客观、全面地认知自己,及时完善自身。值得注意的是,错误资源的运用并非是盲目的,它需要教师合理地把握时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龚旭霞.浅谈小学数学反思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8,(12). [2]张静.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0). [3]王春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J]. 青年教师,2006,(1). [4]任桂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思考[J]. 好家长,2019,(22). [5]邓艳萍,赵国军.数学课堂教学中过程性目标的实现[J]. 宁夏教育科研,2012,(2). [6]王自雯.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比大小”的教学设计与意图[J]. 新课程(下),2014,(8). [7]王顺乾.怎样指导课堂教学[J]. 中国农村教育,2019,(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