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借助三大策略 推进生本对话
范文

    龚秀平

    摘 要:良好的生本对话才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效保证。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积极引领学生展开与课文和课本的对话交流,这也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关键词:小学语文;升本对话;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9)12B-0113-02

    生本对话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学生和文章之间展开的对话。很多教育学家都认为,就我国当前的教学过程来看,良好的生本对话才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有效保证。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需要教师积极引领学生展开与课文和课本的对话交流,这也是当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然而,从实际的教育情况可以发现,教师所引导的对话往往都是缺乏教学意义的,很难做到让学生与多个对象进行有效地交流对话。为此,就得依靠教师准确把握课文中有效的对话点,以此入手设计有效的课堂话题,以便学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一、基于文本线索,让生本对话有深度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都蕴含着多种多样的语文知识和个人情感。引导学生泛读,有利于帮助他们增广见闻、培养个人道德水平,同时在情感上受到感染,这些好处在小学生的泛读中表现尤甚。小学生在学习新的课文时,往往会把关注点很快集中在是否讲了自己从未接触过的内容上。所以教师就应该在教学时,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能在学习中实现自己的朴素愿望。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一篇文章按一定的依据划分成几个部分,并带领学生从中分部分去捕捉和提取信息,进而在最后的整合中弄清每段话之间的内在关联,这样,就能够让生本对话具有深度性。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时,就引领学生对课文贯穿全文的“着迷——迷恋——痴迷”这一主要线索进行挖掘,把阅读重点放在主人公法布尔身上。

    然而,学生仅凭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能力难以在开始学习阶段,就能理解到这些抽象的词语和背后隐藏的逐渐深入的感情。为此,一位教师在开始阶段就按照课文所讲的故事的不同,将其分成了兩个独立的部分,并通过问题“两个故事与题目的联系在哪里?”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学生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就会把阅读的重点转化到对课文语言表达方式的理解上。学生通过阅读,在课堂交流解读了“把两个衣袋装得鼓鼓囊囊的”“背着大人把衣袋装得鼓鼓的”“把两个衣袋做得高高鼓起”这三句话,通过对阅读感受的表达,挖掘出了课文的主旨:课文为了表现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就借助他大费周折捕捉纺织娘的故事。这样,才实现了学生们在自主阅读中产生有效的阅读感受的目标。

    二、精设研读话题,让生本对话有厚度

    课堂离不开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阅读教学更是如此。通过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信息互换,来达到相互启发对方的目的,从而在互相的借鉴中实现共同发展。当然,也难免出现意见相背或者对立争论的情况,这个不要太过担心,它能增强学生内化知识的效率。故为了使学生的认知范围得到扩展,提升阅读体验,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对话题的设计,从而保证学生能实现思维碰撞。

    (一)精设“启发性”话题,让生本对话有厚度

    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在深入文本展开对话的过程中,被课文的某一部分内容所吸引。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就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有意义的标点符号等内容,凭借这个基础来引发学生就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话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往往能使课堂效果更加惊喜。

    以教学《掌声》一课为例,一位教师就对课文第四段摒弃了采取以往先读后悟的方式,而是从这一段中提取了两个关键句子:“就在小英刚站定的那一刻……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和“当她演讲结束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并要求学生在分析句子意思的基础上,对这两句话里的“掌声”进行品味:“这两个地方的‘掌声有什么不同的意义?对小英来说,同学们的掌声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想想看并和大家交流交流。”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不断地对这两个句子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明白了这两次掌声,是在不同的时候发生的,并且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前者里的“掌声”体现的是一种鼓励和支持,是对小英敢于上台演讲的肯定,从这里能让读者感受到同学们的“掌声”就像是在加油打气一般;而在后者里的“掌声”则是小英演讲完毕后同学们对小英演讲表现的夸奖。学生在课文所营造的情境中进行感受,自然能更深刻地理解文意。这也说明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启发提问,而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把握教学的需要,以此推动学生在阅读学习时能在阅读目的的指引下进行,从而深刻地认识到课文的思想内容。

    (二)精设“穿透力”话题,让生本对话有厚度

    从实际教学来看,大部分教师常把教学重点放在那些与全文有关的知识点上,没有重视课文细节描写对教学的促进作用,这样的教学并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全面覆盖。为此需要教师在把握课文整体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能穿透全文的问题来推动学生展开与课文的对话,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文时,向学生提问:“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谈迁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呢?”并要求学生对相应的地方做上标记。学生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就会反复地阅读这篇课文,并标出能体现谈迁精神的词句,然后对相关词句展开自主探究。通过分析,学生对课文里所描写的谈迁的语言和动作有了体会,从所描写的他的书稿被偷前后的心理状态和坚定再次创作的决心中,感受到了他百折不挠的精神。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里,就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涵,亦能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培养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这也就说明利用极具穿透力的话题来引导学生学习,有利于刺激学生完成独立地思考学习,进而使他们的思维水平实现质的飞跃,有效地培养他们的阅读思维,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适当补充材料,让生本对话有广度

    教师在引领学生对话文本时,如若发现学生难以理解文意,则可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拓展,借用学生熟悉的语言资料来为学生的理解提供帮助,从而实现内化新知的目的。学生在相关资料的帮助下,就能以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展开与课文的对话,提升课堂对话的层次,并且因为这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创造的,学生就能在自信化的学习中内化课文知识,从而实现文本阅读的高效化。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螳螂捕蝉》一文时,首先是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谈谈个人的理解,以推动学生首次展开较为浅层次的文本对话,很多学生能紧扣课文的主题进行表达。而后教师把从《现代汉语词典》中所查到的“螳螂捕蝉”的寓意——是对顾首不顾尾,只在乎眼前利益,对身后的祸患不问不见的人的讽刺,展示给学生,以便他们更深刻地去理解文章内涵。有了寓意的帮助,学生就能联系课文的主要人物,并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意蕴。在这之后,教师又以“螳螂捕蝉”的原文(出自《说宛·正谏》)作为课堂补充,让学生在品读中实现对课文知识的有效内化。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对课文展开学习,从而使学生有效地掌握了课文的语言表达和思想感情,进而内化于心。

    以上案例中,教师在充分把握教学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地引入课外知识来对课文理解进行拓展,以推动学生高效地内化课文知识。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就能培养自己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提升自己的语文阅读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本对话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引导者,在教学中,要基于文本线索,让生本对话有深度;精设研读话题,让生本对话有厚度;适当补充材料,让生本对话有广度。

    参考文献:

    [1]孙洪伟.生本对话:阅读教学方式的有效转变[J].教育科学论坛,2017,(9).

    [2]傅菊花.推进生本对话教学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8,(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7: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