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提高普通高中德育实效性评价研究
范文

    殷俊才 熊佳

    摘 要:德育是实现高中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对于获得准确的教学反馈、加强教学管理、诊断学生身心发展误区、调控并引导学生思想与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普通高中德育评价存在一定问题,教育实效性无法保证,因此,如何根据德育实践实现评价调整与改革,成为提升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德育实效性的角度出发,结合当前德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提高普通高中德育实效性评价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普通高中;学生主体;教学实践;实效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B-0018-02

    德育评价就是指对整个德育过程及其效果做出事实分析与价值判断的教学活动。加强德育实效性评价,能够更好地展现教育教学的反馈、管理、诊断、预测、纠正、引导等功能。但是,从目前普通高中的德育实效性评价发展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例如,学生评价主体地位得不到保证,更多情况下只能是“任人评说”,缺乏参与评价的主动权;评价方式比较简单,班主任、任课教师等评价主体通过笔试等方式获得课程反馈,并给出笼统、含混的评语,难以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行为的塑造产生针对性指导;评价方向以表扬、激励为主,并且存在滥用的误区,弱化了教学评价的指导与纠正功能,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会影响德育的实效性,因此,学校、教师应从多角度实现对德育评价的调整与优化。

    一、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德育评价体系

    学生是德育活动的对象,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即引导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的塑造等,并由此给出自我发展评价。高中生情感认知发展已趋于成熟,有能力独立完成自我评价,因此学校、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促使学生在评价中合理定位自己。

    (一)选择评价内容

    学生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决定其在德育中的表现也各有不同,因此在评价内容中呈现出的进步也必然不同。基于此,在德育评价中,教师应在内容选择上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即在保证基本评价内容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评价菜单”,让学生从中选择契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评价项目,并形成评价信息。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更能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二)选择评价方式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提升德育实效性和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决定了评价方式也应该多样的、综合的。德育重点强调的是个体思想、行为、价值观方面的塑造,单纯依靠书面评价效果有限,因此,学校、教师应在书面考核之外,设计更能够体现学生综合发展的评价指标,如德育作品的质量、自我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等,让学生在综合评价方式中健康成长。

    (三)选择评价时间

    一个人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一个漫长且持续的过程,因此高中生的德育评价也不能单纯以结果性评价为主,而是兼顾结果与过程,将评价贯穿于学生德育的始终。教师在德育实践中,一方面基于课程要求,对学生进行定期测试,如单元测试、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等;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学生课程表现及时给出评语,以准确把握评价时机,提高德育实效性。

    二、以课程为依据,丰富德育评价方法

    德育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划,因此,在选择评价方法的过程中,学校应组织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根据课程内容拓展评价方法的选择范围,从多角度实现对学生的培育。

    (一)书面考核

    普通高中的德育主要存在于思想政治课程之中,随着教材改革的推进,教材中针对新时期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政治素养培养、法律意识构建、文化素养提升等均作了基本要求,可以主题广泛,内容丰富。基于此,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考核,题目的设置不仅包含课内知识,更应该包含开放性内容,要求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表达对自我发展、社会发展的认识,提升课程考核效果。

    (二)作品展示

    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背景下,德育实效性体现在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上,而缺乏个性又是我国教育一直以来面对的严峻问题。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较大,德育往往被考试成绩所压倒,导致学生失去了个性展示的机会。基于此,在课程改革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利于个性发展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结合德育内容展现自我,如展示文体方面特长,组织学生在活动评价中共同创造,以融入到更加积极、活跃的评价氛围中来。

    (三)课堂表现

    德育评价应贯穿于学生发展的始终,而学生的课堂表现则是检验学生思想、行为、价值观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德育评价方法设计中,教师应围绕学生课堂参与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课程构建中,组织合作学习,针对各小组的讨论成果,分析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或者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设计自主学习方案,在课堂中通过演讲、辩论等方式深入对消费观的分析,从而在课堂展示中获得评价反馈。

    (四)实践参与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在实践中形成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而指导实践活动。在高中德育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师应将实践操作作为评价的重要方式,促使学生在实践参与中得到全面指导。例如,在关于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学习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参与市场调查,分析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情况,并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针对学生社会参与情况作出评价,以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五)档案建设

    在德育评价中,学校、教师应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的塑造构建档案,形成对学生的全过程引导。例如,制作德育卡片,卡片可作为校园的“通货”,学校、教师根据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评分,并授予卡片;学生根据卡片的获得数量进行兑换,以获取相应福利。这样的评价设计能够全面采集学生的德育信息,并形成方案,同时也构建了人人做德育、时时做德育、事事有德育的良好氛围。

    三、以生活为归宿,体现德育评价实效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有生活力的学生”,从而实现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目标。基于此,在高中德育评价中,学校、教师应依据生活实际、社会现实,对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依据评价作出引导,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生活力。

    (一)结合日常生活展开评价

    学校、教师应将高中生某一时期的实际生活作为考核内容,并结合现实生活情境,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知识、情感体验、生活态度、行为习惯、参与社会的能力等进行评价,并针对评价反馈及时作出纠正,调整和改变学生不良的生活方式,提升其健康生活能力。

    (二)结合实践活动展开评价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德育教师应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學习等新的学习方式融入教学实践,并结合学生生活力的培养对实践活动作出评价,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互动中获得评价指导,为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在普通高中德育培养中,学校、教师应深入分析当前德育实效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围绕课程依据,创新德育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回归生活,在实践中获得综合评价,以提升德育实效。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青年专项课题“提高普通高中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编号:C-b/2018/02/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志芳.“生长”视域下学科德育评价的反思与重构[J].中小学德育,2019,(11).

    [2]马跃.探讨教育新常态下高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