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育人与育文:嘉兴本土文化传播的意义研究 |
范文 | 毛雅倩 鲁俊丰 陆艳 摘 要 高校所在地的本土文化往往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思维、价值观和职业发展,而本土文化的缺失在大学生群体中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本文基于嘉兴本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传播研究,探讨本土文化对育人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育人对本土文化的反哺和影响,以此提高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度和重视度,激发其继承和传播本土文化的使命感,实现育人与育文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高校大学生 本土文化传播 育人 育文 中图分类号:G206.3???????????????????????????????????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7.069 Educating?People?and?Educating?Literature:?A?Study?of?the Significance?of?Jiaxing's?Local?Culture?Communication MAO?Yaqian,?LU?Junfeng,?LU?Yan (College?of?Foreign?Studies,?Jiaxing?University,?Jiaxing,?Zhejiang?314000) Abstract Local?culture?in?the?location?of?colleges?and?universities?often?exerts?a?subtle?influence?on?college?students'?cognitive,?thinking,?values?and?career?development.?However,?the?lack?of?local?culture?is?a?phenomenon?that?cannot?be?ignored?among?college?students.?Based?on?the?study?of?the?dissemination?of?Jiaxing's?local?culture?among?college?students,?this?paper?explores?the?role?and?significance?of?local?culture?in?educating?people?and?its?feedback?and?influence?on?local?culture,?so?as?to?enhance?college?students'?awareness?and?importance?of?local?culture,?stimulate?their?sense?of?mission?of?inheriting?and?disseminating?local?culture,?and?realize?the?virtuous?circle?of?educating?people?and?educating?articles. Keywords college?students;?local?culture?communication;?educate?people;?educate?literature 0引言 隨着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中华传统文化无形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在被改造得浅显粗陋,这不仅会影响文化本身,更会危及民族精神。然而,高校对大学生在文化素养上的培养往往让位于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传统文化教育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曹瑞明,冉清文,2016)。久而久之,青年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会逐渐缺失,对其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近年来,国家在人才培养上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强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高校所在地本土文化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认知、思维,价值观和职业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诸多高校对其所在地本土文化的传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不仅缺少本土文化的传播平台、传播方式和力度,亦缺乏多样性和有效性。因此,高校所在地本土文化认知度的缺失已成为大学生群体的普遍现象。本文基于嘉兴本土文化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传播研究,探讨本土文化对育人的作用和意义以及育人对本土文化的反哺和影响,对于传播高校所在地本土文化,促进高校立德和育人有着积极的意义。 1嘉兴本土文化传播对育人的作用和意义 《易传》中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可见,“人文化成”蕴涵了典型的中国传统教育内涵,“文化”这个词也是来源于此。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不断发展,中国各个地区的本土文化也逐渐显露出来,各地独特的文化给国家和民族增添了不一样的魅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地域环境对人自身的深刻影响不言而喻(邵秋芳、吕祥,2018)。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高校所在地的特色文化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其言行举止,为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1.1?激发大学生对嘉兴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热爱 多项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于本土文化归属感与责任感正在日渐缺失,地方高校对于文化育人的实践力度远远不足,育人土壤十分贫瘠,时效性低下的问题亟待解决。大学生受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饱含热情的投入其中,从而提升自身素养,因此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本土文化的传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由于各地高校开设了选修课,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喜欢的课程。以地方高校嘉兴学院为例,开设了一系列嘉兴文化的课程,例如嘉兴方言、嘉兴民俗等。学校不仅通过选修课的方式进行传播,还会在教学楼内或周边展示当地相关的文化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介绍嘉兴地理、历史、名人、风俗等。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体验本土文化的氛围。大学生对嘉兴独特的历史文化产生了兴趣,逐渐加强自己对本土文化保护和传播的意识。大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本土文化的影响,引导着大家用心了解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发现和领悟其中的深厚历史和地理文化,感受和热爱自己所在地的美好生命,唤醒内心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邵秋芳、吕祥,2018)。 1.2?提升大学生道德文化素养 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满炫,2018)。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地方高校坚持以“本土文化育人”的目标,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对本土文化的传播,激发大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最终通过本土文化传播达到感化、净化和塑造人的作用。大学生需要了解本土文化知识,感受本土文化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情操。 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有信仰和精神的人才能真正立足且服务于社会。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陈敬南、夏婷婷、赵玉芹、马磊,2018)。地方高校努力挖掘本土文化背后的道德意义与精髓,并通过多种途径,充分利用本土文化特色,教育、宣传和举办各种活动,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综合发展,将本土文化融入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嘉兴拥有独特的历史(党的诞生、党的发展史等)、名人(金庸、茅盾、李叔同等),民俗曲艺(皮影戏、钹子书等)和特色美食(粽子、糟蛋等),其中洋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气息,散发着无限的人文魅力,嘉兴本土文化能够吸引大学生向往。每一段历史发展的始末,每一位名人身上的精神,每一种民俗背后的故事等,让大学生主动去了解、探寻、研究,从而真正地领悟本土文化的深刻内涵,有利于培养人文精神和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热爱和保护本土文化的意识,全面提升其道德文化素养。 1.3?大学生在嘉兴创业和就业 近年来,各地高校通过传播本土文化育人,不仅促进大学生形成长远发展的人格,也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传播本土文化能够推动大学生利用本土文化优势进行就业或者创业,从而促进国家第三产业的发展。显而易见,如今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各种文化创业基地油然而生,许多都是心怀传播文化梦想的年轻人创立的,但利用本土文化传播创业的能力显然还是很有限的,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而通过传播本土文化创业和就业已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嘉兴有许多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失传,例如江南网船会、灶头画、农民画等等,于是当地人就通过创新的方式再次让人们了解相关文化,激发学习的兴趣。还有十分有特色的嘉兴方言,除了通过口口相传,有些大学生在未来开始了計划设立专门语言学习机构。另外大家最为熟悉的船文化,如今会建造嘉兴船的人少之又少,受到其他产业的冲击,造船工厂也顺应时代发展而改变,但是却不放弃造船,就是因为一种对本土文化的一种坚守和情怀,让许多人选择了这一职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意识到了继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的重要性,他们通过在嘉兴就业和创业的方式,增加社会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度,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实现社会价值,进一步推动嘉兴地方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2育人对嘉兴本土文化传播的反哺和影响 2.1?推动嘉兴本土文化的传播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本土文化则是一个地区之灵魂。只有保护和传播本土文化,才能更好的促进其继承和发展。一个人生于一方、长于一方,当地的特色文化意识形态会影响他的一生(韩青,2018),因此大学生是实现本土文化传承的主要力量。一方面,文化育人立足于本土文化,有选择性地吸取本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传递给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受众,加强了他们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另一方面,文化育人通过向大学生传递本土文化的真、善、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并在本土文化正确的价值导向下,自发承担起本土文化传播的责任,改善本土文化传播所面临的困境。 嘉兴是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城市,身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优越的地理环境衍生出了运河文化。当地有许多文化特色古镇,如乌镇和西塘,还有诸多如雷贯耳的名人,如金庸、茅盾等;也有诸如海宁皮影戏、平湖花鼓戏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并不被人了解。因此,大学生群体在了解本土文化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有助于积极传播本土文化,在自身得到升华,精神得以提升的同时能够形成一种保护和传播本土文化的意识,促进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2?创新嘉兴本土文化的内涵和发展模式 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外来的多元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本土文化形成不小的冲击甚至威胁。一方面,外来的流行文化更符合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本土文化中陈旧保守的观念与思想正在使其慢慢失去活力,很多优良的传统正在慢慢消失。可见,文化育人的必要性显得尤为突出。在重新审视本土文化的前提下,文化育人提炼出了仍适应当今时代需求的部分;经过一定的人为引导后,本土文化能顺应时代发展孕育出新的内涵。正如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总书记起初定义红船精神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即使不同于当时建党革命的社会背景,红船精神中强调的首创、奋斗与奉献的核心精神依旧,且根据新时代衍生出新的内涵,指引和鞭策着高校大学生敢于创新创业、忠于岗位职责、积极服务社会。 就本土文化的发展模式而言,不同于以往,各种多媒体平台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变革着人们的获取信息的渠道与方式。网络已经由单纯的技术创新,演变成为影响人们日常生活的文化现象,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大学生的“第二校园”和“第三课堂”,如何因事而化,将网络与文化育人结合起来显得尤为迫切(段溢波、舒国燕,2017年)。线上文化育人,一方面弥补了受众对于本土文化认识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多媒体引导本土文化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嘉兴学院为例,开设了“人文嘉禾”微信公众号,通过定期推送图片、文字、视频等内容,向以大学生为主要受众的群体介绍和传播嘉兴本土文化。文化育人因其多途径、广受众、与时俱进的特点,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本土传统文化的发展模式与方向。 2.3?提升嘉兴本土文化软实力 如今,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历史曾证明,真正能够把人们维系在一起的是本民族优秀文化,即民族共有的价值观念和准则。民族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气质、价值取向、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宁德业、周磊、张珊,2014)。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通过文化育人,增强人们对本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十分必要。 嘉兴地处长三角,历史悠久,气候宜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孕育出诸多灿烂的文化,诸如船文化、粽子文化、古镇文化等;嘉兴南湖身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革命精神在此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独特的红船精神文化;嘉兴人杰地灵,(下转第159页)(上接第149页)在漫长的历史中养育出一代又一代文学家、革命家、艺术家……文化育人将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分享给了当代青年,激发他们的去探索、去思考。且大学生在对本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后,挖掘本土文化中的资源优势,通过自身的创造力进行创业和就业,不仅将精神财富转换为物质财富与社会财富,且在此基础上,更将在更高层面、更广范围加强和扩大嘉兴本土文化的影响力,从而提高本土文化软实力。 2.4?增强本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地方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一种文化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表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高文化自信,前提是要大力继承和发扬本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使其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柱力量;而对于其中糟粕的部分,我们在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前提下,首先要克服它的保守和封闭,只有正视不足,才能看清传统的缺陷,研究清楚出现这种缺陷的根本缘由,对症下药,才可能对这种缺陷进行文化基因的修复(2019,张锐锋)。自古以来中国就注重弘扬传统文化,强调传播文化达到育人的目的。高校文化育人,推陈出新,唤醒了大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认知与热爱,唤醒了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财富和中坚力量。 3?结语 中国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各地区都蕴藏着独特和丰富的文化宝藏。文化见证了一方水土的发展历程,赋予了一个民族精神和灵魂;文化育人则将这份精神与灵魂一代代地传递交接,将人们的关注点重新拉回到文化本身,实现文化育人、育人以育文的最根本目的,终将回归到继承、传播与发扬本土文化的起点上。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大学生作为推动国家进步的栋梁之才和整个社会最有活力的群体,应当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肩负起继承、传播、发扬本土文化的使命,让本土文化发挥出它应有的魅力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曹瑞明,冉清文.大学生传统文化精华教育的缺失和路径建构[J].现代教育管理,2016(2). [2] 满炫.“以文化人”理念下高校文化育人目标的价值取向及科学设定[J].江苏高教,2018(5). [3] 邵秋芳,吕祥.论地域文化与育人价值的实现[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33). [4] 陈敬南,夏婷婷,赵玉芹,马磊.继承与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进职业院校文化育人——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为例.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8.23(4). [5] 韩青.传承地方优秀文化,推动德育内涵建设[J].中国德育,2018(15). [6] 段溢波,舒国燕.高校网络文化育人:价值困惑、供给机制及实现路径[J].中外企业家,2017(13). [7] 宁德业,周磊,張珊.增进民族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硬要求[J].理论导刊,2014(2). [8] 张锐锋.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与文化育人的融合——兼论《文化育人》[J].染整技术,2018.40(1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