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影子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
范文 | 薛倩倩 摘 要 随着教育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教育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存在于主流学校教育系统之外的影子教育也开始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由于经济水平、地域环境、性别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群体参与影子教育的程度也有所不同。这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公平构成了严重挑战。文章就影子教育给我国基础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影子教育 基础教育 消极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7.003 The?Negative?Impact?of?Shadow?Education?on?the?Equity of?Basic?Education?in?China?and?the?Countermeasures XUE?Qianqian (Institute?of?Education,?Dalian?University,?Dalian,?Liaoning?116622) Abstract With?the?acceleration?of?education?democratization?and?the?rapid?development?of?education?modernization,?shadow?education?outside?the?mainstream?school?education?system?has?also?begun?to?develop?rapidly,?which?has?attracted?the?attention?of?scholars?at?home?and?abroad.?At?present,?it?is?common?for?students?to?take?part?in?extra-curricular?remedies?in?the?stage?of?basic?education?in?China.?However,?due?to?the?differences?in?economic?level,?geographical?environment?and?gender,?different?groups?have?different?degrees?of?participation?in?shadow?education.?This?poses?a?serious?challenge?to?the?equity?of?basic?education?in?China.?This?paper?analyses?the?negative?impact?of?shadow?education?on?basic?education?in?China?and?puts?forward?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shadow?education;?basic?education;?negative?impact;?countermeasures 影子教育也稱为课外教育或补习教育。最早研究影子教育的是美国学者史蒂芬森(Stevensen)和彼克(Baker)。他们认为影子教育是旨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校外补习教育。[1]马克.贝磊指出影子教育是一种与学校教育相伴而生的课外补习活动,之所以称为影子教育,是因为其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会随着主流教育的变化而变化。[2]在我国,最早研究影子教育的学者是澎湃。他认为影子教育是指衍生于学校教育系统之外的“培优补差”活动,因其补习的模式、内容等与学校教育相类似,犹如学校主流教育所投射出的一道影子,因此被称为影子教育。[3]影子教育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有偿性。影子教育是带有盈利色彩的课外补习活动,其费用与学生补习的科目和形式等息息相关;第二,针对性。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影子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个别需要进行“培优”或“补差”的课外补习活动。 1?影子教育产生的原因 1.1?减负政策的推动 长期以来,我国在应试教育的牢笼里越陷越深,通过考试来选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我国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教育体制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的“减负”政策。例如,将中小学生的放学时间提前至下午3点半,并取消学生的晚自习活动。然而,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内受教育时间的缩减,使得家长与学生被迫转向各类教育机构寻求帮助。“3点半放学”并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反而加速了影子教育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2?功利性教育期望的助推 在儒家“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4]思想的影响下,大多数家长都希望子女能够有一个光明的发展前途,他们将自己对子女的高度期望寄托在影子教育中。与此同时,“拼孩子”作为近几年来崛起的新型产业,孩子所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家长向他人炫耀的资本,这种功利性的社会期望助推着影子教育市场的形成,为影子教育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1.3?社会竞争的需要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与应用为特征的新时代,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激烈竞争下,无数的家长和学生试图通过影子教育来获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服务。加之,教育是个体实现阶层跨越的“跷跷板”,通过教育的培养与提高,他们能在不同的社会层次和职业岗位间得到不同程度的调整与改变,充分发挥其特长,实现人生抱负。 2?当前影子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消极影响 2.1?间接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与学校主流教育不同,影子教育是由私人开办的有偿性的课外补习活动。学生的家庭、所在地区、甚至是性别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使得他们在课外补习活动过程中接受影子教育的机会有所不同。具体表现为: 首先,不同经济水平的家庭在影子教育中的费用支出是不同的。由胡咏梅等人基于2012年中国上海学生的样本分析发现,经济社会地位较高的家庭在课外补习活动中费用支出明显高于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5]对于家庭经济水平较高的家庭而言,他们有能力在影子教育中加大对孩子的教育投资;而对于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而言,额外的课外补习费用对其生活质量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这些家庭在影子教育中的支出则远远低于经济水平较高的家庭,加剧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现象。 其次,影子教育在不同地区中的覆盖比例有所不同。以城市和村镇为例,可以发现城市中的课外辅导机构的数量远远高出村镇中辅导机构的数量。并且在城市中,影子教育更是以一对一、一对多等多种形式呈现。 最后,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影子教育中的参与度也是不同的。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偏远地区,传统重男轻女的思想使部分家长对“子”与“女”在影子教育的支出有所差异。 2.2?优质教育资源占有不均等 教育资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资源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被利用的一切要素。这其中既包括为教学服务的人,也包括财、物等;而狭义的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 一方面,由于我国教师工资标准不够完善,教师的工资和待遇水平有待提高。相比较而言,课外辅导机构的高工资水平和优厚待遇对于很多学校体制内的教师来说是无法抗拒的“诱惑”,校内名师便成了辅导机构的“招生门牌”,吸引着更多的家长和学生参与到影子教育中。另一方面,在校内外同时任职的部分教师为了获得更高的劳动报酬,甚至在课堂教学时“有所保留”,鼓动学生参加校外的影子教育。校外的“招生门牌”和校内的“有所保留”造成了学生在享用教育资源过程中的不均衡,无形中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3?消除影子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消极影响的对策 3.1?政府加强管理与引导 政府作为国家的代表,需从宏观上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建立一个良好的课外补习系统。[6]首先,政府应当正确看待学生在课外的补习,允许学校为学生开展适当的课后辅导活动,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需求,避免出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怪象;其次,政府部门可对参与课外补习的家庭给予一定的补助,[7]使得经济水平较低的家庭也能参与到影子教育的过程中。此外,由于教育市场中各类影子教育良莠不齐,此时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对教育市场监督与管理。第一,政府部门应提高影子教育中授课教师的准入门槛,倡导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人员方可对学生进行辅导;第二,取缔不合法的课外辅导机构,明令禁止手续不齐全的机构开展影子教育,以此建立良好的影子教育市场。 3.2?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学校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是学生获取经验与知识的主要来源。如何使学校在基础教育公平过程中作用最大化值得深思。一方面,学校应当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磨课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群体在校内的受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可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授课。如可以在班级授课制的基础上,辅之以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等其他教学组织,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3?转变家长思想观念 家长对课外补习的盲目崇拜是影子教育迅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影子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实现对学生的?“培优”或“补差”,但是影子教育并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途径。作为家长,应该明白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并且学生的成绩与课外补习教育并无直接关系。若是盲目地让学生参与影子教育,反而会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再者,任何形式的学习都离不开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只有当受教育者有了学习的兴趣,并愿意付出努力,才能真正的得到进步,否则并无任何实际意义。因此,只有当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收到一定的教育效果。 总而言之,面对日益激烈的世界竞争,影子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等条件下使得影子教育异化为少数人享有的“特权”,这对我国一直追求的基础教育公平造成了冲击。因此,政府、学校和家长应当理性地看待影子教育对我国基础教育公平的消极影响,合力解决影子教育所带来的问题,推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中的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Stevensen?D.L,Baker?D?P.Shadow?Education?and?Allocation?in?Formal?Schooling:Transition?to?University?in?Japan[J].American?Journal?of?Sociology,1992(97-6). [2] 马克·贝磊.教育补习与私人教育成本[M].杨慧娟,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彭湃.“影子教育”:国外关于课外补习的研究与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8(1):61-65. [4] 肖凤翔,王瑞.韩国“影子教育”治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8):1-7. [5] 胡咏梅,范文风,丁维莉.影子教育是否矿大教育结果的不均等——基于PISA?2012上海数据的经验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13(3):29-46. [6] 肖凤翔,王瑞.韩国“影子教育”治理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8):1-7. [7] 曹艳菊,严从根.影子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J].教學与管理,2017(11):54-5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