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当前基层民警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范文

    姜兆成

    

    摘 要 本文在系统分析基层民警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及现存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性提出新时期提高基层民警培训工作成效的策略及建议,为培养高、精、尖的基层民警队伍提供有益的启示,全面提高基层民警的体能、技能、综合素质及独立作战能力,以更好地满足当前警务执法工作的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基层民警 培训 对策 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1?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0.091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importance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grass-roots police training, this paper tentatively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grass-roots police training in the new era, which can provide useful inspiration for training high, fine and top-notch grass-roots police force,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physical, technical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grass-roots police. Independent combat capability can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current police law enforcement work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armoniou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Keywords grass-roots police;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management

    0 引言

    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建设不断深化的形势下,社会犯罪的形式、手段、方法日趋复杂化,人民群众对警察系统工作的期望越来越高。基层民警作为警察系统的第一线,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才能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安全稳定贡献应有的力量。

    1基层民警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1)适应新时期警情变化的要求。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中提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是提高队伍战斗力的根本途径,在队伍建设中居于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加强人民警察训练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实战化建设,向训练要素质、要警力、要战斗力。人民警察训练坚持从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为公安中心工作服务,坚持为公安实战服务。这对基层民警训练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就需要通过培训引导基层民警改变以往旧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适应新的工作标准和要求。

    (2)提高基层民警的体能和战术意识。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公死亡的基层民警数量将近500人,因公负伤者3000余人。从警务战术方面分析,缺乏系统的体能、技能训练,在抓捕犯人的过程中未能采取合理有效的行动方案是导致基层民警伤亡的主要原因。在犯罪形式、手段、方法日趋复杂化、多样化的形势下,必须加强对基层民警的战术培训,并将其贯穿到基层民警整个职业生涯。

    2当前基层民警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课程设置不科学,培训教材老化,教学内容缺乏吸引力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中规定了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信念教育、警察职业养成教育,公安理论知识,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和实战技能、体能、心理行为训练等。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地区的训练机构未能及时形成适应基层民警培训的成熟教材和教学大纲,各地的基层民警培训工作普遍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在制定统一的培训计划和具体的培训目标的情况下,有的为了完成任务去培训,致使培训走了形式,走了过场。而且,现有的培训教材以陈旧的理论知识为主,不能与时俱进,实际案例的汇编也不能及时更新,不能反映基层民警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规律。

    2.2 培训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课堂教学是当前基层民警培训的主要模式,有的训练班采用单一的“灌输式”培训方法,进行“一锅烩”式的集中培训,没有考虑不同岗位、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基层民警对培训的差异化需求。尽管针对基层民警培训的课程比较多,但基本上都是集中几天讲完几门课程,讲授内容也比较肤浅,参与培训的学员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的“头头是道”,实际上都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谈,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学员听完就忘,更别提融会贯通了,甚至有的学员根本听不进去。

    2.3 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基层民警培训工作的成效。从目前来看,大部分民警培训基地的师资力量主要来源于警察学校和本单位自行组织的培训。警察管理局组织的培训通常会邀请一些专家、教授,理论性比较强,但与基层民警系统的工作匹配度不高。警察学校的培训也存在实用性不高的问题,整体培训效果不尽人意。本单位自行组织的培训大都由经验丰富的“老”民警负责,“老”民警雖然经验比较丰富,培训内容也贴合工作实际,但所讲授知识缺乏系统性。

    2.4 培训内容和方式难以与时俱进,实用性较差

    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基层民警培训内容以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为主,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上级部门对基层民警的党性和群众观念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基层民警培训的重点内容。但是,单调陈旧的培训内容无法满足基层民警职业化发展需求,更难以适应新时期赋予基层民警的新任务、新要求,导致基层民警将培训当做可有可无的额外任务,敷衍了事。

    3新时期提高基层民警培训工作成效的策略

    3.1 科学设置培训内容

    按照《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的要求,基层民警培训必须秉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当前基层民警实际的执勤、执法、作战工作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总体而言,基层民警培训内容应包括三大模块:一是政治思想和法律法规的培训,二是战术水平和实战本领的培训,三是专业岗位知识的培训。各个模块具体培训内容的设计,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要对不同岗位不同类别的基层民警的培训需求展开调研,确立基层民警培训的总体目标及长远发展要求,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组织分析、任务分析、人员分析等调研方法,全面了解不同岗位不同类别的基层民警在知识、技能及实战经验等各方面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设计和优化培训内容,统筹安排基层民警培训工作,保证每一位基层民警都能够在培训中拾级而上,进而使基层民警队伍的政治素质、战术水平及专业化岗位知识获得全方位提升,并迅速形成战斗力。

    3.2 积极创新培训方式

    大量实践证明,提高培训工作成效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是激发学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往“课堂为主、书本为主、教员为主”的培训方式下,学员被动接受培训,培训工作质量难以保障。通过创新培训方式,对不同职务、不同专业岗位的基层民警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员参与培训的兴趣和热情,最大限度保证培训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培训方式的创新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传统讲授与双向互动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基层民警参与培训的动机与热情。比如,对于刚毕业经验不足的基层民警,可采用案例分析法,用身边发生的具体案例对其进行警示教育,让其从真实发生的案例中获得启发,避免重蹈覆辙。对于基层民警在执勤、执法、作战中的共性问题,可采用研讨法,选定有针对性的课题,引导基层民警展开讨论,集思广益,从中提炼总结经验方法。

    3.3 深化师资队伍改革

    《条令》规定:按照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原则,建立政治坚定、业务精湛、门类齐全、充满活力的教官队伍。一支业务水平精炼、教学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基层民警培训工作成效的基础和前提。随着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基层民警培训工作产生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要求。对此,必须积极地进行师资队伍改革,增强培训工作的适应性。从基层民警培训的教官选拔和任用角度来讲,及时更新各级教官人才库,选拔实战经验丰富、理论素养深厚的警官担任教官,及时引进紧缺的专业教官,不断充实教官队伍。每年对教官队伍进行一次考核评估,对于培训效果不理想的教官及时调整出队伍,从社会、高校及公安机关中选拔合适的教官,不断更新教官队伍的“血液”。在具体的培训工作中,可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整合利用教官人才库的师资力量,保证培训质量。对于现有的师资队伍,要做到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两手抓”,进一步增强培训教官的政治敏锐性、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4 完善科学的保障体制、长效机制

    (1)保障机制。由于资金设备场地等因素限制有限,部分机构需要租借其他地方的体能训练场、射击靶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基层民警培训的效果。基层民警机构应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利用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警察培训的有利时机,获取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为培训工作提供切实的保障。为解决培训物资问题,基层民警机构可以千方百计筹措经费,拓展财力、物力、人力来源渠道。比如,实行轮岗交流制度,聘请警察实战部门的优秀警官参与基层民警培训,拓展基层民警的工作视野和思路。与社会上的企业及个人联合开展体能训练场,并向社会开放,一方面解决基层民警培训场地及设备问题,另一方面还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弥补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

    (2)长效机制。为推进基层民警培训的科学化和高效化,可建立长效培训机制,将基层民警培训工作与职务晋升、评先评优联系起来。一岗前必培训,所有民警上岗前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培训不合格者一律不予上岗。二晋升前必培训,所有的职务选拔和职级晋升都要与培训工作挂钩,对于不参加培训或培训不合格者,延缓晋升机会。三岗位业务和实战技能每年必培训。每年针对各种基层民警的强制性训练标准开展岗位业务和实战技能必训,并将其作为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4 结语

    历经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警察培训制度和模式,但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诸多不足。因而,我国的基层民警培训不能固步自封,要适应世界警察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吸收国外警察培训模式的成功经验,以“务实”为着力点,无论培训目标的确立、培训内容的选择,还是培训方法的制定、培训计划的实施都要从日趋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需要入手,对当前的基层民警培训制度与模式进行整体的优化,切实提高我国基层民警培训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丹阳.浅析英美警察教育培训工作的启示及借鉴[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7(3):8.

    [2] 王新民.国外警察教育培训的启示[J].公安教育,2010(6):73.

    [3] 汤强.从警务战术角度分析我国基层警察培训体系中存在的问题[J].未来英才,2014(9):281.

    [4] 刘建武,谢佳山,郑志坚.福建警察学院警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4(4):74.

    [5] 齐晓亮,李茹霞.我国警察教育培训模式初探[J].行政与法,2017(3):64.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9: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