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应用转型背景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
范文 | 摘 要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旅游管理专业应用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以应用基础型课程“旅游规划与开发”为例,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要具有三大素质,即专业素养、教育素养与职业素养;“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适应旅游管理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满足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通过构建创新创业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措施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应用转型 旅游管理专业 创新创业 能力培养 旅游规划与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10.031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management, and also a new requirement for the quality of tourism management tal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should have three major qualities—including specialized quality, educationa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quality;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course integrat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curriculum teach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meets the needs of serving local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countermeasures by construc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ystem, changing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nd training modes. Keywords application transformation;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training; tourism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0 前言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来,大学生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因此,国家层面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要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旅游管理专业应用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走应用转型发展之路。 21世纪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不仅需要多学科的理论基础,而且需要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需改革趋于合理化、科学化。[1]旅游管理专业应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推进专业综合改革。[2]谢爱良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旅游学原理”课程建设理念、课程内容、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重构。[3]黄灵鑫以旅游电子商务课程为案例,探讨了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思路。[4]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应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有针对性系统设计课程教学体系,[5]一部分教学实践者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翻转课堂等对旅游规范与开发课程教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6-8]目前,旅游规划课程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需加强实践教学模式改革。[9,10]总体来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相结合的研究较为缺乏。因此,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进行有益探索,以期为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素质要求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满足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要,具有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能力和专业精神,专业思维能力指学生在专业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专业精神指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专业兴趣和社会责任感,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在驱动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综合能力,同时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要具有较强的地方性、职业性和应用性。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素质要求包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具备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具有创新意识;面对现阶段就业竞争环境,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创业意识等。综合起来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要具有三大素质,即专业素养、教育素养与职业素养。 2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1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要求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目的是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满足二十一世纪旅游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養一批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较宽的专业知识面、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能胜任旅游业相关企业的管理和市场开拓工作的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的基础理论;学会分析研究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具体操作流程,形成对规划的总体认识;通过旅游规划与开发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掌握一定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技能。 2.2 适应旅游管理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旅游管理专业作为实用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面临着如何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转型发展,满足社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专业必修课,专业核心课之一。在应用转型背景下,“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课程教学相融合,从创新、创业角度对“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加强示范课程建设,在旅游管理专业中起示范作用,推进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3 满足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基础型课程,与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其理论和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区域旅游规划、乡村旅游规划和旅游景区规划等。因此,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学好“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服务地方旅游经济发展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一方面,根据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素质要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在全域旅游背景下,地方政府将旅游业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及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产业,但诸如旅游规划、旅游项目策划和旅游产品设计等方面的旅游管理专业技能人才较为缺乏。 3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方面采取的对策措施 3.1 构建“旅游产品设计室(或规划设计实验室)——实践基地”为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以旅游产品设计室(或规划设计实验室)平台为载体,加强与旅游景区、地方政府部门合作建设课程实践基地,将校外实践基地实习、见习和校内实训学习等实践教学相结合,建设形成以“旅游产品设计室(或规划设计实验室)——实践基地”为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引导学生学好书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特别注重旅游规划设计的应用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注重学生旅游资源评价、旅游空间布局分析、旅游项目设计与规划制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经典案例分析与讨论、规划技能训练等,要求学生系统掌握旅游规划基础知识,熟悉旅游规划的基本技能和工作流程,并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内容。 3.2 推进“互联网+”辅助教学 遵循“课程为核心、实践训练为拓展、网络学习为补充”的原则不断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互联网便捷的交流功能和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进行辅助教学。课程团队教师不仅要熟悉以及运用新技术,运用新型互联网工具,还要使思维与技术真正结合,真正能够接受互联网思维、大数据等互联网概念,进一步推动教学深度发展,通过推送相关知识、解答疑问等方式,尝试用QQ群、微信等进行扩展教学,实现线上线下师生互动、答疑解难。 3.3 实行“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竞赛”的学生专业素养培训 围绕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多渠道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竞赛”的第二课堂活动,并借助各种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和学科技能竞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中以项目实践为核心拓展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团队教师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并从项目团队组建、项目选题、申报书的撰写、任务分工、项目实施等方面进行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利用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平台和专业教师资源,可以设置举办旅游资源评价大赛、旅游产品设计技能大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等校院级赛事,进而参加省级与国家级技能大赛。 3.4 开展参与式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作为独特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相关技术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更多的扮演组织者和激励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组织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发言等活动,加深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有针对性地自行编写、收集整理不同类型的旅游规划案例,注重案例与所涉及知识的前后衔接性,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源库。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理论讲授—学习典型案例—对比分析—开展讨论交流—点拨小结”的教学步骤,通过案例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奠定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自主思考和进行知识探索的习惯。 3.5 加强小组(团队)建设,构建创新创业型小组(团队) 组建规划小组(团队),通过小组内相互学习、规划实践合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分工合作能力,构建创新创业型小组(团队)。将全班同学分成多个小组(团队),每个小组成员为5-8人。注意合理分配人员,从组织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确定每个小组(团队)的组长(负责人),能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学习、讨论交流、实践教学任务的完成中起到组织者的作用,真正地成为创新创业型小组(团队)。 4 结语 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市场对旅游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素质要求,包括专业素养、教育素养与职业素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走转型发展之路,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旅游管理专业应用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应用性、实践性较强,必须深化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适应旅游管理专业转型发展的需要。该课程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互联网+”辅助教学、“创新创业项目+科研项目+竞赛”模式、参与式案例教学、构建创新创业型小组(团队)等方面对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进行了有益探索,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 基金项目: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研究成果;四川民族学院2017年应用型示范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sfkc201711) 参考文献 [1] 王健.关于旅游学科发展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J].旅游学刊,2008.23(3):19-23. [2] 张银玲.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下的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教学改革探究[J].度假旅游,2019.2:143-144. [3] 谢爱良,徐成龙.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的“旅游学原理”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科教导刊,2019.4:107-109. [4] 黄灵鑫,雍梁敏.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融合研究——以旅游电子商务课程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4):118-120. [5] 王兴贵.应用转型背景下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设计分析[J].高教学刊,2018.90(18):104-106. [6] 李晓琴.案例教学在《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12):56-57. [7] 张勇,朱俊彪.基于项目教学法的旅游规划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管理观察,2014.547(20):145-146,148. [8] 苏振.基于翻转课堂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混合式教学设计[J].大学教育,2019.2:136-138. [9] 徐兴锐.地方高校实践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以《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26(4):136-138. [10] 蔡文芳.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改革探索——以《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2):152-15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