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 |
范文 | 郭浩 摘 要 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在当前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概括为根本问题、保障问题和外部环境问题。进一步改善本科生生导师制,需要坚持实事求是、需求导向、精英人才培养、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定位和目标、加强监督和指导。本文改善策略的研究为后续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51?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29 Abstrac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in China, which can be summarized as fundamental problems, security problem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problem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e need to adhere to the principles of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demand orientation, elite talent training and people-oriented,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clear positioning and objectives, and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guidance. The research of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this paper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on the tutorial system model of undergraduates. Keywords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problem; strategy 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本科生导师制诞生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被誉为是“牛津皇冠上的宝石”,为英国社会培养了大量的精英人才。1869年,美国哈佛大学推行学分制改革后,引入本科生导师制,促进了学分制和导师制的融合发展。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本科生导师制是由浙江大学竺可桢教授于1938年引入,但1945年被废除。1999年高等学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迈向大众化,在面临如何保障原有教学质量的压力下,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率先恢复本科生导师制,为本科人才培养提供了另外一种方式。 1 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1.1 根本问题——定位不明确 定位决定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定位不明确是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根本问题。美国当年照搬英国“教学模式”导师制,与学分制改革水土不服。经过探索和研究,最终确立了“辅助机制”导师制定位。不同于英国的导师制模式,美国导师制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还要关注学生就业、生活、选课等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在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给本科生导师制赋予了不同的定位,有的将本科生导师制定位成在辅导员和班主任基础上的学分制配套制度,有的将本科生导师制定位成一种教学制度,有的将本科生导师制定位成教育管理制度,有的将本科生导师制定位成对课堂的重要补充。这种多元的定位导致导师不清楚具体的指导方向和指导内容,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 1.2 保障问题——机制不健全 完善的机制可以保障导师制有效开展,因此机制不健全是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保障问题。导师制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反映出,必要的保障机制对本科生导师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在机制方面有以下不足:激励机制不健全,导致导师意愿普遍不强,积极性普遍不高;运行机制不健全,导致师生之间的导与学没有具体路径,形成了纸面上的师生关系;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不能有效的进行过程监督,缺少评价的重要参考;评价机制不健全,导致师生不关注指导效果,使指导流于形式;培养机制不健全,导致师生认识不统一,整体素养得不到提升。机制不健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经费不够、人员紧缺等,不能为本科生导师制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组织保障。 1.3 外部环境问题——生师比偏高 生师比偏高是我国高校目前面临的实际情况,是当前开展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外部环境问题。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后,高校生师比原本就面临较大压力。又因為部分教师不愿意参与本科生的指导,造成了当前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生师比普遍偏高,不能发挥本科生导师制的最佳效果。虽然,我国一些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实行学院制,很好的解决了生师比的问题。例如南京大学匡明学院实行“双导师制”,为每位学生配备学术导师和生涯导师,其中学术导师的生师比不超过5:1;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在学生进入专业学习后为每位学生配备专业导师,每位专业导师最多可以指导3名学生。但是,目前学院制培养模式是一种特殊的培养模式,不具有普遍性。 2 改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实事求是原则是指导实践的方法论,是开展工作应该持有的科学态度。改善本科生导师制,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方面,改善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经验,一定是要符合我国基本国情、校情。另一方面,改善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需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教师和学生的认知、需求、愿望。 (2)需求导向原则。马斯洛需求理论将人类的需求分成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大学生的数量激增,学生的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有自我实现的更高追求。相反,一部分学生在学校的组织下参与了本科生导师制,没有更高需求,积极性不高,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所以,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应该优化资源配置来满足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学生。 (3)精英人才培养原则。精英教育阶段,大学教育本身就是精英教育,这是大学教育的定位。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大学教育肩负提升国民整体科学文化素养的任务,精英人才培养变成了大学教育的一个部分。坚持精英人才培养原则,为一部分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在优势积累效应和师承效应的影响下,这部分学生会不断积累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优势和成果,逐步成长为一定专业领域的精英人才。同时,这部分学生在校期间还可以发挥朋辈辅导的优势,带动更多的学生。将大众教育交给常规教学,同时为精英人才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即能满足提升国民整体科学素养的要求,又能达到精英人才培养的需求。 (4)以人为本原则。学生的知识基础、主观能动性、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育需要尊重事实,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任务。课堂教学是基础的教学保障,要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群体,但往往能够听到一些学生反应上课的内容太简单,影响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虽然课后可以自主学习,但缺少老师的指导往往影响效率。本科生导师制为有进一步提升基础的学生提供指导,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 改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策略 (1)加强顶层设计。从恢复本科生导师制至今,我国高校对于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是自下而上的,缺少顶层的意见指导。这就造成了各高校在探索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产生了定位多样、实施路径多元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效果,不利于各高校、老师和学生对本科生导师制形成统一的思想认识。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实践,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在各高校实践的基础上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本科生导师制的定位、实施保障等,自上而下的为有条件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高校提供制度保障。同时,在顶层设计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给予各高校一定自主探索的空间,有利于各高校结合自身的特点创新工作开展形式。 (2)明确定位和目标。生师比偏高是我国高校当前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设计需要考虑的客观因素。为了保证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目前我国大部门普通高校还不具备实行全员导师制的条件,也就不能将本科生导师制定位成在辅导员或者班主任基础上的学分制配套制度,也不能将本科生导师制定位成教学或管理制度。结合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当前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应该定位成一种为有主观需求,有进一步提升基础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和指导的精英人才培养方式,以提升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学生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辩证思维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 (3)加强监督和指导。实施过程宽、松、散不利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因此,相关高校应该明确责任部门或者成立专项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本科生导师制的组织工作,加强对过程的监督,加强对效果的评价,将监督和评价结果作为导师、学生考核的重要参考,从而规范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过程,进一步提升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导师制工作开展的具体指导,如何开展双选会,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理分配;如何对导师进行培训,提升导师自身素养等。 4 总结 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对本科人才培养是有积极的影响。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应该重视本科生导师制,并将其视为高校精英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当前存在的根本问题、保障问题和外部环境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问题形成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明确本科生导师制的定位,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保障机制。 课题项目:本文是2017年苏州大学文正学院高等教育改革研究项目课题“区域协同育人机制下大学导师制实践研究——以苏州大学文正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魏志荣,吴胜,任伟伟.英美中三国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的比较与实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01):144-148. [2] 闫嘉,冯雨晴,王丽丹.适应研究型拔尖人才培养的本科生导师制模式研究——西南大學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实践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43;No.256(7):204-210. [3] 侯明艳,王伟.新工科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30):37-39. [4] 安宇,张国强,罗茗.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14-16. [5] 孟宏君.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浅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 [6] 汪睿.当代中国大陆高校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5. [7] 王雪萍.我国普通高校实施本导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安徽:淮北师范大学,201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