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企业伦理学”课程思政融合教育探究
范文

    李赟 周芸韬

    摘 要 在课程思政改革的理念提出下,开展企业伦理学课程思政融合教育的探索,结合企业伦理学课程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课程思政融合思路和具体举措的探索,以期在教学实践中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企业伦理学 课程思政 融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课堂都有育人功能,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政治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提出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明确提出了“课程思政”的理念。 新世纪以来,中共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开启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2016年,上海教育领域围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造性地提出“课程思政”这一命题,旨在构建融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识课、哲学社会科学课、自然科学课等多门类课程于一体的立体化课程体系,从而形成 360 度“熔炉式”思想政治课程模式。

    在此背景下,各高校开始进行了学科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本文结合“企业伦理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进行探究。

    1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

    企业伦理学是关于企业文化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企业文化、责任、道德规范方面知识的渗透。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加速发展,社会价值多元化日益明显,青年学生对企业的关注也多渠道化,但对于企业发展背后的文化、道德、社会责任等却缺乏探究精神,甚至是知之甚少。面对这种现状,尤其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思政教育,使学生了解企業,走进企业文化,明白企业伦理,进而才能把这门课程学真、学透。

    2“企业伦理学”课程思政融合教育的思路

    2.1加强伦理道德和哲学思想的渗透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设计的加入伦理道德的渗透,在思政素材、课程设计等方面加强改进,比如通过 PPT 展示一些企业的发展,介绍民族企业的成长史,经典的故事,推荐学生研读相关书籍,向同学们展示企业伦理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做到“文化自信”,进而增强和树立“四个自信”,为良心企业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国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

    2.2教学目标设定中融入思政内容

    在企业伦理的教学目标设定中融入思政内容,是实现这门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基础,教师可以从“中国梦”、专业目标、个人追求三个层面来设定,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专业精神和个人追求。企业伦理学课程是经济管理门类的专业课程。首先,要树立企业发展的“中国梦”和个人的“中国梦”。立足我国企业发展,放眼世界企业发展,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培养自信心。其次,要建立企业伦理的专业目标,从企业伦理,企业责任,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等不同侧面,使学生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体系,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再次,要设定企业伦理的个人追求,作为社会的一员,不管今后是否从事企业管理工作,都应该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担当的勇气,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3利用企业案例来培养责任意识

    企业管理者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企业决策如稍有不慎,都可能会引起无法弥补的后果,而现实中这些企业的例子也较多。作为专业课的教师,要在授课的过程中注重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在讲到企业社会责任这部分内容,教师展示一个危机案例,由于决策者失误,未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导致最后企业失去发展的良机,走向下坡路。通过案例的讲解,介绍相关知识,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企业,特别是管理者的责任重大。企业必须要对社会认真负责,这样才能长足发展。

    2.4与时俱进地传播企业伦理前沿知识

    面对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高精尖技术的层出不穷,传统的企业该如何与时俱进发展下去,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青年大学生需要在课堂中思考的。因此,在授课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播更多的企业发展前沿知识,在企业伦理战略,企业伦理治理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开拓学生的眼界,不故步自封,不墨守成规,能够不断的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发展企业伦理。

    3“企业伦理学”课程思政融合教育的具体措施

    3.1提高教师思想文化底蕴,打造融合型教师

    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主体,起着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教师本身的思想文化底蕴、世界观和价值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思政课程实施的效果。面对专业教师在思想文化上底蕴欠缺的问题,对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也非常有必要,培训教师在专业知识外的思想教育,鼓励做融合型教师。

    一是加强教师培训。企业伦理学的教师学科性强,但思政性不足,在培训时更应强化这些教师的思政教育理念,鼓励教师对思政教育进行深入的研究,贯彻和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课程设计融合思政教育。思政教育的渗透性较强,教师应充分利用思政教育具有的渗透性特征,在学科教学中结合企业伦理学的教学目标,渗透思政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思政教育的特点,通过思政教育学习感受企业伦理学蕴含的精神价值以及情感意义。

    3.2融合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形成常态化目标

    在教学目标确定的基础上,企业伦理学教师在各个课程模块设置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来具体融入思政内容。在每个章节中,可以适当加入时政环节,可以将国家关于企业伦理的最新政策、文件,以及国家大事和时政热点与所要讲解的内容联系起来,将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和要求融入课堂传达给学生。具体可以在教学时把目标常态化:企业伦理学概论理论知识,在设计时强调用发展的眼光了解企业伦理的发展,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分析问题;企业文化知识,在设计时引导学生有爱国情怀、民族自信,用包容和合的态度了解多元的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知识,在设计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责任,做一个诚实守信,有担当有责任的企业人;企业道德知识,在设计时引导学生用道德的相关理论和行为来分析企业道德问题。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思政的内容不是主体,但却是主要的教学目标点,它以适当的内容、时机进行呈现,自然融入,在教学效果良好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推广到其他学科课程。

    3.3创新融合课堂教学方式,实施混合式教学

    现代青年大学生更喜欢活泼有趣的课堂,思政教育的内容理论性较强,而企业伦理学的内容专业性较强,要使这样的融合课堂能吸引学生,教师则要创新融合课堂教学方式,开展混合式教学。教师可以将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资源充分混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企业伦理的专业课教学中,把传统学习、实践学习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如教师在讲企业文化的章节时,可以先案例教学相关企业文化,发展现状,让学生讨论互动,在此基础上分析其企业文化的价值体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企业,或者与企业管理者联线进行对话,采访,真实感受课堂及書本外的社会知识,这样的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3.4努力营造课程思政氛围,开展思政化活动

    以企业伦理学思政融合为契机,从不同层面积极营造课程思政氛围,为课程思政改革提供有利环境。一方面,教师层面形成课程思政融合氛围。学校可以通过举办教师教学大赛、或鼓励教师积极申报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的课题来营造课程思政的氛围,让实施效果较好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另一方面,学生层面课程思政融合活动。可以开展以专业为基础的关于思政方面的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活动设计方案,作品成果展等学生活动,如开展一次演讲:从实现“中国梦”出发,谈一谈“企业如何履行社会责任”?让学生立足学科专业,又结合时代对大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形成自己的观点,使学科教育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化外于形”。

    综上所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改革是一个过程,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但是只要我们在大思政理念下,不断总结思考,不断完善提高,就一定会取得显著的成效。

    基金项目:2018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课程和生活”双思政融合教育教学模式在应用型高校拓展应用探索”(2018JS762)。

    作者简介:李赟,1979.02,男,彝族,云南建水,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周芸韬,1981.11,女,汉,湖南澧县,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信息经济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01).

    [2] 闵辉.课程思政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17(Z3):21-24.

    [3] 梁思源.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1).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