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创设问题情景,解决数学问题 |
范文 | 程伟岭 摘 要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学习价值也就是能运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习了数学而不会解决问题,数学学习的价值也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引导学生有效地呈现数学问题的成果。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我列举我平时教学中采用的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例子,与大家分享。为了使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有效化,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各种数学问题情境,使之成为解决数学问题的润滑油、催化剂。 关键词 情境创设 解决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问题解决中明确提出: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要实现数学价值这个目标,数学解决问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探究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方面,我认为创设情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策略之一,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创设多种优美的问题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心智活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创设室外活动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根据教材教学内容,为让学生易于体会到“数学生活化”本质内涵,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生活的特点,旨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六年级正反比例解决问题教学时,我拿一把米尺带学生到学校旗台位置,告诉学生谁能测量旗杆的高度,让学生体会根据同一时刻,影长和实际长度成正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所学的正比例知识测量求出出旗杆的高度。然后我找24名学生站不同的方阵,让学生体会人数一定时,每排人数和排数成反比例关系。 2创设社会时事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 六年级教学环形面积问题时,为让学生结合社会时事问题理解环形面积问题,我根据当时爆发的禽流感疫情,让学生了解所学的内容与生活问题息息相关。题意:高致病性禽流感是比SARS传染速度更快的传染病,为防止禽流感蔓延,我们以某村庄养鸡场为疫点,离疫点3km范围内为捕杀区,离疫点3km~5km为免疫区,请你结合题意画出免疫区(1cm表示1km)并求出免疫区的面积。学生会根据所学的求环形面积的方法,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去解决这些社会时事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3创设学生喜欢的动画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动画故事中的熊大和熊二,童话故事米小圈和铁头,学生非常喜欢的形象和角色,我把这些学生喜欢的角色和童话场景,融入到枯燥的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五年级教学列方程解决相遇数学问题时,我给学生展示了米小圈和铁头周末相约出去玩的场景,(题意如下:(1)周末米小圈和铁头相约玩,为了节约时间,两人同时从9:00从家出发相向而行,米小圈每分钟走80米,铁头每分钟走70米,他们两家相距0.9km.他们几时相遇?又如:熊大和熊二围着一个400米的操场同时出发,熊大每分钟走60米,熊二每分钟走40米,如果相向而行,经过多少分钟它们两个能相遇?如果同向而行,经过多少分钟相遇?)通过创设这样的的动画场景,让枯燥抽象的用方程解决的相遇问题和追击问题,变得形象生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在数学问题探究过程中,创设矛盾问题情境,把对同一问题不同认识之间矛盾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努力探索新知。比如:我在教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单位“1”,我创设了这样情境,一组同学找出4个苹果的1/4,二组同学找出8个苹果的1/4,三组同学找出12个苹果的1/4,然后让学生在矛盾中发现:都是1/4,为什么表示的数量不一样?学生在通过这样的矛盾场景,更加深刻理解单位“1”不同,它的1/4所表示的量也不一樣。 5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乐于学习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设趣味的问题教学情境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无意之中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寻求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因而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提高思维效率。四年级用假设方法和五年级用方程解决的“鸡兔同笼”问题,学生对于这个问题情境感觉抽象,难以理解,我把这类问题创设一个兵乓球比赛场馆的情境:体育馆有12张乒乓球台,有34人正参加比赛,你能猜出正在进行单打和双打的球台各有几张吗?学生对于这样感兴趣的问题场景,不管是画表格列举法,或者是用画图假设、或者用方程,总之,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才是学生喜欢探究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建立“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模型。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如果没有情境的创设,很难激发学生思维,那么解决数学问题的课堂教学,如一滩死水。为了使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有效化,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各种情境,使之成为解决数学问题的润滑油、催化剂。 除了以上列举的几种方式外,教师还要善于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思维总是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积极活动状态,始终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创造一种良好的内外条件,使之在新的情景下激发起排除障碍、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他们积极思考的过程,当学生充满热情全身心的投入思考,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探求问题、解决问题的效果。 虽然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很多,但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内容要为目标服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目标,做到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不要为提问题而提问,为创情境而创情境,否则就达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