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医针灸对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价值 |
范文 | 金珠 【摘 ?要】目的:观察中医针灸对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2例(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31例)与中医针灸治疗的观察组(31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及前后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0.65%),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45.93±5.93)v/m·-1,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6.39±3.46)v/m·-1,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给予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针灸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中医针灸;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3-0236-01 Ⅱ型糖尿病属于常见的慢性疾病,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这种疾病的发生以糖代谢紊乱为基础,并且会因为微血管病变、维生素缺乏、代谢障碍等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神经营养变性与障碍[1]。作为一种糖尿病发生率最高的并发症,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大的治疗难度,并且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2]。本研究选取我院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2例(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观察中医针灸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选取我院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男、女为19例、12例,年龄39至68(56.92±5.28)岁,糖尿病病程2至9(6.11±2.47)年,神经病变病程1至5(2.75±0.85)年,观察组男、女为18例、13例,年龄41至67(57.88±5.14)岁,糖尿病病程2至10(6.86±2.19)年,神经病变病程1至6(2.66±0.93)年。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控制血糖,给予弥可保(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30812)治疗,1天500ug,分3次服用,治疗4周。 观察组给予中医针灸治疗,胰俞穴、脾俞穴、环跳穴、阳陵泉穴、足三里为主穴,阿是穴、曲池穴、太溪穴或三阴交穴为配穴,可根据患者证候选取配穴中的1至2个穴位。灼热者,在患者手足末端以点刺法行针,虚寒者施灸。进针得气后环跳穴、阳陵泉采用提插捻转泻法行针,足三里、脾俞、胰俞穴采用提插转补法行针,留针20min。隔1天治疗1次,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改善)、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正中神经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传导速度。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计量资料表示:( 2 结果 2.1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显效16例,占51.61%,有效14例,占45.16%,无效1例,占3.23%,总有效30例,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显效10例,占32.26%,有效15例,占48.39%,无效6例,占19.35%,总有效25例,总有效率80.65%, 2.2前后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40.88±3.95)v/m·-1,对照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40.26±3.81)v/m·-1,t=0.6290,P=0.5317,观察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1.74±3.84)v/m·-1,对照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1.36±3.77)v/m·-1,t=0.3931,P=0.6956;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45.93±5.93)v/m·-1,对照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42.54±5.96)v/m·-1,t=2.2449,P=0.0285,观察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6.39±3.46)v/m·-1,对照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3.28±3.11)v/m·-1,t=3.7219,P=0.0004。 3 讨论 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常存在皮肤感觉异常、自发性疼痛、双侧下肢麻木感等症状,病情严重时会累及运动神经,可能出现肌肉萎缩及瘫痪[3]。当前,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并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西医治疗已经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中医学认为,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痹症,主要由气阴虚损,淤血阻络所造成,可采用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4]。 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80.65%),P<0.05;治疗前,两组前后肢体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对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45.93±5.93)v/m·-1,腓总神经传导速度(46.39±3.46)v/m·-1,与对照组相比,P<0.05。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会出现神经传导功能异常的情况,常体现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5]。本研给予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针灸治疗,针刺环跳穴、阳陵泉,具有活血散瘀疏通经络的效果,针刺足三里、脾俞、胰俞,具有益气滋阴,扶正祛邪的作用。针刺穴位能较好的改善患者微循环及神经营养条件,使其神经传导功能得以有效提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所以,给予Ⅱ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针灸治疗,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孙慧丽[1,2],吴承玉[2].清化瘀热方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及对神经电生理、血清FFA、CRP和Hcy水平的影响[J].四川中医,2018,37(7):123-126. [2] 顾红岩,冯兴中.中醫综合疗法治疗气阴两虚血瘀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14(6):839-843. [3] 沙妙清,顾逸梦,侯瑞芳,etal.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1):45-48. [4] 祁钰.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定量感觉检查的意义[J].陕西中医,2016,37(7):870-871. [5] 刘淑敏.中医辨证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6,35(6):87-89.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