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建筑遗产教育现状与实践“文化自信”的思考
范文

    朱宇华 齐莹

    摘 要 歷史建筑保护工程成为我国建筑院校兴起的一个新专业方向。由此带来了建筑遗产教育如何建设的新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建筑遗产教育的现状问题,提出以“文化自信”思想作为培育建筑遗产教育体系的重要指导,并在“文化自信”的总体指导下,通过实践来完善我国建筑遗产教育制度的具体策略和思考。

    关键词 建筑遗产教育 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

    1我国建筑遗产教育概况

    建筑遗产是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类型。著名的历史建筑往往成为一个国家和文明最重要的象征,比如埃及的金字塔,英国的伦敦塔桥和大本钟,法国的卢浮宫、巴黎圣母院等。提起中国,全世界人民也自然会想到万里长城,故宫、天坛等著名古代建筑形象。因此,各个国家都格外重视建筑遗产的保护工作。而建筑遗产教育作为培育遗产保护人才、传播遗产保护知识、弘扬国家文化的重要工作,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欧美发达国家在遗产教育方面起步较早,体系也比较成熟。20 世纪60年代英国IRBA 组织设立建筑保护训练会,1978年美国成立国家保护教育委员会。英国目前有近30 所大学开设遗产保护教育课程;美国从1964年至2010年共有24 所高校成立建筑历史及其理论研究生专业。

    我国的建筑遗产教育刚刚起步, 2003年教育部批准同济大学成立首家“历史建筑保护工程”本科专业以来, 2012年北京建筑大学获批成立全国第二所历史建筑保护专业以后,国内高校在遗产教育方面出现明显的迅猛发展的态势,不仅仅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原先建筑“老八校”成员先后开始设立历史建筑保护专业,而且苏州大学、南阳理工大学等也积极开设本科历史建筑保护专业的培育。

    2建筑遗产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古代建筑研究和遗产保护的相关课程,但是由于缺少相关经验,我国建筑遗产保护高等教育整体上仍面临一系列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拿来主义现象比较普遍。建筑遗产保护起源于上世纪50-6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遗产对象从关注单个的优秀建筑逐渐发展成历史城镇的保护,甚至各国的文化多样性、包括非物质遗产,保护认识不断提高。西方建筑遗产教育体系发展相对成熟,方便国内高等院校直接拿来借鉴和参考。拿来主义虽然方便国内高校迅速建立教育体系,但更多体现为西方文明高人一等的强势姿态,不适用中国遗产保护实际需要。

    (2)建筑学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较大。目前大部分开设遗产保护课程的高等院校都是建筑学院,历史建筑保护专业也隶属于建筑学科。在教学设置上,学生大部分时间仍然在设计创作。忽略了遗产保护教育在历史知识、传统工艺、修缮技术等方面的基础培训。导致学生仍未摆脱用建筑创作的思维来解决遗产保护问题。

    (3)建筑遗产教育学科地位仍有待明确。2003年同济大学开始招收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专业学生,十多年来建筑遗产教育体系仍在摸索。比如建筑遗产保护专业学科地位不明确;研究生教育也不够规范;师资与专业教材仍然欠缺等等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西方的遗产教育体系基于西方的强势文明意识,国内遗产教育的内容与中国遗产保护实际相脱离。

    3强化“文化自信”意识,加强“四个自信”的指导

    建筑遗产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遗产保护专业人才,弘扬本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遗产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传统的教育。克服我国在建筑遗产教育方面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最关键是在高校教师中进一步树立“文化自觉”观念,加强“文化自信”意识的全面指导。

    “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重要思想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中国七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也就是总书记所强调的“四个自信”。未来国际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发展上的竞争,更体现在国家制度上的竞争、发展模式上的竞争,这些最终会归结为文化上的竞争,即西方学者所谓的文明之间的竞争。

    建筑遗产教育的目的是继承我国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精神,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融入中国建筑遗产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延绵不绝的文化特点,产生理性和强大心理;通过分布广阔、类型多样的中华遗产认识国家的历史,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文化强国提供人才支撑。另一方面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可以激发广大教师的文化责任和文化担当,使他们成为先进文化、主流文化的传播者、建设者和践行者。以建筑遗产教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抓手,助推大学成为文化强国的重要阵地。

    4完善我国遗产教育培养体系的具体策略思考

    不可否认,历史角度看建筑学本来就是从西方引入的学科和教学体系,从本土发展状况看和中国传统营建体系融合度依然较弱。有学者研究认为,重要原因还是因为西方文化在数百年来都是全球强势文化,导致本土文化弱势、长期缺乏自信所致。

    因此,完善我国建筑遗产教育可以从下列几方面着手。第一要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全面贯彻“四个自信”的指导。把建筑遗产教育自觉纳入中华文化全面复兴的历史进程中。 第二要大胆吸收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优秀成果,积极融入本国文化建设中。第三要紧密结合国家当下的发展需要,积极关注中国遗产保护巨大成绩,将国家发展的最新成果与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遗产保护的方向。

    作者简介:朱宇华 男(1975.07-)汉族,籍贯江西,北京建筑大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齐莹,女(1980.08-)汉族,籍贯:北京,北京建筑大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建筑遗产保护。

    参考文献

    [1] 葛毅鹏,叶苹,李楠.高校建筑遗产保护教育比较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01):13-16.

    [2] 尤卡·约基莱赫托,陈曦.保护纲领的当代挑战及其教育对策[J].建筑遗产,2016(01):4-9.

    [3] 王宁.我国建筑遗产保护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美术研究,2015(06):106-110.

    [4] 曲青山.关于文化自信的几个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16(09).

    [5] 熊晓梅.文化自觉自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向度[J].中国高等教育,2012(18):27-28.

    [6] 刘加平.时代背景下建筑教育的思考[J].时代建筑,2017(0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