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怎样让初中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 |
范文 | 闫国栋 摘要: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人们对语文这一学科的要求越来越高。一方面,专家们越来越重视语文这一基础学科,尤其重视现在提倡的“大语文”观,要想让语文课堂活起来,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的汲取知识,语文课堂才是有生命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兴趣;转变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49-287 随着语文范围的扩大,学生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考试也不再只是考察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更多的侧重于对学生能力的考察,这就导致学生抵触的心理也越来越强。再加上语文学科本就是以文字为主,不像物理、化学可以做试验,也不像地理、生物有大量的图片可以帮助识记,纯文本的内容总是让学生缺少学习的兴趣,课堂上气氛沉闷,学生提不起兴致学更没有心情去背,一节课下来,能记住的东西很少。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不断的探寻解决方法,力求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一、转变课堂教学方式 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就告诉我们,老师教学生不仅是要教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以前上课的时候,我总是沿袭传统的授课模式,也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记,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问题,课堂上气氛沉闷、没有生气,一节课结束,老师很累,学生收获不多,考试的时候成绩很不理想。比如在漫画类的综合性学习中,以前做题的时候,问题都是由我一个个提出,再将答案逐一告诉学生,让学生去记,我觉得这样可以节省时间让学生去记更多的题,慢慢地我发现学生不爱动脑思考了,每次都在等着我读答案。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逐渐转变了课堂的教学方式。我先将这类题的答题技巧告诉学生,再出示图片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几次下来,学生再遇到这类题不用我说什么,自己就开始进行分析了。正如《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老师要作为引导者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对象,同时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教学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上要根据所学内容抛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再鼓励学生举一反三、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合作中去讨论、研究、解决问题。而老师要做的就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加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让学生在探究中去主动获取知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上课的时候能主动就课文的内容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能相互合作,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课堂上有了学生热烈的讨论,课堂气氛自然就活跃起来了。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人的第一任老师”。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国大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想要学好知识,首先要对这一知识感兴趣。面对语文这一充满智慧的学科,学生想要学好就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单就语文而言,如果跳出考试学生还是很喜欢的,可是初中的升学压力无形中让学生产生了一些心理负担,对语文学科兴趣不大。 为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我会在课前准备不同的小游戏。比如“成语接龙”,我给出一个字,然后以组为单位,从第一组开始顺次接龙,限时五分钟,不用刻意点名让学生来回答,只要会就可以直接站起来回答。学生对这个游戏特别感兴趣,每次“成语接龙”都热情高涨,尤其是有的学生平时不爱说话,这时候却比其他人反应快得多,接得特别好,这也算是个意外的收获了。有的学生为了能积累更多的成语,会在课下搜集、整理再背下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了,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再讲课的时候也就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各抒己见了。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动力,课堂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三、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中强调:“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想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这个氛围需要老师用爱去营造。 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课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状态。老师气哼哼的上课,学生自然要小心翼翼的听课,即使会答的内容也不敢说,课堂气氛肯定沉闷;相反,老师如果笑呵呵的上课,对学生就是一种无声的鼓励,学生必然会积极热烈的讨论、回答问题,课堂氛围不用强调也会活跃。所以“新课标”提倡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励学生。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心理開始有了变化,有的学生甚至会产生叛逆心,对老师说的话经常是阳奉阴违。特别是那些平时淘气、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总会有意无意的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经过这几年的经验,我发现这样的孩子一般是缺少关心,平时也是受到的批评多、奖励少,时间久了,他们自己也就缺少信心、自暴自弃了。对于这些孩子而言,一句简单的鼓励,比十句严厉的批评要更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与其疾言厉色的去批评,不如心平气和的去和学生谈谈心,去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由此入手的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引导他们回归正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学生的课堂表现需要老师的表扬赞美来树立自信、激发学习热情。学生的心理就像脆弱的小花,老师的表扬与赞美就是春风细雨,灌溉着柔嫩的花朵。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点头是对学生的肯定,老师的一个微笑是对学生的激励。其实学生很简单,一句真诚的鼓励性评语,就能为学生幼小的心灵洒下温暖的阳光。比起苦口婆心的教育和严肃的批评,一句温柔的鼓励话语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网络的普及,为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传统教学的“抄黑板”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现在的学生了,老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更是枯燥乏味,学生反应沉闷。而多媒体的使用,很好地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它可以通过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手段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视觉、听觉等去感受所学的内容,将原本枯燥、抽象的书本文字变得生动、形象,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活” 起来。诗词是语文学科中最具有美感的文体,也是最适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文体。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中的声音、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去听、去看、去更直观的感受诗歌的内容,再让学生配着音乐去反复的读,让学生将文字与图与音乐联系到一起,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背诵。 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好的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将学生快速的带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利用多媒体还可以设计一些小活动、小游戏,既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课堂应该是学生的“天下”,老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再配以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能够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能让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