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范文

    袁治勇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品读、分析、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教育方式的素材;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这些途径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创新教育;智力开发;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0-333

    数学课堂教学重在发挥知识学习的智力开发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性思维,激励学生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品读、分析、认识教材,从中挖掘创新教育方式的素材;然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创新欲望;接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品读、分析、认识新教材,从中挖掘创新教育方式的素材

    灵活多变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崭新途径,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随之培养起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平常中发现不平常,从生活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本知识,不受“定势”或“模式”的束缚,去探索各种结论或未确定条件的各种可能性。这样充分发挥知识的智力开发因素,有利于学生构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多种思路阶梯特别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知识的综合性就决定了思维活动发展的多样性。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古人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即“疑”是学习之开端,则同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质疑问难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 “轴对称”时,首先展示教科书内容章节的前图和学生自带的有关轴对称的图片,使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初步印象,再让他们阅读课本材料,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对定义了解充分后,可以问学生:“当你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你的同学?”这个问题一下子激发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争先恐后地问他同学。让他们不断猜想、不断提问后,最后由老师找出几组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的学生进行演示。如:甲问:“圆的对称轴是什么?”乙答:“圆的对称轴是经过圆的圆心的直线”,接着甲追问“那么这样的直线会有几条呢?”乙正在思考时,丙大声回答:“无数条”……“为什么要说所在的直线?”……整节课下来,由于学生的勇于质疑和活泼的课堂氛围,轴对称这一概念很轻松地就能掌握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质疑欲望,并满腔热情地保护学生的质疑积极性,从而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这就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都表明学生在认真思考。作为教师,应认真对待,平等交流,积极鼓励,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更有信心敢想、敢做、敢大胆质疑,而不能压制和批评。特别对于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要特别加倍爱护和培养。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探索,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创新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主动探索,教师首先要明白自己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参与,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可以随时提出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后再和其他学生共同探讨。

    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激活学生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思考,大胆打破常规,寻求新颖独特的、与众不同的见解,使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向独特性方面发展,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一题多解的题目更具有代表性,能包容大部分所学知识点,不能过于复杂,但也不能流于简单。过难容易挫伤学生研究学习的积极性,过于简单学生没有兴趣,这一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很重要。

    五、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应该注意学生哪几方面能力的培养呢?

    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指出:创造力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财富,我们大家一出生就具有了,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却不同程度丧失了,创造力的火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只要加以培养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使学生能有所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在课堂上进行数学教学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数学趣闻,结合教科书,说说数学史上公式、定理等发现过程,讲讲数学史上的难题是如何被解开的。例如:学习尺规作图“二等分角”之后,你能用尺规作图“三等分角”吗?再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教科书中“阅读材料——方程史话”,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阅读时,十分感兴趣,纷纷询问“天元术”是什么,要求笔者对此进行详细的解释,并立即着手列方程计算丢番图的年龄。

    总之:数学是一门开拓思维的科学,数学也是一种生动形象的语言,不仅是科学语言,而且也将是商业、贸易的合适语言,因此,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计算、证明,还要会用之去理解,去交流。因此,必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我国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章士藻,中学数学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曾峥、李劲,中学数学教育学概论,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3]薛金星,小學教学全解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4]李光树,小学数学教学论,人民出版社。

    [5]小学数学教师,上海教育出版社。

    [6]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山西教育出版社。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5 14:4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