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关于新高考下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
范文 | 孟祥欢 摘要: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与创新的背景下,新高考要求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列为高中阶段教师重点教学内容,在核心素养的促进下,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有效提高学生认知,增强学习意识,对生物学科知识形成立体框架,培养学生的认知意识和能力,促进高中生核心素养有效培养。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关键词:新高考下;高中;生物教学;学科;核心素养;培養策略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0-401 引言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高中生物学学科教学,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高考中将核心素养的考察列为重点,具体考察包括:生物生命观念、学生思维方式、科学探究技能、知识掌握水平等等方面,因此,教师要注重在生物学学科教学中,通过具体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三观,促使高中生各项综合技能全面发展,科学备战高考。并且以核心素养为推进高中生物学教学的切入点,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内容,将生物学以普及、拓展的方式传输给学生,全面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运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具体体现生物学学科的本质与特点,通过培养高中生的生物学科技能、意识、认知等,帮助高中生具备终身受益的高尚人格、优秀品德。为了提高高中生物学学科课堂教学效率、优化生物学学科教学过程,教师运用思维导图引领课堂教学,逐步构建生物学科知识体系,促进具体知识具体讲解的流程和方法,帮助学生在思维和意识上,形成紧密的知识体系,将理论知识简化为形象知识,将碎片知识整合为系统知识,促使学生对生物学学科知识可以高效掌握、深刻记忆。 例如:在学习“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时,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教学法,帮助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掌握解题细节,为高考备战。根据具体学习可以知道,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人体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淋巴组成的液体环境。血浆分布在毛系血管中,由水、无机盐、蛋白质、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组成。组织液分布在细胞间隙中,组成成分与血浆相似,不同之处是蛋白质含量较低。淋巴分布在毛细淋巴管,其组成与血浆相似,不同之处是蛋白质含量较高。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细胞生活的环境”,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构建结构严谨的知识体系,提高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综合能力 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让学生接触到先进、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来辅助自身学习生物学科知识,进而全面提高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技能,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环节中,要实事求是、努力创新,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高效制定教学计划,运用多元化、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生物学科是一门科学性、探究性、创新性比较强的学科,所以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一,培养科学思维。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科学来验证生物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科学意识,产生科学信仰,促使学生有效运用科学知识,来解答生物学科知识,并帮助学生锻炼理性思维模式,提高生物学科技能。第二,培养创新思维。在高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较高的辩证思维能力,为了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生物学知识、锻炼生物学技能,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科学解密教材中存在生物学问题,并形成特有的逻辑思维,自主地开展学习创新、认知创新,高效学习生物学知识。第三,培养探究能力。生物学理论是由实验而诞生的,有实验就需要进行探究,因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习的内容,鼓励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促使探究思维形成,有效锻炼探究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锻炼逻辑思维 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才能促使高中生物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因此,教师运用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意识,进而增强学生的课堂生物学科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在培养自主学习意识的同时,教师还要通过具体的实验步骤、实验操作等,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意识,这样在学习具体生物知识时,学生就会具备举一反三的能力,就能有效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情境具有的探究性和实践性,这样有针对性地提高生物学科综合能力。 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创设生活化情境,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比如:课前,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植物生长的具体条件和环境,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哪些前提因素?并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制作成动画,展示给学生观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课后,根据课上的所学的植物光合作用的知识,鼓励学生进行探讨、交流,总结出光合作用应用的范围和应用的条件,并说明什么样的植物有利于光合作用、什么样的植物不利于光合作用,通过具体实验探究,来帮助学生记忆、掌握光合作用知识。 四、利用实际现象,激发社会责任感 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利用实际现象,激发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拓展核心素养培养渠道和路径。首先,在生物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渗透德育知识,促使高中生拥有高尚的三观,优秀的品质,尊重事实,促使高中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效激发。通过生物学科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发展与延续,是建立社会责任感的必要前提,进而促使高中生的可以主动探究生物学科知识,掌握生物学科技能。其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掌握学科技能,培养学科意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帮助学生完成学以致用、学有所用的学习目标。并且通过系统、深刻地学习生物学科知识,可以在生活中发现社会热点、真实实事,促使学生养成辩证思维,促使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科学,利用生物学科知识,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维护大自然生态和谐,全面提高高中生的核心素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的要求下,教师要及时调整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拓展教学内容,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深刻认知高中生物学学科,了解生物学科的特点、本质,促使学生可以在生物知识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能力、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理解能力,保证自身核心素养与生物学科保持一致。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多运用教学资源,将生物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一一攻克,逐步解决,通过高中生物学学科具体教学过程,促使学生的品格、品德得到高效培养,进而保证高中生具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盛思月,何善亮.论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途径——基于近年来核心素养主题研究成果的量化分析[J].教育参考,2016(2):12-20. [2]谭永平.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高中生物必修内容的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6(7):62-68. [3]祁凤珍,王建,罗燕等,基于生物学核心素养的评价与思考——以2016年高考(天津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为例[J].考试研究,2016(6):24-34. [4]苗娟,陈忠,基于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策略——201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13-14. [5]杨东华,探究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式[J].中学生物学教学,2018(18):17-18. [6]杨旭,以一节实验课为例浅谈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中学生物学教学,2018(12):35-36.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大别山县域高中顺应新高考的策略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JCJYC202515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