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如何利用课前导课时间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
范文 | 向洪波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中高段语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身边同事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充分用好课堂开头5分钟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发展学生健康个性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课前导课;时间利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0-404 “用好课堂开头5分钟”是如何操作的?对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又有哪些作用呢?这个方法指的是利用课堂开头5分钟,由学生自己到讲台前面进行一系列语文活动,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形成语文能力,最终大面积提高学生整体语文成绩的一种操作方式。?实践中,遵循难度由浅入深、内容不重复的原则,按步骤将各项活动的具体内容融人到各节语文课,一方面使活动呈现渐进性,训练内容做到既分散又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使每个学生都得到锻炼机会,都能走上讲台,都希望走上讲台。 一、课堂开头5分钟具体操作步骤 (一)介绍中外著名作家。对介绍的作家要求讲清楚他的国别(朝代),主要文学成就及代表作品。 (二)朗诵文章。朗诵的文章主要选择中外作家的优美时文,不要求都是名家的作品,但一定要是名篇。朗诵时要脱稿,要用普通话,要有感情。 (三)讲析名人名言。讲析时首先讲清楚名言的含义,然后根据自己对该名言的理解,重点谈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四)介绍中外著名作品。名著中的长篇小说:在假期要求每人至少读一部外国文学名著。介绍时,学生可以概括介绍一部作品,也可以介组作品的某个部分,时间控制在4分钟到5分钟之间。另外,每个学生介绍的篇目不重复,为了帮助和照顾语文兴趣不浓或者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一般把这类学生安排在前面讲,以利于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五)讲词语(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课前抽签,每个签上至少有6个词语(成语),要求讲清这6个词语(成语)的意义、用法,如果是近义词要进行辨别。成语中涉及典故或寓言故事的还需要对成语进行分析。 (六)用词语(成语)连缀语段。先设计若干签条,每个签上有10个词语,其中至少有4个是成语。上课之前的两分钟学生抽签,边做准备边将这些词语(成语)抄录在黑板上。 (七)诗歌赏析。第一轮每人每次讲析一首古诗。学生课前准备好,讲时重点讲清诗歌的形象、语言及其表达的意境。诗歌教学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诗歌赏析的目的一是弥补课堂教学中诗歌数量的不足,二是唤起学生对诗歌的重视和热爱,为学生在以后的中学阶段诗词学习积累材料,打好基础。 (八)即兴演讲。课前2分钟抽签,一上课就开始讲,要求每人每次至少讲4分钟。签上题目由学生拟定,老师仅作点拨。每次演讲完后,老师都要对学生的演讲情况作简短的小结,指出其优点,纠正其缺点,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 在操作上还要说明一点:凡是需要抽签的,都由科代表组织同学设计题目,并组织同学在课前抽签。 二、充分利用课堂开头5分钟的意义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是为了不教。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上方法不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大面积提高班级的整体语文成绩,同时对学生个人发展也有好处。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好处表现为: (一)能及时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学生通过自己讲,能准确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尤其是那些似是而非的知识;通过听别人的讲,可以找到自己同别人的差距。 (二)能及时弥补自身知识的不足。一方面学生发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会主动查找资料,设法弥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另一方面,任何人的知识都有定的局限,在听别人讲的过程中,可以把有用的东西记下来,慢慢积累,逐渐增多,正所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样,就逐渐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 (三)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的能力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并通过活动逐步形成的。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能力培养的场所,课堂开头这段时间一系列的活动,正是为培养学生能力而创设的。 (四)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登台演讲,不仅要有知识上的准备,更要有心理上的准备,需要克服怯场、畏惧等不良心理因素。通过多次的登台演讲,学生能逐渐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五)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现代社会要求青年朝气蓬勃,具有创新精神,具备创新能力。而应试教育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或者“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意识,或者“高分低能”,创新意识弱化,实践能力不强。课堂开头几分钟的演讲恰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张杨个性的机会和舞台: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抒发自己对社会的独特感受,表达自己最活跃的思维,展现自己最前卫的创意。这些活动,有利于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创新能力的培养,也符合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交际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尚婵.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点滴谈[J].新课程学习,2019,(21) :113. [2]赵宗虎.新课标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吉林教育,2019,(42) :181. [3]张莉琳.小学语文课前导入的教学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26) :25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