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如何调动孩子上课的积极性的案例
范文

    王苇

    摘要:当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的苦学变为乐学,作为一位青年教师,在我的课堂上我提倡自由民主、个性张扬,让小组合作在课堂成为常态。随着新课程改革,快乐教育更是应运而生。

    关键词:快乐教育;教学方法;课堂生趣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1-31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是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在《论语》中,开篇第一句话,他谈的就是对“乐学”的认识,他精辟地指出学习是一件愉快的,充满乐趣的事情。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孟子认为:“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当代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会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可见,“乐学”是治学的最高境界,当代教育改革的使命也就是要变苦学为乐学,提倡愉快教育,实现寓教于乐。

    那么,该如何快乐学语文呢?我想就语文课而言应从三方面入手:一、激发情感,调动学习主动性,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三、开展活动,增加课堂生趣。

    一、激发情感,调动学习主动性

    积极的情感参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素,而教师的教学激情,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情情境的创设,都有利于调动学生情感参与。老师应在上课时,神采奕奕,感情真挚,给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力量,适时投注期待鼓励的目光,给学生如坐春风的喜悦。同时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讲课时,用情真意切的讲述引导学生剖析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使学生受到更深更多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在上《绒毛小熊》时,上课伊始,老师先放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当孩子们听到这动听的音乐时,不由自主地唱起来,跟着老师跳起来,当老师把孩子们带到高潮时,接着把小熊变出来说:“孩子们唱的真好听,小熊也想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这节课就让它与我们一起学习吧。”孩子们听到后精神马上就有了。

    在三年级上册的《海底世界》这一课时,孩子们对海洋事物很感兴趣,所以课堂上很是活跃。但是有些孩子的课外知识不是很丰富,对海洋的了解甚少,所以我就鼓励全班的孩子尝试做手抄报,这是班上孩子第一次做手抄报,再做之前我给他们看了一些范例,他们觉得很兴奋。出乎我意料的是在中午午自习时,我到班上,几乎没有什么声音,原来是都在埋头做手抄报,有的孩子在查资料、有的孩子在画海洋生物,还有的已经在完成的路上了。他们忙得不亦乐乎。回想起以前的午自习,班长和学习委员嗓子都哑了班上同学还是不理他们。我想他们在完成手抄报的过程中是快乐的。

    二、确立地位,体现学生主体性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传统的教学往往把儿童假设为无知者,课堂上教师居高临下地教,学生被动地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把儿童当成知识的探索者,教师应努力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积极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营造平等、民主、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使用最佳的教学艺术,创造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去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中个性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如教学《葡萄沟》一课时,我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课前布置学生做好预习,课中让学生都来当小导游,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一话题来介绍葡萄沟究竟好在什么地方。孩子们觉得地位不一样了,不再是坐在下面的学生了,而是变成了一位小导游,课堂上非常积极。有的说:“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葡萄沟,我们的葡萄沟是一个盛产水果的地方,因为一年四季都有水果,特别是九月份人们喜爱的葡萄成熟了。”有的说:“我们葡萄沟不仅有水果,而且葡萄长得五光十色,色鲜味甜。”还有的孩子说:“我们的维吾尔族老乡还是热情好客的,还有特色的是葡萄干。”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之中,在愉悦的环境中学到了知识,发展了个性。

    法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直至精神生活的根。”语文课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话,让他们在这过程中发现自身所潜藏的无穷力量。这不仅体现了对学生主体性和探索精神的充分信任,能促使他们一丝不苟、独立自信的用严峻的眼光审视作品、人生、社会大舞台,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自觉学习精神的养成,是对学生无形的鞭策。

    三、开展活动,增加课堂生趣

    作为教师只要善于捕捉儿童在课堂上时时迸发出来的思想、情感、智慧和行为的火花,聚点成辉,及时肯定、鼓励,创造人人争强,个个进取的课堂气氛,这些对良好个性的发展,情感的发展以及优良品德的养成等等,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把快乐带进课堂的方法还有很多。语文的课堂教学不是单一的,它像万花筒一样,也可以变换出许多色彩来,这些就需要我们去多动脑,创设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还是拿《葡萄沟》为例,在教学理解“碉堡”这个词时,由于三年级的孩子的生活经历有限,所以认识“碉堡”有点难度,我就以图片的形式给孩子们展示。让他们在观看美丽的图片上认识“碉堡”。在讲到色鲜味甜的葡萄干时,虽然孩子们都吃过葡萄干,但是为了让他们的味觉和视觉更加融入到课堂内,我事先准备好葡萄干,让每位孩子品尝葡萄干,孩子们看到了,吃到了葡萄干,在课堂就能说出“我觉得新疆的葡萄干不仅颜色好看,而且还很好吃。”的话来。在教学《让我荡起双桨》时,孩子们理解了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了课文后,就让大家欢快的唱起来。我觉得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是快乐的、积极的、乐观向上的。孩子们也会喜欢上你的语文课堂。

    总之,语文教學是一门艺术,应该给学生带来充盈而快乐的享受,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继续学习,让“乐”充满每个语文教学的环节,享受语文,享受课堂,享受学习,在快乐的语文课堂里,师生的灿烂笑容将成为课堂永不凋零的花朵。

    参考文献

    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5: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