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探讨生活化情境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
范文 | 张细巧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是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通过利用生活化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生活化展开教学结合生活化实验巩固学习,课后延伸生活化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中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感受物理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1-326 在新课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枯燥无味,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困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一、课堂教学引入生活化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而且物理理论知识中具有非常多的物理相关定义、公式、定理等,当学生看到这些教学内容时,就让人感受到这些知识点非常难,肯定会非常的枯燥无味,甚至会对物理学生失去兴趣,这将对后续的物理教学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也可以变得有趣,而故事情境就是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们对小故事都是非常感兴趣的,从而激发学生好奇心理,对学习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升华和凝华”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东北地区是非常冷的,冷到洗完衣服挂在外面直接就冻成了冰块,那他們洗完衣服是怎么晾干的呢?”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纷纷开始发言,教师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之后,道出最终的答案:“虽然寒冷的天气能够让衣服中的水结成冰,但是低气温下能够引发升华现象,使衣服中的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衣服自然就会变干了”学生们通过教师的揭示焕然大悟,此种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清晰的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现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产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知应用生活化,加深学习理解 物理知识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运用物理知识可以解释许多生活中的现象,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丰富的教学经验找到与物理知识点相结合的生活现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抽象的物理知识生活化,让学生亲自感受到物理知识的魅力,让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产生兴趣,生活化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热传导”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比较常见的生活情境进行教学。教师:“同学们你们都自己热过凉粥或冷饭吗?是不是在热凉粥或冷饭时,锅内发出‘扑嘟、扑嘟的声音,并不断冒出气泡来,当你认为粥已经热了,但是一尝还是凉的呢?难道热传递现象在热冷饭时不存在的吗?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原理吗?怎么才能把冷饭加热呢?”同学们开始纷纷的讨论。又例,在教学“内能”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滑滑梯的现象,教师:“当冬天的时候,人们常常会使用热水袋取暖,人体逐渐感觉到暖和,其实这些都是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例子”。通过这些生活化的情境,使比较抽象的物理知识点变得更加通俗易通,方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生活化实验,巩固学习 在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课堂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物理实验一般为教师操作为主,学生只是旁观者,这将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潜能,为了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增加实验的环节,让学生把物理理论知识与物理实验融为一体,将物理实验展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器材完成实验的验证,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例如,在教学“摩擦力”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同桌的两位同学把课本交叉叠放在一起,然后两人各拿一边用力拉,当学生发现这两本书就像黏在了一起,学生亲自感受到摩擦力的存在。另外,在教学“杠杆”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转变一把直尺、橡皮、刀片等物品,自己组装成简单的跷跷板进行实验,经过学生的反复实验,最终得出,为了让跷跷板保持平衡,不仅与放置物品的轻重有关,还与物品放置的位置相关,进而总结出动力和阻力的关系。通过这些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发现物理知识有趣的一面,激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且实验也能很好的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活跃课堂气氛,使同学们通过实验理解知识点,使同学们对物理更感兴趣。 四、课后延伸生活化,提高知识的应用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物理实验的知识和技能是物理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许多实验无法一一去验证,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探究式的实验延伸到课外,以满足学生的探知需求,提高物理知识的生活化应用。例如,当教学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制作一个土电话,帮助学生理解声音的传播,在教学完“浮力的应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上教学的理解,制作一个潜水艇,通过引导学生课外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更深一步的探究。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新知识的巩固,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如,在教学惯性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怎么利用惯性的,又是怎么预防惯性带的伤害?如在运动会上跳远运动员会利用惯性,在空中继续前行,惯性能让运动员跳的更远,以提高成绩,还有汽车上为什么为设置安全带,就是为了防止汽车在紧急刹车的时候由于惯性而被撞,给乘客及驾驶员带来伤害。物理生活化的应用还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认为学习物理不是一件枯燥的事,融入到物理的教学中加深自己的学习体验,还能将所学习到的新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情境,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后延伸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巩固学习效果,从而使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最终实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贾雪省.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情境的创设[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9,000(036):86-88. [2]周小建.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J].湖南中学物理,2018,000(003):27-28. [3]柏兆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应用生活化情境的实践研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9,000(026):56-57.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