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的小学体育德育实施路径研究
范文

    胡学志

    摘要:“立德树人”已经上升为国家教育战略,学校体育在“立德树人”方面相比于其他学科的“道德说教”具有学科优势。体育教学不仅是传授体育技能的教育过程,而且是德育教育实施的关键时期。本文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围绕小学体育教学构建育教育机制,实现从“育体”到“育人”的教学方式转变,以期为小学体育德育教学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体育;德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51-327

    一、问题的提出

    “立德树人”在十八大会议上被列为党的教育方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和全国教育大会上均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做题机器、考试达人,而是有着健全道德观念的学生,“立人先立德”这是亘古不变的命题。“立德树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也是培养新时代学生的根本指向。体育作为身体素质教育为主的学科,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体育技能,更是德育教育实施的重要平台。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将“立德树人”理念落地生根,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从内而外提升自己。

    二、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体育德育教学实施路径分析

    (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陶行知先生用他一生去诠释“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体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尤其是教师负面的榜样将会被学生无限地放大。教师一直被赋予人类工程师的称号,肩负着为祖国培养高素质接班人的重任。小学是学生思想品德建设的初始時期,是培养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因此,体育教师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在言谈举止中要体现个人修养,在教学中要注重规范,在技能的传授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在精神面貌上要注重和蔼可亲,在教育教学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教会他们学会思考,培养他们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二)深度挖掘教材,在教学中融入德育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诸多教学内容都可以融入德育,比如,在一年级跳绳教学中,有的小学生动作协调,四肢有力,就容易在测试中取得好成绩;而有的小学生动作不协调以及没有掌握好技巧从而导致在测试中成绩很不理想,体育教师在发现这些“问题”学生时切莫横加指责,更应该帮助学生分析跳绳成绩不理想的原因,鼓励学生能够不畏困难、勇于挑战,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后完全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丰富德育教学手段,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火花

    现如今已经全面恢复教育教学秩序,体育课又逐渐局限在操场、体育馆之中。实际上,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课中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通过多媒体设备来丰富德育教学手段。比如通过电脑、投影设备等播放许海峰、邓亚萍、刘翔、姚明、李娜等运动员比赛视频、纪录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运动员取得成功背后的付出,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不断将运动员为了祖国的荣誉不畏困难、勇于拼搏、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向学生灌输,继而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树立民族自豪感。

    (四)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体验互助的温暖

    体育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更容易培养学生合作进取、乐于互助的行为习惯, 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群体凝聚力。当下,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特殊背景的学生比例较高,由于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导致这些孩子迫切需要集体呵护。受到身体素质、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运动技能掌握中参差不齐。鉴于上述情况,体育无疑是实现温馨温暖育人环境的载体。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分组、游戏、合作探究、情景设置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搭建互动交流平台,让学生与老师、同伴之间平等对话,真诚地相互倾听,在友好交往过程中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在互帮互学中体验集体的温暖。

    三、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小学体育德育实施的展望

    (一)与时俱进,改变传统德育方式

    体育课中传统的德育方式以说教为主,而小学生具有喜欢新鲜事物、求知欲强强的性格特点,如果持续地进行说教方式进行德育,这无疑增加学生的厌烦感,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体育教师采取说教的方式往往起到的效果较差。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在德育实施中应结合多媒体、图片以及知识竞赛等形式,让德育方式变得更加生动多彩,触动学生的痛点,点燃学生心灵深处的火花。

    (二)明确德育目标,发挥体育教师主导作用

    为了更好的达到德育教学效果,体育教师首先要深层次的备课,将德育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在遇到运动损伤突发事件时既要科学合理的处置受伤学生,又要结合运动损伤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合理的对待和预防运动损伤,在体育活动中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违背运动规律,养成规则意识。

    (三)加强监督与评价,检测德育实施效果

    小学生理解领悟能力相对较低,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德育内容的领悟能力上较差,很难理解德育内容的真谛。因此,体育教师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执行上更要注重德育的实施效果,而不是只注重“播种”,忽视“施肥”,只有精心培育才能够“丰收”。体育教师要既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又要进行德育教学效果的监管。“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工程,体育教师要在实施德育过程中要注重循序渐进,引导学生从主观意识上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逐渐形成正确的观念,完善健全的人格。

    (四)构建学生交流平台,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的本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更应该重视师生的交流互动,而不是体育教师的“一言堂”。比如,在运动损伤理论课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各个学习小组成立“运动损伤救护委员会”,小组成员在体育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各司其职,引导学生在运动损伤发生后应急处理手段和心理疏导措施,通过处理运动损伤突发事件所取得的德育启示。

    四、结语

    真诚希望体育教师能够自信、自省、自强,以教师的崇高理想,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把“立德树人”理念渗透的体育德育之中,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鹏飞.具身道德:学校体育何以“立德树人”的困境与治理[J].体育与科学,2020(04):81-86.

    [2]徐正旭,龚正伟.体育何以让“立德树人”成为可能[J].体育学刊.2019(04):8-1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15:0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