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性 |
范文 | 林懿冉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文化强国建设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强化红色文化担当,已经成为时代赋予的新课题。讲好思政课必须善用红色文化资源讲好必胜的信念和时代的担当。尤其是,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环节,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入能够助力思政课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关键词:红色文化;高校思政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3-131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明确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方位,也为思政课建设确立时代坐标。面对当下思政课建设存在不同程度的“外延”发展大于“内涵”发展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为思政课建设指明方向,增强思政课改革的自觉性和有效性。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仅是发展观和质量观的外在显示,更是价值观和本质观的深层关照,要求既坚守本质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又兼顾价值的主体性和选择性。 一、红色文化融入新时代思政课 (一)激活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纵观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不断奋斗、自我完善的伟大历程。大学生应该深入学习四史,通过红色基因的激活,在认清历史脉络、把握歷史规律的基础上,从红色文化中吸取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力量和勇气。当前,在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激活红色基因的方式需要更加多样,更加贴合大学生的认识特点。例如,以数字化手段纵深发掘、横向关联红色文化蕴涵的教育资源,推动其经过充分设计后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各环节。 (二)顺应时代创新 “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高校要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无论是思政课教学,还是红色文化的传承,都要结合新时代、新特点,通过创新手段的使用,顺应时代发展,高扬红色文化的旗帜,深入思政课的全时空。第一,将红色文化资源渗透至高校思政课立体化教学模式中。对红色文化的运用要注意全方位和多视角,找到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及网络教学的最佳融合契机,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实现对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创新。第二,重视网络化信息化的巨大力量,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基础,以自媒体为核心,通过建设红色官微,开发红色APP,主动向学生推送红色文化相关知识与信息,打造多元化、立体化的红色文化宣传格局。这样的宣传格局,因为符合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具有生活气息、时代气息,更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功能。第三,重视校园主流舆论的引领。在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时,注意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掌控校园网络阵地,引领校园主流舆论,实现红色文化对校园主体的积极濡染。 二、以教书育人升华家国情怀 高校思政课教师厚植家国情怀还需“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落实并且升华家国情怀。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出现了新局面、新情况、新态势。处在新时代的大学生也带有时代特征,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他们不再满足于书本的条条框框,而是善于用自己的眼光观察世界,敢于用自己的视角思考问题,勇于接受新的事物和挑战。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验较少,生活环境简单,接触事物有限,他们看待事物的想法往往不够成熟,辨别能力比较弱,思想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尤其是面对价值观多元化,面对生活中的困扰和瓶颈时,他们会感到困惑、迷茫。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立足新时代,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识内涵,与时代同进步、与学生共成长。在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焦点问题、热点问题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的困惑点、认知规律、接受规律,找到真正契合新时代代大学生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在思政课上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向,以深厚的学识为依托,以理想的人格为指引,凭借精湛的教学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他们的心里埋下真善美的种子,使学生能够将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这个共同理想中,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时代新人。 结束语 家国情怀不仅能够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完善自我、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性,还能够有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落实并且升华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刘巧莲.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改革与创新[J].高校学生工作研究,2019(02):125-131. [2]王婉伊,陈静.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红色文化素养的“四个着力点”[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6):36-39. [3]丁建凤.上海历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J].领导科学论坛,2018(19):90-9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