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策略探讨
范文

    陈迎 朱慧揆

    摘 要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继承和培养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其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其自身价值并创造出精彩人生根本保障。本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优化策略,希望对后续教育成效的改善提升能够产生一些有意义的参考借鉴。

    關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教育 影响因素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研究意义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力量,决定了整个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所以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尤其是在青年群体中强化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无论是对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还是对自身的长远发展都至关重要。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继承和培养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其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也是实现其自身价值并创造出精彩人生根本保障。在当今时代,受到多元化价值观、育人环境以及来自社会、网络上的一些消极舆论的冲击影响,使得大学生在培育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而这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以及个体未来的人生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亟需采取一些优化策略来提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质量。

    2影响因素分析

    2.1社会因素

    首先,因为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变迁,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出现了冲击影响,早前较为单一的社会价值观念开始被不同形态的多元化价值观取代。考虑到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一旦受到一些消极价值观念的影响,就可能会偏离主流核心价值观,严重地甚至可能走向自私、拜金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对立的一面。

    此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各种新兴媒介正在逐渐成长为大众传媒的主导者,它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创造了诸多便利,但也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作为对道德是非判断还比较模糊的大学生群体,很容易受到来自网络及其上各种新兴媒介的负面信息传播影响,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了阻碍。

    2.2学校因素

    首先,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制度建设、思政课老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风学情共同构成了学校育人环境,这个环境的好坏会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起着增强和减弱的作用。

    此外,我国教育选拔机制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这虽然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保障受教育机会的公平起着积极作用,但过分重视笔试测验和分数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最后,价值观教育强调“知行合一”,不光要看其理论考试水平,更重要地是看其所作所为是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理念相一致。而要实现这一点,单靠课堂理论教学和笔试考核是无法实现的,还必须强化社会实践的作用。目前的教学方式主要偏理论讲授和灌输,这弱化降低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成效。

    2.3大学生主观因素

    多年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很多家庭对孩子的过渡溺爱,使得当代很多大学生成为了“被宠坏的一代”。他们在面对困难挫折时往往不够努力,积极进取和顽强拼搏的精神不强;在人际相处中缺乏感恩与互助精神,自私的性格特点普遍存在;在对事上缺少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且奉献性不足;在生活和学习中更是缺乏较强的自控力,容易放任自流。这些都给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增加了难度。

    3优化策略探讨

    3.1改进教学模式,加强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渗透和内化

    首先,在教学内容上要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可以多举一些发生在大学生周边的人物和事迹,让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再仅局限于枯燥的理论讲解,而是赋予其生活化的鲜活特性,增强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此外,在教育的整个进程中,都应强化对核心价值观的渗透。一方面,思政课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辩论、实践作业等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应渗透到大学专业培养的所有环节,在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中,采用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不断渗透融入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

    3.2加强社会实践,注重与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接轨

    实践决定着大学生主体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和确立,实践表现更是判断价值观教育成效的基本依据。因此,在进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要特别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转化,达到“知行合一”。比如可以开展去养老院、孤儿院进行爱心志愿服务,去帮助留守儿童辅导功课,去贫困山区进行支教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3.3构建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育人体系

    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会受到原生家庭、就读学校和整个社会的影响。因此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也应构建起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体系,共同促进形成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诚信”,那么家长在生活中就要做到言传身教,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传递给孩子一个正确示范。学校和社会也要合力打造一个有利的育人环境,使得学习和生活中凡是坚持诚信的行为都得到鼓励、表彰和舆论肯定,而违背诚信的行为则得到制约、惩戒和批评。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资金立项项目,课题名称:《“大手牵小手”大学生义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研究》,项目编号:pdjh2019b0992。

    参考文献

    [1] 张彬.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之道[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03):22-23.

    [2] 曾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问题及实践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05):203.

    [3] 曹静,王小莉,郑晶晶.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11(01):52-55.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