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 |
范文 | 覃强 摘要: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内容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培养人才的基本载体。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亟待落实。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传统教师以教学为重心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时代,造成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不断降低,学生积极性不足的情况。基于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对课堂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手段进行创新,从而体现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发挥课堂主体作用,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创新;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238 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促使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就要求教师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有效提升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感,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要想真正实现教学的创新,就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出发点,同时,结合与现代化技术相糅合的教学手段,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鉴于此,教师必须时刻保持对自身的完善和更新,做到与时俱进。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研究分析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所采用的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长时间的局限于传统,沿袭着“黑板加粉笔”的数学课堂,并不能满足现代小学生对多元化课堂,趣味化课堂的需求。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学习积极性低等情况的出现。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从而优化数学课堂。 其次,很多学生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缺乏对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对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同时,学生主要依靠感性、直观的认知习惯和认知方法完成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但是数学课程的知识点相对抽象,这就导致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性特点与数学学科特点之间产生了一对矛盾,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 另外,由于教师在课堂上“大包大揽”,本应灵活生动的数学课堂变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处在被动的境地之中,难以获得充分的时间去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难以在这样的数学课堂中获得发展。 最后,师生关系僵化也是小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引者,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但受到思想境界、年龄、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进而导致教学工作难以深入推进。 二、小学数学教学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师生互动,建立良好且穩定的师生关系 一个高效且有效的数学课堂,师生之间的关系必定非常融洽,并且这种关系非常稳定,促使学生能够和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强化师生互动的手段,着手建立一个良好且稳定的师生关系。在此期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必须秉承互相尊重的基本原则。在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示自己的思想。与此同时,小学也是学生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通过强化互动的手段,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尊师重道”的理念形成,让学生敢与教师交流,愿意与教师交流,会与教师交流。 例如,教师在执教《观察物体》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本课的教学内容中,需要教师帮助学生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并且能够将这些物体抽象化为立体几何图形,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一本字典,让学生们围在教师周围进行观察,随后挑选几名处在不同位置的学生,让学生分别画出自己观察中的字典是什么样子。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直接理解本课内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身体与学生靠的更近,心里的距离同样靠的更近,进而建立起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师生关系。 (二)运用现代教具,把握数学和生活的内在联系 在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和各行各业高度的融合在了一起,教育行业同样如此。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将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与教学工作充分融合,是创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手段。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可视化为便于他们理解的内容,从而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能够有效的保存下课堂中所有讲授的内容,方便学生在课后对知识进行巩固,进而实现对课堂实效性的提升。 例如,教师在执教《认识更大的数》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融合一些大数据调查活动,如,我国的人靠谱普查、国土面积测算等,让学生直观的认识到什么是“更大的数”,进一步形成“数量”的概念,从而便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教学内容。 (三)巧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思考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主要载体,能够有效的检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并且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思维。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数学课堂当中,教师提问的方式有一些欠妥。比如,在向提问时,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学生只需回答“好”或“不好”,“对”或“不对”即可,没有让问题成为打开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同时,太多的提问也会让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产生应付的心理,不利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 例如,教师在执教《混合运算》一课的相关内容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小明去文具店中买新学期要用到本子,身上的钱可以买到10个大本和15个小本,小本要比大本便宜3元,那么请问,小明身上有多少钱?”随后,请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此之后,学生们普遍可以使用两种方式来解答,其一为“2×10÷(15-10)×15=60(元)”,其二为“2×10×[15÷(15-10)]=60(元)”。如此一来,学生们从实际问题出发,获得了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教学的创新带来积极影响。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只有如此,才能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洪伟.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2017,(30):79. [2]聂雁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才智,2017,(10):17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